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天章》第103章


,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道之下刍狗同也,圣人之下蝼蚁同也。
故而天机有顺,亦有逆之,顺之为天,逆之亦为天。
天之下胡不为天也,然人之力何以明天。
……
故而天之道亦是难道也,然人欲道之,吾强为之,则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道亦然’
是故无为而之其境,吾之所于天机之道也。”
太上言罢,闭目不复言。
元始、通天、女娲、周实四人虽听道鸿钧,今闻得太上之言,众人表情忽而欣然,忽而愕然,忽而憎然,忽而悲然,半晌方绝。太上之道为无为之道,众人点头于太上,皆道:“师兄高见!我等得之!”
太上微微点头,道:“我只是将自己的一点感悟与你们分享罢了,亦是没有别的东西可说了!”
众人点点头,而后看向元始,元始会意,开口说道:“如此便由我接下来吧。
大衍五十,天演四十九,是以四十九为天道天数。
天道四十九为大势之所在,大势所趋也。
吾得之,道之所在,势之所趋也。
我修行之辈,无不以修道而己身,无不合天之意而己心。
是故顺天之道,合天之势,得天之助,享天之法,最后成天下至圣。故圣者所以合天道者也。
天数之下,其茫茫者无数,其渺渺者无涯,其淡淡者无岸,其噩噩者无舟。
……
观天之机,而时参省乎己。合于身,顺于行,当如是也。
天道之数,由有四十九,故变化至亦,然则变化万千不脱其始。始意为何,名成一元。四十九之数,必有一元而演。则可循其规,蹈其矩,演起变化,观其纹理,而后阐一元之始。
此一元之始最可贵之,吾以为大势也,故警而从之,善而行之。方可辟邪趣善,成就大道也!”
元始也将自己的道阐述了一遍道。其中心便是观天道之中天数变化,从那无穷变化之中找出那最初的四十九道天机,而从那四十九道天机之中找寻那最相同的部分。将那部分看作大势,行为按那大势而做比当能够顺利。
众人听完各有所悟,老子微微点头表示自己的意思,通天并不发表意见。女娲周实二人觉得元始之论有独到之处,都言道:“得元始师兄高见也!”
元始看见除了通天之外,别人都表示不错反应,心中虽略有不愈却也是笑容满面的说道:“还请通天师弟言道!”
通天见元始有礼,自己也不好作倨傲状,便开口说道:“如此我便说上一说。
大衍五十,天演四十九,此为天道演之数不及大道变化也。
然天道之上当是大道,大道无穷也。不可以一而论少,亦不可以四十九而论多,多少之论,无从谈焉。
比及大道之万一,吾不能及,大道之五十吾亦不能及。吾不敢言其万一不及其五十也,之所不能言者。吾之不能至也。是故不能至者而论不论至之事,谬也。
吾之道也,不以少论多,不以多论少,不以先天而论后天,不以后天而论先天。有所论,无类也。
……
我所趋者大衍之一者也。
天道之中变化无穷,何能及至,盖能及也,何能而阐之,盖能阐也,何能和之,盖能合也,何能而不变之。事故阐其天道四九之变,不如截大衍所遗之一。
其所谓一,非小也,盖不能演也。非漏也,盖不能适也。而后不能演不能适者为一,是故此一非彼一也。
吾以为修行之人当属逆天也,天之下我等当寿终也,然则修行之道所求者,首为长生,而后神通。此等之事皆逆天而行,是故不可顺之。
吾道所为截大衍之一而趋利也,大衍既存必合于道,我取其一既适于道。而后得其利成其道,至圣乃成。”
通天所言道,亦是以大衍五十,天道四十九而起。其所言之道,却是与元始不同。他认为大衍之一不比天道之四十九小,不当是小。而是我等所不能探寻到的罢了。
既然那其一不小,则可将之作为势。而且是可以改的势。可以利用这个势来达到目的。修道之人本就是逆天而行,取这一道,则真是符合了修士的本性。
通天的道,从他的言论上来说与元始的道背到而驰,且各有玄奥,道理。至于谁对谁错,哪里又能说得清呢!
老子也是微微点头表示同意通天的道,而元始虽然不满通天与他对着干,却也微微点头。女娲今天听了三清的道,虽然还有些迷糊,但确实收益非浅。周实听了三清之道也觉得不虚此行。两人皆道:“得之通天师兄之高见也!”
通天很是满意众人的表情,呵呵一笑,回到了座位之上。
此时当是女娲论道了,众人皆望向女娲。女娲微微一笑道:“天数之下,吾冥冥然,何能及之,独夫适于心者也。
天道之下有蝼蚁无数,吾心虽坚,难比之于天心也。是故合乎天而得乎人,是吾之道也!
……
吾尝闻‘天之苍苍,吾自一方,非不欲天,吾心彷徨。天之茫茫,天存人亡,非不望天,吾心踉跄。’
吾闻悲之,不欲弃之,弃之和天,吾心何存焉。吾之所道,道之所存,存乎一心也!”
女娲所言不愧为后世大功德圣人之言,她所言之道,是悲天悯人之道也,道心所系便是天下之蝼蚁。圣人无情,当除她,天道有情,她自显。
众人听得女娲之道,虽未得如同先前三人所言一般感悟,但都感于女娲大慈。均道:“女娲师妹(师姐)之道,大功德之道也!吾等弗如!”
女娲谢众人,乃返座。
最后当是周实所言道了,三清尚好,不知周实奇妙之处,而女娲却是心底佩服自己这个师弟良久了,平日虽然相交甚欢,却哪里能随意打听如此忌讳之事。是故女娲很是期待周实的道。
周实看见众人看向自己,也微微一笑,道:“天数无常,天道有常,然常所未见,见者不语所见。是故天道亦是不常。
吾之于天者,茫茫然也。吾会于天者,戚戚然也。故穷极自身而欲得之天。
久而久之,似有所得。然复之于天,其茫茫然更甚也。岂曰,欲之天而离于天者。非也,其所见广这也。
天道之下化演天数,天道一而天数无穷。若穷其本,吾非不能,是为不愿也。穷之亦为穷己,趋之亦为去之。
然舍而不求者可也?生于是所以死也,于蝼蚁生灵是为大善也哉,然于吾等,其若非欲何有吾辈?
是故穷其不可,不穷亦不可。困矣!
……
吾之道于可与不可之间,趋心而和天数。此天数非天天之数,所合者,吾欲者也。吾所欲既存,是为天道、大道允之,既允之,则合之,既合之,则可顺之。然其非天演,亦为演天者。况合乎心,幸甚也哉。
此即吾之道也!”
周实所言,却是与前世辩证法中想到的,既然存在即合理,既然合理便可以以之为自己做下去的理论基础,然后自己做下去。若是有人所做没有成功,那也是合理的。
周实之言,非今世所有,虽然其他四人道心坚定,不会因周实所言而动摇,但也觉得受益不小。四人皆道:“吾得之矣!”
周实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回到了座位之上。
周实言毕,各自依然表达了自己的道,接着元始说道:“讲道可述其根源,而论道则可辨其良莠,我等论道何如?”
众人皆道:“善!”
元始返座,而后开始了五人论道。
所谓论道便是各自占据自己的道与对方辩论。刚才所讲,众人知道各有不同,但都有所包绕,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但元始、通天二人却是不同。二人同时从大衍五十天衍四十九开始,所论相反,各执己道,不可同业。
是故整个论道过程,由最开始五人论道演化成了元始与通天二人互相争论。元始认为天道四十九当为大势,合之则可以趋利避害得成至圣。
而通天认为,应当勇敢面对那汹涌而来的天道,截取其中符合自己利益的加以利用,然后就可以成就大道。
元始认为通天之道过于自大,不能合於天,自然不会成功。
通天则认为元始之道过于谨慎,不能与修炼之人的逆天之势相和,并且提出,若天要亡他,难道便要自亡。
而元始认为,顺应那阐出的道自然不会被其所弃,这个前提根本就不存在。……
元始、通天二人都拿不出胜过对方的东西,也不好继续争吵,最终此次昆仑之会结束了。
元始提议昆仑之会最好百年一次,纪念鸿钧讲道。众人合议,便决定下来了这影响深远的大会。
周实回到混沌洞天,将自己之事安排下来。回想起来女娲所论之道,不由得笑道:“师姐之功绩将之矣!”
洪荒匆匆千百年,在修行人看来,也不过就是入定几次罢了。而那昆仑之会也开了数次,这几次昆仑之会,除了众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