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第17章


卖、管吹、弦唱……轿停了,帘子打开,有手进来扶柯海下来,又看见了阮郎,站在不远处,笑微微向他点头。地上停了一片轿,头顶是大红灯笼。赶紧跑过去,在轿车间绕行,一会儿看见阮郎,一会儿看不见,脚底且软软的,好像走在梦里。终于到得阮郎跟前,两人并肩走人一座红楼,早有一桌宴摆在镂花窗下,四周一并立起人来,抱拳高喊:阮郎!柯海惊讶阮郎世面广,真是五湖四海皆兄弟。怔忡时,阮郎已将他一一介绍给在座,座上纷纷称他海兄弟。这餐宴上,吃的就无须说了,要紧的,是听闻。整晚上,举座所谈,全是一件东西:墨!
此地的制墨,源于后唐时一个奚姓墨工。奚墨工本是易水人,朱温作乱时南下,船走江中,过歙港时,眼望丘陵起伏,松林如海。凭借多年制墨的经验,看出这松林和易水的松林类属相同,可出好烟。于是停船上岸,从此定居下来,歙州墨业即兴,不过十来年时间,声名远扬,天下皆知。南唐宫中,秘阁帖专用奚家墨,而后赐姓“李”,奚墨工就叫了李超。子一代全是墨官,却只有长子李廷圭得真传,人称“廷圭墨为天下第一品”。也是因为世间再难见得“歙州李超造”,到如今,廷圭墨也成珍稀了。世人称歙州墨都,其实都是廷圭墨以下不知多少等的了。墨制颓败,一是李家秘法失传,二是古松渐尽。那几百年前,奚墨工,就是李超顺流而下时,所望见的片片松林,几是上古以来,千秋万代,只凭风霜,不见人迹。棵棵都是极品,色泽肥腻,性质沉重,更莫要说极品中的极品。那一种松,松根上生出茯苓,茯苓穿过山石,汲取金木水火土于一身,终又还回松根,滋养全身。一岁不可得一株,一山亦不可得一株,可遇不可求,好比天地间的仙缘。除去这两项,还有一项即算不上原委,却又是原委中的原委,那就是土!此地以墨制为业,代代取土造窑,自然就薄瘠了,只怕是连一般的松林也养不成了。哪怕有秘法,也无从制起,俗话不是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总之,天地人一并枯竭,可谓一代不如一代。听到此,柯海不禁要请教,如何称得好墨?这话一问出口,桌上便开了锅似的,十来张嘴同时间说话,各抒己见,柯海的耳朵都不够用了。
上等墨与次等墨的差池,简单举一例,抄《华严经》半部,廷圭墨只消去一寸,另半部使承晏墨——承晏即廷圭的侄子,得的也是家传,已经够可以,但就是它,却也磨去二寸。虽是相差无多,可高手过招,便锱铢必较。有人补道:廷圭墨磨研无声,如春雨润物;又有人说:好墨质地坚硬,与金石无异,棱可裁纸,甚而至于削木;再说道:好墨就是黑玉,需用豹皮磨沙,贴身携带,人气浸淫胞浆……说了半天廷圭墨,在座其实无人亲眼见过。惟有一人,祖上的同好,京师做官,在某世家府上看见极小的一枚,面上刻有疏落的几条柳枝,藏一个极小的“香”字。如此九曲十八弯,辗辗转转,虚实已无从查考。
此日起程,敞了轿帘,行走市中,青石板上白墙,白墙上黑瓦,瓦顶鳞次栉比,衬着苍翠山峦,山峦上是高朗的天空。疏阔宽广的天地间,但见有无数柱青烟,腾腾地上升,是熬烟的窑在生火。忽然灵机一动,想起来了,那浮动的暗香确实有过一次际遇,就是小绸的妆奁。那一个小梓木匣子,收着各式墨锭。真是近在眼前,远在天边,如今要想再见一回都是不能了!
柯海是携半船松段松枝回的家。他恨不能也载半船土回来,但被人劝阻了,说土随水走,这边的土到了那边,就是变了性的,带也白带。再讲,吴淞江的水与新安江的水实是一江之分流,多少有同质之处,说不定土也是呢。最后还有一条,吉人自有天佑。天地之大,海兄弟偏是来歙州一游,就是有墨缘,不定能撞上大运,制出上品!阮郎的朋友说话都有江湖气,豪爽且油滑,这也正是有趣的地方。两下里哈哈笑着分手,等柯海到家,一身都染了松脂的气味,十天半月才散尽。
柯海决意起窑制墨,专查了墨谱。古人一条条说得再明白不过,可终是隔膜,百闻不如一见,非要亲眼见一见好墨,方才心中有底。于是便去求兄弟镇海,让弟媳出面找小绸要墨来看。到家这些日,他也看出,小绸和弟媳交好。柯海并不知道其中细节,只以为弟媳是个有办法对付小绸的人。镇海向来对柯海驯服,说什么听什么,然而这一回却迟疑了。停好一时,垂下头,不忍看柯海巴巴的眼睛,到底吐出一口气,开口道:我劝哥哥还是让嫂嫂安静好,方才消停,能和众人有往来说话,再惹毛了,不知闹怎样的风波。柯海不服道:我究竟怎么了,不还是她男人,看看她的东西都不成?镇海说:哥哥岂不知道嫂嫂用情深不可自拔?随后告诉了小绸作璇玑图的事。柯海不禁黯然,眼圈儿红红的。镇海又劝:已经伤一个,提防别伤另一个,闵家的人也是娇生惯养的女儿,进我们家一年,倒有十个月守空房,人家悄没声息的,如今一胎生两女,大家都该善待一些。柯海低头无语,镇海再添一句,阿叻他娘身子很重,早过了足月,随时会娩,也下不得楼了。就此,彻底打消柯海联络小绸的念头。
镇海媳妇怀胎已有十个月还多,迟迟不临盒,请先生来瞧,让开几剂催生的药。先生诊脉后却说再等等,从脉象上看,还需有几日。常言道,瓜熟蒂落,凡事都是自然而然的好。至于孕期超出寻常,其实也不算什么,人和人各不同,事和事也各不同,都不能一概而论。最后先生调侃说:胎里人说不定是天赋异秉,不可同日而语!人们都笑了,略放下心来。这日下午,东楠木楼上,来了个稀客,就是小绸。这楠木楼,人人可上得,就小绸上不得,为的是柯海的新人娶上了楠木楼。虽然这楼不是那楼,可小绸却和楠木楼结下了仇,哪个楼都不上!这回不请自来,真是破天荒。镇海媳妇半卧着,一挺身起来了,站在地上,小绸忍不住要笑:你看你像什么?两头尖,中间大。镇海媳妇也笑,手背过去撑住腰,亏她还能站得住。小绸曲起手指,叩西瓜似地叩那肚子:什么事啊,赖着不出来,真是个驴脾气!两人一同想起前回说的胎梦的话,都笑起来。小绸又在那肚子上揿了揿,说:这条老蚕一肚子的丝,就是不肯上山!镇海媳妇一听这话晓得小绸家中是养过蚕的,又是一笑,拉小绸坐下,小绸就是不坐,也不让镇海媳妇坐,拉着她来回地走,说这样才能快生。走了几圈,小绸又说了:你知道这像什么?像什么?镇海媳妇站住脚问。像老母鸡找窝下蛋!小绸说罢,两人又是笑。这么说说笑笑,就似乎动了胎气,只隔一天,就有动静了。阖家上下都松下一口气,一边去请产婆,一边准备汤水。申明世与申夫人得了报告,就等着抱二孙子了。
众人都以为是二胎,无大碍的,不几个时辰的事情。可是从午时起有阵痛,痛一歇停一歇,挨到寅时,却舒缓下来,直到子时方又紧凑,当是要生,忙碌了一阵,到天亮还生不下来。产妇精神疲顿,喝了参汤稍恢复些,到此已经一天一夜过去。几起几落,又折腾半日,终在子夜诞下一个小子,足有十斤二两重,长手长脚,十分可喜,只是苦了做母亲的。那镇海家的,自胎儿落地,流血就不曾止过。请先生来,下了几味是收敛的药,煎汤服下,似无大用。流血也不见汹涌,就是不止,人渐渐软弱。先生又开出一味白药,指定要云南的,派人四处药铺去寻,都说没有。后来还是柯海去钱先生家索得几丸,和水服下,稍稍安稳了。
这天夜里,小绸又上楼来,昏沉的人陡睁开眼睛,拉住小绸的手。十月的天,屋里已经生了火盆,那手却冰凉。小绸握住了低头看,见指甲全枯白了,晓得不好,心乱跳着。那镇海家的,眼睛直直地看着小绸,像有无限的话要说,小绸又怕听又不敢不听。镇海家的看着小绸,眼光逐渐温和下来,微微一笑。小绸不由鼻酸,想都到这地步,身上不知有多么难受,竟然还自持不失态,安静端庄,自己真是不及她的!这时,镇海媳妇吐出一句话:吐丝作茧,老蚕就成蛾子了。小绸一听这话不祥,要去掩她的口,却抽不出手来,不曾想她有那样的力道。镇海媳妇又接着说:我从没对人说过,从小的乳名就叫小蛾。小绸哽咽说:我的乳名与你差不多,叫蚕娘。心里难过地想,她不能像镇海媳妇那样,将乳名只告诉她一个,因已经告诉过柯海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