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剪影》第17章


叶真点点头,说:“要得要得,回去后,俺就去斩些肉来煲给俺媳妇吃。”然后就进了里屋看老婆儿子。
春大娘看向柳彦之说:“彦之,大娘现在带你去队长那里领口粮。”末了,她往屋里喊“大真,你替俺看看屋,俺带彦之出去一趟。”
“好勒”叶真也回喊。
村里的路多是沙子,并不难走。
柳彦之心里实在是好奇,憋不住了问:“大娘,刚刚生孩子的那人也是知青吗?”
春大娘疑问道:“是啊,怎么?”
“那她是叫陈若水吗?”
“对的啥,你咋知道的?你认识她?”
原来她真的是陈若水,柳彦之在心里感叹。
“她大我两届,我们是同一个初中的。”柳彦之回答道。
“这样啊,那姑娘也是个可怜的。”春大娘感叹道,边走边告诉柳彦之她的事。
☆、5、回忆
最高指示
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ming进行到底
上海杨浦区革命师生徒步串联介绍信
兹介绍我区永吉中学革命师生陈若水、柳彦之等10人前往陕西、延安进行徒步串联,请予接待。
附花名单:陈若水、柳彦之、李建国、杨广林、林大宗、唐宛如、赵兰兰、郑广源、李筝、李大年。
上海市杨浦区文ge 办公室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原来陈若水两年前就跟着四个男知青来到柳叶斋下乡了,她刚来的头两个月干活时,还是积极向上,不喊哭、不喊累,毕竟她心里有那种对党的虔诚与信任,可是到了第三个月,那个革命的劲头下去后,她就觉出各种不好了,这里贫困、还没个知心人说话,又吃不饱、穿不好,于是她的情绪开始低落起来。
叶真跟她同一个生产队的,察觉出了她的不对劲,出于好意的,给她各种帮忙,比如有什么好吃的给她一份,帮她种菜田,去县供销社买东西给她捎带东西。
就这样一来二去的,两人都互相有好感了。
两人好上没多久,就被人发现了,这可不得了。
那群知青都觉得陈若水败坏了知青的名声,他们下乡可是来建设新农村的,可不是来勾引贫农,大家都说要批判她。
还好,叶真是个好的,对她真心实意。他找春大娘帮忙。
春大娘想了个主意,她四处对村民们说,若水同志是个好样的,她思想上不嫌弃俺们贫下中农,跟叶真这个贫下中农的劳动标兵谈对象,势要跟他结成革命红对子,要扎根俺们柳叶斋啦!
经春大娘这么一宣传,整个柳叶斋的村民们都在赞陈若水同志的好。
这下子那些知青也不敢说什么批判她的话了,说了就是瞧不起贫下中农,谁都不敢做出头鸟。
就这样,陈若水就嫁给了叶真。
没想到陈若水会有这样的际遇,柳彦之有点感慨。
柳彦之一家住在F大的教职工院里,院里教职工的孩子总喜欢带同学来玩。柳彦之的邻居是F大的数学老师,他有个女儿叫陈数,比柳彦之大两届,陈若水就是陈数的闺蜜,经常和陈数一起回她家,这一来二去的,他和陈若水也互相认识了,算是比较熟悉。
柳彦之对陈若水印象最深的是,她总扎着两条乌黑亮丽的大粗辫子,穿一身黄绿色的军装,腰绑着武装带,走起路来挺胸收腹的,脸色又红润,那英姿飒爽的模样,可惹人喜欢了。
不过她现在好像憔悴多了。短发乱蓬蓬的,眼睛显得很大。
陈若水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柔柔弱弱的,但她却不是个柔弱文静的姑娘,她在大串联中,可是以领导者的姿态斗了不少人。
两年前,在学生们自发组织的“捍卫红色政权敢死队”里,柳彦之和陈若水分配到了一个小组,小组一共10人,大家一起去杭州、陕西的农村串联。
柳彦之那时才15岁,他自诩是革命小将,满脑子都是“保卫Mao主席、保卫党中央”的字眼,对党的感情纯粹而热烈,心里满满的都是热辣辣的、闪闪发光的感觉,带着这么些无比热烈的激情,再加上大串联可以免费坐车、免费吃住,能这么出去闯一闯,自然一路上都兴高采烈的。
柳彦之最记得的是,他们刚到陕西那天,就住在红卫兵接待站,没过多久一群本地的红卫兵们过来请他们帮忙批一位Fan革命家属。
原来那位家属是个寡妇,原本她和他丈夫都是北京的中学老师,但她的丈夫被判定为Fang革命后,熬不住刑就自杀了。而她则被分配到陕西某个小村子里当公社的小学老师,接受中农的再教育。
这个小村子偏僻到不行,县里供销社每三天会派一位复员的老兵开一辆装着可怜巴巴的生活必须品和粗粮的卡车过来。
问题就出在这,那位老兵见这小寡妇如花似玉的,就给她献殷勤,给她带各种物品,带咸肉、大麦粉等各种副食,又好言安慰,就这样两人好上了。那小寡妇怀了孕就经常孕吐,被别人给发现了,这下子不得了了,人人喊骂。
那位老兵又老又丑,可那北京来的漂亮小寡妇居然和他好上了,所有人都觉得那位寡妇水性杨花,没有人同情她,还用“熬鹰”的方法折磨她,也就是白天黑夜地不停地骂她,不给她睡觉,直到把她熬垮。
柳彦之他们当时就是一起帮忙“熬鹰”。
那时他们都不觉得他们是在迫害着她,恰恰相反的是,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这是在保卫党组织,认为自己很英雄。
那位寡妇果真受不住,跳了河。
尸体被捞上来时,全身都浮肿起来了,当时陈若水还啐了她一口,说了句:“晦气。”
那时柳彦之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有点心虚、又有点同情那位寡妇,可究竟还是对党的感情和信任占了上风,他随即又把那些不合事宜的情绪给压了下去。
可那件事还是在他心里落下了一颗种子。
他们离开陕西之后,又去了革命胜地——延安。
他们去了之后才发现那地方跟他们所想象的根本不一样,穷得不得了。他们甚至还有人挖草根吃,有个村子的半大姑娘天天都躺在床上,原因是连衣服都没有得穿。
柳彦之那时就在想,延安不是革命胜地吗?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
最可笑的是,他们在山上发现了一座庙,居然还有村民在拜,当时他们就意气风发地说要“破四旧”,人人都捡了个木棍说要把庙个拆了,结果去到之后才发现庙里原本摆神像的地方都改贴Mao主席像了,原来村民拜的是Mao主席。
他们面面相觑,领头说要拆庙的人居然头一个跪了下来扣了头,他这么一开头,所有人都得跪了。
这实际上就已经把Mao主席神化了,可以说柳彦之那时还是没有反省意识。
从那时起,柳彦之就隐隐感觉到Mao主席非常厉害,但凡涉及到他的所有东西都不能得罪。
再接着,陈若水他们提议去新疆,柳彦之经历了这么些事,身体、心里都有点累了,就返道回家,这一别,之后两年里他都没有遇见过陈若水。
促使柳彦之真正开始思考和清醒的反而是在回程。
他去到杭州时天已经晚了,就住了个招待所,碰巧他住的招待所前一阵子就发生了个大事。
原来这个招待所原本的所长联合公社社长和支书,把当地的许多女知青给骗过来,说会给她们招工指标、不用她们到农村干重活,结果就是几十女知青都给他们糟蹋了,后来有个知情人给告发了,才把他们给捉了qiang毙。
柳彦之那时候很是同情那些女孩子,在想着如果只是一个女孩子受害,说不得会有人怪罪那女孩贪心,可是如果是一群女孩子受到委屈,舆论就完全偏向她们了,这是为什么呢?
他又在思考为什么她们会被那几个人手中的小小指标给吸引住了呢?甚至委曲求全。
慢慢地柳彦之才想明白,她们离开大城市,被下放到贫穷的农村“再教育”,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没有出路、没有依靠,若是眼前有个城里的招工指标,得到了它就能离开农村返回城市,她们怎么可能不会犹如飞蛾扑火般,不顾一切地奋涌过去呢?
正是因为这样,这些可怜的女孩子才令人同情。
而柳彦之也因为同情她们,随即开始怀疑党说的、做的一切,也未必全是对的。
坚决拥护党,为保卫Mao主席而革命。这原本都是柳彦之心里坚定不移的信念。
可是之后的那两年,他见到了越来越多的迫害,其中有许多人都是被冤枉的。可是他却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