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年代》第573章


178史诗征途
李想拿着铅笔,在昌都的外围画出一个一个地箭头,像拉满弓只待发射的利箭,直指昌都周围及金沙江西岸广阔地区。
曾高和李西屏也为目前的战局所鼓舞,看着地图,曾高小声地问:“您看什么时候发起总攻?”
李想用铅笔敲了敲地图,对他说道:“我们这次进军西藏,不是在军事上能不能打胜仗的问题。我们在军事上打胜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鄂州国民革命军是经过考验的。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是在政治上怎样争夺民心的问题。你们后勤支援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研究如何使装备轻便,减轻战士的负重。因为进藏以后,汽车用不上,只有靠牲口、靠牛车运输。有些山道,牲口、牛也过不去,就只能靠人背了。进藏部队的武器装备要质量好、重量轻、适应高原作战的特点。部队装备好,进藏以后就可以振奋人心。”
西藏距内地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人烟稀少,加之语言不通,居民与汉民族的隔阂比较深,所以,向西藏进军是一场特殊的战斗。进藏部队的给养,几乎全部要由内地筹措,随军前送。补给,成了重于作战的首要问题。
李想为鄂军确定了“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斗争方针。
李想和曾高、李西屏等用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去研究解决进军西藏在政治上和物资上的准备,特别是如何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问题。他们决定成立进军西藏支援司令部,统一领导进藏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司令部统辖七个工兵团,十个辎重团和一个空军运输机大队,担任筑路和运输补给任务。
李想对进藏的准备工作抓得很紧,对进藏部队的被服、装具、饮食卫生等都考虑得很仔细、很具体。
“由于修路进展迟缓和空投试飞一个多月未成功,先遣部队有耗无补,发生粮荒。每人每天只能吃一斤粮。直到不久以前,空军向康定、甘孜试投成功,先遣部队的粮荒才得以缓和。”李西屏皱眉头说道。
“由于只有两架飞机可以到甘孜空投,无法保证到甘孜部队的全部粮食供应。”曾高也说道:“因此,为了保证9月份在甘孜屯积150万公斤粮食,准备昌都作战,必须加强空运。”
“我们自己生产的飞机就只有这么多,只有想办法去国外购买一批运输机,用来空运进藏物资。”李想把铅笔放下,又说道,“然而空运能力毕竟有限,仍无法保证大部队的全部供给。还是要一面进军,一面修路。部队走到那里,路修到那里,物资亦运到那里。这样吧,调集六个工兵团、三个步兵团组成筑路大军,不惜一切代价,克服一切困难,抢修雅安到甘孜段公路。”
“是。”
李想走到窗前,低声道:“进藏先遣连的工作开展的怎么样了?”
“战士们一路上爬冰卧雪,克服了雪盲症等高原症的折磨,历经近一个月的千辛万苦,进驻到阿里改则的扎麻芒堡。”李西屏说道:“扎麻芒堡,是改则宗西北方向一个长满了骆驼刺的荒滩,海拔4700米,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半年时间被冰雪覆盖。先遣连在骆驼刺茂密的地方扎下帐篷,然后又打来骆驼刺堆成高高的“围墙”,建成了解放军进藏后的 第 519 章 的军人的亲切言行,非常激动。
到了藏民的帐篷,同志们拿出花布、方块糖、茶叶送给这户藏民,乔巴克又给藏民做面吃,使这户藏民彻底消除疑惧。
连长和藏民坐在一起,向他们讲述我们就是国民革命军,是为人民服务的军队,今天,李大帅命令我们到这里来解放西藏受压迫的人民。连长还详细地向藏族老乡宣传了我党的政策和我军的纪律,虽然他们还不能一下子完全听懂,但李大帅、国民革命军这些名字,却深深地印在藏民的脑海里。他们激动地拉拉这个同志的手,摸摸那个同志的青天白日徽章,大人小孩都流着泪,不停地说“夏保,亚古都!”。”
“‘夏保,亚古都’是什么意思?”
“好朋友。”先遣连老兵捞起一块白萝卜,“阿里地区只有很少的一些农业区,种着为数不多的青稞,多数人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这是我们大棚种的蔬菜,尝尝鲜。”
“这来的路上,地皮菜、野牲、草根成了主食,我都快变野人了。”这个士兵说着夹起一块萝卜,吃得眉开眼笑。
“你知道吗,寺院的僧人以及农牧民看着5斤重的白菜、4斤重的萝卜,脸上都泛起了笑容,边看边摸,并发出一连串的赞叹,伸出大拇指说:‘革命军真行,说到做到,荒滩上能长出这样的庄稼是奇事’。他们都赶着牧畜来和我们换,几颗白菜萝卜就是一头羊,或者一头牦牛。”
“你刚刚还说什么‘光复西藏的任务刚刚开始’,我看你们任务搞得轰轰烈烈嘛。我们来这里,都没事可做了吧。”
“怎么没事做?阿里地区的反动头人,听到我军由新疆进入藏北,丢魂落魄,竭力施展阻挠破坏的伎俩。反动头人造谣说:“有一批穷汉人来藏北抢东西,他们是杀生灭教的土匪……”反动地方政府下了三条禁令:不准和革命军接触;不准给革命军卖东西;不准给革命军带路。他们还扬言,一定要把革命军困死在山上。”
“靠!谁这么反动,怎么不干死他!”这个士兵把碗一摔,怒火中烧道。
先遣连老兵撇嘴道:“不能开第一枪。”
179试探
清早,踏着夜露,迎着朝寒,鄂州西征西藏的作战部队主力向昌都方向进发了。部队浩浩荡荡一路西进。
侦察小分队前往雪山之巅,上山没有路,官兵只能循着牦牛走过的足迹向上攀爬,每走几步就感觉空气愈加稀薄,头痛、胸闷、恶心等反应加重,嘴唇和脸色呈现乌紫状。到达雪线抵近一看,其实是一层厚厚的冰川,只能用撬镐刨冰凿坑,手脚并用,艰难爬行。
“快,拉我一下!”
突然,一个战士右脚踩偏不慎滑倒,双手死死抠住凸出的冰块,紧张气氛骤然加剧。
“抓紧!抓紧!”
不远的三名战友迅即拽住他,合力把他扯了上来,总算化险为夷。
侦察小分队顺利到达山顶,从德国留学回来的小队长摆弄着从德国带回来的一个仪器,良久呼出一口白气,说道:“靠!海拔5786米。”
其他战友忙着构工伪装、目标侦察、引导打击等课目的同时,炊事员开始张罗午餐,使用的是入藏部队的标准装备:一小瓶汽油混合牦牛粪作燃料,用放大镜引燃白磷生出火来,煮、炖、炒、煎,足足倒腾了近两个小时,终于做出了四菜一汤。
午饭刚过,高原的天气变幻莫测,刚才还是明朗的天空,倏忽之间就浓雾密云,狂风大作,鹅毛大雪瞬间飘落,不一会儿眼前全是白茫茫的一片,为防止发生险情,官兵只好回撤。
没想到,下山更费力,指挥员在前面探一段路,确定没有危险后再让大家跟进走一程,循环往复,跌跌撞撞,下到山脚竟比登上山顶多用了整整一个小时。
深夜,气温骤降至零下五摄氏度,侦查小队准备把露营地设在峡谷旁。
夜黑风高、山路崎岖,徒步急行军穿越峡谷时,人人暗地里捏了一把汗。由于灯火管制,官兵只能借助先进的微光夜视仪探明路况,快速行进。
在这片雪域高原,虽然是夏天,可是夜里的天气异常寒冷,在山谷中穿行,寒风夹杂沙粒吹打在脸上又冷又疼。
夜宿荒原,狼嚎阵阵。
战士刚上哨,便发现哨位不远处绿光点点,顺手电光望去,十多只狼或蹲或站、虎视眈眈。家住城市的士兵从没见过这个场景,内心发怯。
“淡定!”同样是富家少爷出生的队长说道:“狼怕强光。”
侦查小队是个技术兵种,成员不是留洋归来的士官,也是国内的测绘军事学堂毕业的,他们当中即使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也是小康之家。
找来两支强光手电,对峙一阵后,狼群果然悻悻而去。
小队长出了一口气,也忍不住悄悄擦了一把冷汗。
此次昌都会战,革命军以六个团的兵力,组织南北两线作战,钳形进击,将主力用于北线。这支侦查小队所在的 第 520 章 中300辆汽车,甘孜、德格间集中5000头牦牛,所需冬衣、干粮、携带燃料等8月底可运新津,9月和10月再由汽车、马车运800万斤粮食、物资到甘孜,则昌都战役可以在10月间实施。”
曾高拿着参谋部早做好的实施昌都战役的报告书递给李想。
李想看到报告后,询问道:“今年如能进到昌都当然是很好的,问题是:(一)甘孜到昌都一段很长道路是否能随军队攻进速度修筑通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