《龙起明末》第352章


这还只是两艘战舰,据台湾公布出来的数据,台湾拥有近四百艘战舰,其中有多少这种等级的战舰,沈有容不知道。但哪怕有只有十分之一,台湾也能够征服任何沿海的国家。
而陆战,沈有容同样是在印度看到的。台湾没有占领印度的打算,但是为了商业利益,台湾和那些西洋国家一样,在印度建立了六个商业据点。在这些商业据点,台湾没有进行移民,只派驻了一个守备师,每个商业据点也就是三千人左右,其他的都是雇佣当地人去办。
就是这样的商业据点,在沈有容到底的时候,发生了一次,印度当地王公组织的三万人围攻一个商业据点的事件。
三万人对三千人,而且还不是台湾最精锐的野战师,愣是在一个小时内,结束了这场一边倒的战争。印度王公那边,留下了一万一千多具尸体仓惶逃离了那个商业据点的控制范围,而台湾这边竟然只有四个人被流矢集中要害而死。
这样的结果让沈有容看得心中凉透了。虽然经过询问,他们之所以不追击那些印度人,就是因为曾经有一个一千人的部队在没有城市的依托下被印度人以绝对的优势兵力给围攻而全军覆没,所以不敢贸然追击。
但是这只是一千人而已,大明的百万兵力能够将台湾的十万精锐给围攻歼灭吗?这根本不可能
发展 四百三十九章儒生的绝望
收费章节(12点)
四百三十九章儒生的绝望(第二更)
沈有容不知道台湾军队的详细数量,但是根据台湾平时的报道,也能够大概估算出来,台湾的兵力绝对不低于五十万。
五十万那可是五十万,不管是野战师还是守备师,都能够以一当十的对付除台湾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即使因为要防守庞大的疆域,台湾也能够拿出二十万来覆灭任何一个国家。
这段时间,台湾内部对大明的报道是猛然增大了,连把大明是报道个底透。从大明的建立到大明历代皇帝大臣的事迹,各大事件的剖析,甚至是各个时期的百姓的生活水准都报道得是无比详实。
根据以往的事实,不难发现,台湾一旦对某个国家和地区的报道力度加大了,那也就表明,台湾即将对那个国家和地区动手了。这种毫不掩饰的战争动员,让沈有容看到了台湾逐鹿中原的决心和自信。
他们已经不在乎大明知道自己要对付大明了,他们更有那种取得最后的胜利的自信。而这种自信不仅仅是台湾高层才有的,台湾的民间的自信更加的强烈。
台湾的百姓都是些什么人?他们都是在大明差点被饿死冻死的人,在他们心中对大明没有一丁点的眷念,甚至在台湾刚刚完成对南洋的统治之后,台湾的民间便传出了一股希望台湾尽快入主中原的声音。
如果不是萧明乾和军政府始终压着,那种沸腾的民意,早就将战火给点燃了。但是现在很显然,台湾已经不再压制这种民意了,甚至有进行引导的迹象。一旦开战,数十万的精锐士兵涌入大明,大明将会在极短时间内被彻底埋葬。
当然这只是沈有容的想法,而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从纯军事角度得出这种结论的。事实上,对大明的战争,台湾高层并没有这么乐观。
游历过程中,沈有容看到了无数次台湾军队的强大表现,同时也看到了台湾国力的强盛。
沈有容敢说,从古至今,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如此强盛的国家。一个朝代,能够让大部分的老百姓填饱肚子,那就是非常了不起的盛世了,即使是汉唐的鼎盛时期也是如此。
别看历史记载文景之治时期,大汉的国库是多么的充盈,民间是多么的歌舞升平。但事实上,每年饿死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有不小的一部分的百姓,只能勉强维持个半饱。每天的饭食只有两顿,而且还多是野菜糙饭。但就是这样,已经被史书大书特书的繁华盛世了。
但是沈有容在台湾看到的却是最普通的百姓家庭都能够做到顿顿有肉,家中的孩子都已经开始挑肥拣瘦了。即使是懒惰成性的无赖式的人物,也能靠着家中的十来亩地,给自己弄个温饱。当然,那些被俘虏的土著不再此列。
看着繁盛的市场,来往购买各种商品的人群,和无数因为稍微有些变质便被扔掉的食物,沈有容都流下了痛苦的眼泪。
因为他将眼前的一切同大明的那满街的饿得皮包骨头,为了一块都发霉了的馒头而哄抢的百姓彻底的重叠在了一起,同样是华夏百姓,生活却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在这一瞬间,他甚至有了萧明乾取代朱家也不是个坏事的想法。
台湾治下没有所谓的偏远山区的概念,台湾岛上,经过十几年的数百万劳力的改造,早就将各种等级的路修到了每一个角落,完善的水利条件和各种防护施设使得即使有风暴来袭,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南洋的那些岛屿上,除了吕宋岛,汉人的居住区域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地带和平原地带,这些地带是这些岛屿的精华地带,各种资源非常的丰富而且交通便利,所以一千多万的台湾百姓的生活都是处在极其繁华的地方。
在这些地方,交通便利,农业兴盛,商业繁荣,所以基本上不会出现贫穷人家。而且因为,人口数量相对于庞大地域来说,还是显得非常的稀少,所以台湾的资源在军政府的调节下分配到普通百姓手中也非常的多,这才造就了台湾的繁荣。
而这种程度的繁荣如果放在后世,可能会有众多的国家能够达到,但是在十七世纪,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天堂。
这一切的一切,在沈有容足迹到达过的南洋和澳洲各地是那么的普遍,普遍到沈有容已经对儒家的那一套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三皇之治有眼前的这一切好吗?尧舜禹汤的政治有现在台湾军政府更有效果吗?
沈有容不是个纯粹的儒生,所以他能够毫不客气的对儒家的学说进行质疑。可惜,这种质疑毫无用武之地。
他老了,现在更是要去世了。这三年,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整理起来写出了一篇游记,详细的记录了这十多年来台湾的一切。有时候,沈有容感到特别的迷茫,他为什么还要写这种东西,为了大明,可是大明已经将他彻底的视为叛逆。但是不为大明,他沈有容又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他不明白,直到现在他还是不明白。
躺在病榻上,沈有容为自己不能回到家乡,死在家乡而感到非常的遗憾。但是再遗憾也改变不了什么只能将自己的几个朋友和亲人叫到身边,陪着自己过完自己的最后一刻。
“台湾鼓励火葬,等我死了以后,就实行火葬。保存好我的骨灰,等,等有机会的时候,将我的骨灰带回家乡。”沈有容说这话的时候,十分的犹豫,因为他知道,那个机会或许要等到台湾覆灭了大明之后才会出现。而对于这件事情,沈有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
沈有容的话,让在场的人心中悲伤无比,亲人们的抽泣声随之响了起来。
“都是那个混蛋萧明乾,如果不是他,我们根本不会连家都回不去。”郭蓉气愤的说道。
此时,郭蓉已经结婚了,其对象便是科技学院的一名教员。不过,她的性格始终没有大的变化,而且她对萧明乾的态度还是那么的不客气。也难怪,整个郭嘉都被逼无奈的移居到了台湾,她能对萧明乾有好脾气就怪了。
“不能这么说当年是我们来台湾刺探台湾的虚实的,如果他不将我们软禁在台湾,那么以当时台湾的情况,稍有不慎,便会造成极大的损害。而且,在这台湾的这些年,我们的生活还是很安逸平和的,完全没有了过去的那种勾心斗角,也少看了一些肮脏的东西,算是很不错了。”沈有容说这话的时候,郭邢始终没有说话。
郭邢他是迂腐,但是他不是傻子,甚至不能算是个书呆子,不然他不会成为沈有容的幕僚。
十年的台湾生活,让他对台湾也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奇技yin巧大行于世,陶朱之行繁盛无比。这些东西都是郭邢看不上的,但是以此立国的台湾竟然会如此的繁荣,他郭邢想不通,也接受不了不行孔孟之道的台湾能够如此的繁荣。
但是事实胜于雄辩。台湾兴起于微末,百姓皆源于无产之流民。就是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百姓,硬生生的开拓出了一番盛世。以往,郭邢还能因为这些人都是些目不识丁的愚民而看不起他们,但是当他被解除了软禁之后,走进台北的三座大学之后,心中的那么点自傲彻底的被击毁了。
浓郁的学术氛围,孜孜以求真理的学员,对诸子百家都如数加长的学员让他心中既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