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晨光里》第441章


更何况,这还是刷官声刷民望的好时候,他当然要大力支持卖场了。
于是他亲临大卖场,发表了一番激动人心的讲话,在讲话里他深入浅出的分析卖场会给京中百姓所带来的福祉。百姓一开始还听得似懂非懂,可是当听到这个卖场中的价格要比市面价低上许多之后,立刻由漠视转为拥护。谁也不嫌钱多啊,能省一点是一点,京中的物价有多贵那是有目共睹的。
在其他州县,普通的蕹菜一把也不过就是几文钱,可是在京城就能卖到十文十几文。一个鸡蛋人家卖一文,有时买的多了还会送你一两个,可是在京城一个鸡蛋也卖到三四文,就没有见过二文的鸡蛋。如果这个大卖场所卖的东西真的全部比市面价要低一些,那么这一年到头省下来的钱就会不少了。
东京城的人只所以不在家里做饭,就是因为买炭买煤也是需要一大笔钱的,算下来做一顿饭的钱和在外面买几乎上差不多。所以很多人只要略有薄资的家庭都是在家里不生火,家里只是买上一些烧水用的柴禾或者煤炭。如果这个大卖场价格低,那么自己在家里做饭绝对可以省下一笔钱的啊。
听了冯京的讲话,京中的老百姓们立刻欢呼雀跃,恨不得这个大卖场立刻就开启。尤其是当他们听到有某些不法商贾居然去威胁大卖场的人时,义愤填膺的请冯三元揪出这些不法的商贾,为民除害。
大卖场能省钱的调调一确定,俨然成了京城中最受欢迎的场所,还没有盖好便是众望所归。由于大卖场的兴建,京中的米价和油价居然首次开始下跌,受到了京中百姓的一致欢迎,百姓们更是相信,等到大卖场一开,不仅米价和油价会下跌,肉价和菜价更会下跌。
中国后世有一句俗语:“谁掌握了主妇的菜蓝子,谁就掌握了这个国家!”
米面和粮油虽然重要,可是蔬菜和肉食同样的重要,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东西,掌握了这些东西,整个大宋朝的老百姓都得跟着大卖场的方向去走。
所以,受这个大卖场的影响,他们周边的土地立刻价格开始疯涨了起来,从以前一个宅院几百两,一下子涨到了上千两。谁都知道,毗临一个大卖场那绝对是有益无害,你是愿意走几步路就能买到新鲜的蔬菜肉食还是愿意骑着马车横跨半座城呢?
这也造成了后来一个形象,凡是哪个城市开始有人大批量的购买土地,只要是得到风声是盖大卖场的,这片土地的价格就会节节上涨。
邹晨出的这个主意,在华商会的高层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一个小小的卖场一天便是几百两银子的利润,这怎么能不让那些高层们震惊呢?这样的利润简直比跑海运还要大呢,跑海运还要承担着船毁人亡的悲剧,可是开设大卖场能有什么风险?卖得全是吃的用的,只要是还能吃的东西,在大宋朝就没有卖不出去的。
大卖场开设得非常顺利,邹晨长出了一口气。
因为这样,她就可以开始下一步的计划了。
第三百八十六章衣锦好还乡
按着邹晨的计划,东京城中的大卖场在条有不紊的进行着。
原有还反对的理事们,在见到大把的银子之后也开始住了嘴,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叫嚣着要将大卖场给开遍全国,将全国的老百姓都吃上平价粮。至于他们心里是不是真的这样想,老百姓们当然不知道,可是当他们打听到京城中大卖场的卖价时,心里也不由得盘算了一下,如果大卖场来了,自家能省多少钱。
所以,凡是得到消息的城镇中,尽都是一心一意的盼着华商会入驻本城。
而那些以卖粮油发家的商贾们,则都是哭丧着脸,四处求爷爷告奶奶的让华商会不要入驻自己所在的城市。甚至有人先华商会一步把大卖场给开开,以图能和华商会打打擂台……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就到了治平元年的腊月。
小皇帝长了一岁,到今年八月已经一岁,现在已经可以站起来,甚至可以在内侍们的帮助下多少走上两步,喜得两宫太后和两府两制几乎就要大赦天下。边境一直很安静,由枢密副使狄青震着,西夏和辽人倒也没敢有多大的动作。他们不动,狄青也在边关不动,就这样一直僵着。
狄青在边关非常安静,每天除了操练军队就是排演,倒也没给朝中的大臣们找什么麻烦,所以那些想找借口收拾他的人,顾忌着当年先帝留下的口喻没敢拿他怎么办。但是一直到过年,也不许狄青回来,更不许狄青的儿子们去边关。
好在,狄青在这几年中被打磨了身上所有的棱角,明白了以前从不曾明白的道理。儿子们不来边关自己反而安全,若是儿子们被人送到了边关,恐怕不是儿子便是自己死。
也幸好,现在朝中是文彥博当政,狄青和他还有那么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他多少看在邹家的面子上,不去找狄青的麻烦。他没将狄青放在眼里,那些以文彥博马首是瞻的人,自然不去瞧狄青一眼。只要给他的军需足够,再派去一个内侍都知监视着他,任他也翻不起大浪来。
只是狄青到了边关,却和以前不一样,以前他是一心一意扑在军队上面,现在却是多次向枢密院要求拨粮拨武器,几个枢密副使都听到了他在边关召集军ji取其,甚至鞭怠侮辱那些军ji,几位相公都是会心一笑。想必这位“斑儿”是为了几年前那一句“劝斑儿一盏。”而迁怒到了边关的军ji身上了。
只有狄青有苦自知,先帝上仙时,仇九家的人来给他送瓜果蔬菜。事后,他在一筐西域密瓜里找到了一个被切开了一个小三角的密瓜,里面藏着一张小纸条,纸条就只有四个字“自知之明”!
是啊!狄青喟然长叹,我以前就是没有自知之明,才会以为凭自己的军功如何就当不了枢密副使这个副相的职位,在满朝大臣的反对声中戴上了玉带。最终落得什么下场?
所以,他经常借口军费不足向两府两制要粮要钱,没有想到,他一要钱,竟然意外的都给要来了,反正朝廷里现在只想哄着他,他要什么就给什么,只要他别在边关惹事既可。
狄青尝了甜头,便时不时的伸出手……
这让满朝文臣更加瞧不起武将,可是意外的却再也没有人去弹劾狄青了。
接得灶神天未晓,爆仗喧喧,催要开门早。新褙钟馗先挂了,大红春帖销金好,炉烧苍术香缭绕。黄纸神牌。上写天尊号,烧得纸灰都不扫,斜日半街人醉倒。
陈琦在年前是有假期的,按照宋代的习俗,做官的人可以在腊月三十开始放七天年假,上元佳节放三天,这样元旦这一个假期实际上便是放十天了。这么长的假期,如果放在后世,肯定有很多人都会抓紧时间坐火车回家了,可是在走路基本靠腿,通话基本靠吼的宋代,想回老家可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
从东京城到宛丘县城通共不过三百多里地,路上就必须得走两天,如果中间有了什么差错走上三四天也是很正常。不过好在一路上全是官道,倒也不怕毛贼侵扰,只要别像仇九那样,哪里危险往哪里钻就行。
所以,到了腊月二十日,陈琦便郑重的请了事假,要求多休息三天,这样能够在大年三十赶到家。好在他的上司欧阳修倒也是一个体贴的人,知道他是第一年离开家,便给了三天的事假,好让他提前还家。
京城的街上,幼童拿着爆竹在竞相追逐,点着香捻子不时放一个,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旁边便有人拍手叫好,幼童们便兴奋的吹嘘起自己鞭炮那是多么的响。店铺都开着张,店伙计和小二们喜气洋洋的邀请着在街上置办年货的人进他们店铺里看看。各种腊肉、蜜饯、果脯、肉松的香气飘到街上,和幼童们欢喜的爆竹硝烟味道交织在了一起,告诉你马上就要过年了。
到了腊月二十,邹家和陈家来接他们归乡的人就赶着马车到了京城,两方人马为了让陈侍书坐谁的车几乎要大打出手。最后还是陈琦做了一个决定,我和邹晨坐自家的马车,你们的马车赶着行李和礼物回家既可,这才算把两家的斗鸡给安排下去。
陈琦抚着被两家吵得发昏的额头,不由得长叹一声,岳家和自己家竟然结了仇,这闹的?
得他们要还乡,苏轼和苏辙羡慕的不得了,他们老家在四川那是想回也回不了。便带了一些礼物托着陈琦带回家,说是送给家里老人的。邹晨其实想说,大苏啊,你啥也不用送,你就给我写一首送别词就行了,上面注上我邹晨的大名,再不济注上陈嘉禾的名字也行。我们不要礼物,可是这话在嘴里滚了几滚还是咽了下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