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年代》第675章


Α?br /> 蔡锷收到杨度的信后两天便收到了总统府的调令。他生性沉静稳重,虑事深远,并不认为到京师去是一件好事:素与北洋军系没有瓜葛,京畿一带从来就是北洋军系严密控制的地方,孤身进京,能有什么作为?弄得不好,反而入了牢笼,今后欲求脱身都很难。都督衙门里的僚属们却都主张他去。大家说,云南毕竟是边隅之地,影响有限,应该有坐镇北京号令全国的雄心大志。又表示云南永远听都督的,倘若今后有什么事要云南办,只要一句话,滇军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正在犹豫不决时,蔡锷接到恩师的信。他不再迟疑了,遂打点行装启程。
袁世凯本想让蔡锷先当参谋总长,以取代从不到部的黎元洪。因为黎一边做着副总统,一边还兼着这个职务,尽管他身任两个总领全国的要职,却始终被李疯子扣在武昌。待蔡锷做了一段时期的参谋总长之后,再调任陆军总长,进而取代段祺瑞。不料左丞杨士琦的几句话,使袁世凯取消了这个安排。
就在蔡锷进京的前夕,袁世凯跟杨士琦谈起这事。杨士琦说道:“北洋军系是长期来形成的,要骤然改变不可能,只宜行之以渐。北洋军系都是北方人,若用一个南方人来做他们的总指挥,会引起他们的不睦。况且蔡锷年轻资历浅,不易弹服,容今后慢慢物色更合适的人为好。”
袁世凯对长军事之人本来就看得很重,他认为杨士琦的话有道理,尤其是用南方人来指挥北方人确实有点不妥。
蔡锷进京的那天,袁世凯派人用隆重的礼节迎接,又在棉花胡同装饰了一套豪华的住宅让蔡锷居住。过了几天后封蔡锷为政治会议议员、约法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再过几天又封他为昭威将军。头衔很多,就是没有具体职务。
梁启超发现蔡锷来京之后,情况和蔡锷来京之前没有多少变化,这次听说李想忽然来京,他们都把宝押在李想的身上,企盼这位年轻的军事奇才能做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得力工具。
梁启超设宴,邀请了刚入京的李想、黎元洪、汤化龙赴宴,同时还特为将在家赋闲的熊希龄及刘揆一,龙泉寺“读书”的李疯子和他的得意门生也全都请了来。
蔡锷、林长民、熊希龄及刘揆一等人虽同处京师,平日也难得聚会,今日相聚一堂,大家都格外珍惜。更何况,很多人还没有见过南方那位传奇大帅,也是很见见面。
298洗尘中
298洗尘(中)
“好诗,好诗……”
蔡锷走进来就听见一阵如潮水般的马屁。
蔡锷抬眼看去,一道挺拔的身影出现在他眼中。
李想裁剪合身的军装,短短的头发倍有精神的根根竖起,嘴角勾着一抹浅浅的笑。
看着李大帅,蔡锷怔住了,有些人天生就是发光体,不管走到哪里,不管什么装扮,都会吸引着众人的眼光,无法移开,而李大帅就是这种人,俊朗的外表,斯文的装扮下,有着无法掩藏的霸气,他走进来之后,不知惹红了多少女子的芳颜。尤其是他那副眼神,退去了 第 639 章 。想想当了五个月的名流内阁的总理,除开把袁由临时总统扶为正式总统、副署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外,一件实事都没有做。清夜扣心,深觉惭愧。熊希龄认识到自己不是干政治的料子,不如做点实事更有益于社会。夫人朱其慧很赞同丈夫的意见。她一向富有同情心,每见孤贫无援的老人和流离失所的孩子便觉心里难受,于是她和丈夫商量筹办社会福利事业。熊希龄深为赞许。眼下,他已在开始做这件事了。
当一个整脚的政治配角,给他带来的是羞惭;做一个拯弱扶贫的慈善家,得到的是社会的广泛赞誉。几度宦海浮沉过来的湘西俊才,终于寻到了自己的最佳人生位置。为此,他心里充实,心情也很开朗。
熊希龄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对汤化龙说道:“济武,当年‘宪友会’的成员,就数你的出息最大了。”
“秉三过奖了。我没有做什么事,就是生了一个好女儿。”汤化龙谦虚地笑了笑,又很自豪的看向自己裤装的女儿。又道:“霖生兄领导同盟会在海外艰苦奋斗,他才是有大功于国家和人民的英雄。”
“济武兄取笑了。”刘揆一苦笑着说,“我哪里配得上有功,真正有功的还是李大帅,他在武昌首义时亲冒矢石,他才是缔造共和,有大功于国家和人民的英雄。”
李想也赶紧谦逊一下:“我那点功绩算什么?有大功于国家和人民的英雄应该是卓如师、他这十多年来所撰写的数百万文章,不仅开启了今天的民智,而且对子孙后代都有不尽的启示。”
李想说的是心里话。辛亥革命之后,他在对革命成功后的中国现状的痛苦反省中,深感这一切都是由于国人的文化素质太差的缘故。这种差,是全民族性的,不仅仅是市井小民、贩夫走卒,包括国会的议员、内阁的总长次长,甚至也包括自认为是先知先觉的革命党人在内。一场剧烈的暴dong可以推翻一个朝代,改换一个政权,但对民智的提高、素质的改善,基本上不起作用。中国真正成为强国,要靠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而提高文化素养,靠的是教育。在鲁大师还没有出世之前,李想认为,梁启超是这方面当之无愧的大师。
李想举起酒杯,由衷地对着梁启超说道:“卓如师,学生敬你一杯!”
梁启超捂住酒杯说道:“我头有点晕了,我不能喝了。”
李想立刻拿出公务员劝酒的架势说道:“卓如师,我说一句话,如果我说得对,您喝一口表示赞同,说得不对就不喝。”
“你要说句什么话?”梁启超来了兴趣,众人也都来了兴趣。
李想露出一个万人迷的微笑,说道:“卓如师,您的文章风靡中国,启发了千千万万人的心智,我从心底里尊敬您。我想,您应该把自己的一肚子学问拿出来,精心培养一大批教师,让他们也去写文章传播知识。如此,一个任公就变成了几十个几百个任公了。卓如师,你说我的话有道理吗?”
“我明白了,李帅的意思是要我去当教授。”梁启超松开捂在酒杯上的手说。
299洗尘下
299洗尘(下)
“我明白了,李帅的意思是要我去当教授。”梁启超松开捂在酒杯上的手说。
“不是当一般的教授,是当教授的导师。”李想强调指出。
“李帅说得好,我也认为我适宜去学校当导师。好,这杯酒我喝了!”梁启超举起酒杯,把剩下的酒一口喝完。
李想见梁启超赏他的脸,十分高兴,便把自己的酒杯斟得满满的,也一口抽干了。
蔡锷步伐坚毅的走过来,说道:“卓如师去当导师的确是好事,只是嫌早了点,十年后再去吧,现在的政坛还离不开先生。”
李想扭头一看,一眼就认出蔡锷,跟照片上实在太像了。
熊希龄赶紧说道:“松坡说得对,干十年实事后再说。”
李想和蔡锷互相敬军礼,然后握手,两人都有些惺惺相惜。
梁启超感慨起来:“就我自己的愿望来说,我什么政事都不想一干了,不独这个币制局长不做,就是给我一个国务卿也不做。这几年的国事真让我厌了。不过,每当我想起复生、佛尘,想起许许多多为中国的新生而付出生命的朋友,我便不得不打叠精神干。国家是我们自己的国家,若我们都图个人的安逸,隐居避世,不负责任,这个国家交给谁?”
梁启超这话说得沉痛,也说得实在,酒席上的每个人都是对社会对国家有强烈责任感的热血汉子,对这话都从内心里表示赞同。
“十六年过去了,十六年前那次在时务学堂的聚会,我始终不能忘记。”梁启超又满怀感情地说。
“我们都不会忘记。”林长民和汤化龙等人异口同声地说。
梁启超说道:“所幸十六年过去了,除复生、佛尘为国成仁外,我们活着的人都在努力,也无愧于岁月,尤其是李帅,在鄂区练出了一支劲旅。国家还未走上正轨,安定乾坤,还得靠真刀实枪。也正是李帅手里握着的枪杆子,才能抑制住袁世凯膨胀的独裁野心。也正是李帅有单刀赴会,亲赴北京的弥天大勇,才有了南北和谈。是一个“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的壮举。”
李想能感觉到面前这位老人对他的殷切期望,忍不住说道:“卓如师放心,学生练出的军队决不会成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一定要使它成为安定国家保卫百姓的长城。”
“壮哉!李帅,我敬你一杯。”蔡锷举杯。
“不敢当。”李想说着,先将自己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梁启超被李想的豪气所感染,充满感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