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大世界》第1074章


笋片儿,绿的是菜叶儿,当间儿是一块豆腐。白绿相映,红黄互衬,粉白翠绿特别的漂亮。拿筷子一夹,嘿!豆腐里还有好些个小泥鳅鱼儿,是上下微曲,姿态各异。
乾隆没见过呀!就问了:
“和申,这菜叫什么呀?”
和申一琢磨,行了,这回该我显显能耐啦,别看刚才早朝回奏那八句话,我没答对。要论起“吃”来,嘿嘿,刘罗锅儿!你可就差远啦!忙说:
“主子,此菜名为‘白蛇进洞’。是用活鱼养在蛋清以内,待鱼腹内中,脏物吐净,方能入锅。先用冷水兑好调料,配齐菜肴,放置豆腐一块。锅底加温,活鱼难受其热,便钻入豆腐之内,故名叫‘白蛇进洞’。”
乾隆听他这么一说,高兴了:
“嗯,独出心裁,别具一格,颜色淡雅,菜叶儿清鲜,堪称上品,好!”
和申一瞧皇上直夸他,更得意了。冲刘墉一撇嘴:
“刘中堂,‘白蛇进洞’,您有何见教啊?”
刘墉一听,噢,整天不干正事儿,净琢磨“吃”啦,还美哪。
“啊,和中堂,您乃信佛之人,当以慈善为本,活鱼入锅,汤沸而亡,于心可忍吗?”
和申说:“它……这个……那什么……它……啊,熟了就好了。”
哎,刘墉心说,可不熟了就好了嘛。熟了你好了!
正说着哪,刘墉府的菜也送到了。
刘墉说:“万岁,和中堂有‘白蛇进洞’,臣今奉献一菜,名曰:‘青龙探海’!”
和申愣啦,没听说有“青龙探海”呀!等把菜端上来,和申一瞅:哟!敢情就是小葱儿蘸甜面酱啊?!
就听刘墉说:
“万岁,此菜名曰‘青龙探海’。俗称羊角葱蘸甜面酱。您别看这是民间乡里的吃儿,要吃长了,能清脑提神,活血通气,开胃健脾,增加食欲……“
和申一听,哎,你这儿卖大力丸哪!
乾隆还真撅了根儿葱,一蘸酱,搁嘴里一嚼,嘿!辣味儿冲鼻子。连说:
“好!通七窍,开脾胃,太好了!来呀,添饭!”
皇上一说添饭,小太监口称:
“遵旨。”
把碗撤下去啦。功夫不大,捧上一个描金漆盒儿,里边儿摆个空碗儿,往皇上面前一跪:
“万岁,圣体要紧!”
哎,不给吃。宫里有规矩,一天三顿,一顿一碗,多一点儿也不给吃。怎么?怕皇上撑着!
乾隆让葱辣的,还想吃(饭)呀,又说了:
“添饭。”
“嗻!”
一会儿回来了,还是个空碗儿:
“万岁,圣体要紧。”
乾隆急啦,
(大声)“添饭!”
这回不敢不添了。等端过来您再瞧——添了六个米粒儿!
好嘛,他这儿喂蛐蛐哪!
今天是皇上想多吃一点儿,太监不给。那么要想少吃呢?也不行。真要剩半碗饭,麻烦啦。怎么?万岁“中焦堵塞、食欲不振”,得赶紧传太医,诊脉开方。结果少吃半碗米饭,得多喝三付汤药!
哎。您瞧这倒霉劲儿!
小葱儿蘸酱,又利口、又开胃。乾隆是越吃越爱吃。就说了:
“看来民间乡里之菜,别有风味儿啊。哎,明天咱们体察一下民情,微服私访一番,如何?”
和申、刘墉同时说:
“谨遵圣命。”
“好!明儿咱们仨来趟玉泉山。今儿哪,我也不白吃你们的,朕这儿也有一个特殊名菜。什么呢?‘清蒸鲥鱼’。不过不多,今晨贡来三尾。一尾奉献太后了。一尾朕自用之。剩一尾现赐于二位爱卿分食。怎么样?”
有人问了,怎么才进贡来三条鱼呀?
哎,这您不知道。可您看鲥鱼的“鲥”字儿,念“鲥”。就说明这种鱼有时间性。平时没有,只在端阳节之前才见。出水就死,还不能搁,一天色变,二天香变,三天味变。不能吃了。况且,只产于江苏镇江,别地儿没有。鲥鱼——味美绝伦。历来是贡上的贡品。
可镇江离北京两千五百多里哪,那年月,又没火车,又没飞机,怎么送啊?哎,有主意。二十里为一站,夜悬灯、日挂旗,逐站接应,飞马传递。有一天一夜就到北京了。送不能就送三条啊,几十匹马,驮几百条哪。可等到北京一看哪,虽说加了冰啦,冰镇着,可除了变色儿的、变味儿的,挑来挑去,就剩三条了。
物以稀为贵蚜,越少越值钱嘛。三条鱼,太后一条,皇上一条,和申、刘墉分一条。这是多大荣耀啊!怎么分哪?照理说是从脊梁背儿上划开,一人一半儿。
刘墉琢磨上了“清蒸时鱼”,让和申吃了,这不糟践好东西吗?我得想个主意。嗯……哎,他想出一条儿嘎咕主意来!
“启奏万岁,为臣只吃鱼头,鱼身让与和中堂享用。”
乾隆纳闷儿了,吃鱼都吃中段儿啊,哪儿有爱啃鱼头的呀?
“刘墉,你为何争食鱼头?”
“万岁,鲥鱼之头,非同一般。吃了,能增智力,长学问,为臣思路迟钝,故而愿吃鱼头。”
乾隆心说,什么?你罗锅儿一动就一个主意,还思路迟顿哪!亏心不亏心哪!
和申一听,怎么着?吃鱼头能增智力、长学问。嗯,这鱼头可不能让罗锅儿吃了。本来他就脑筋快、学问高,再吃了鱼头,那……往后我就更不行啦!忙说:
“刘中堂,您才智过人,满朝皆知,这鱼头,还是让我吃吧!”
“唉,和中堂,不必过谦,鱼头还是我吃吧。”
和申一琢磨:“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得了,我先下手吧!
“不,不不,还是我吃吧,我吃吧……”
一边儿说着,和申就把鱼头夹过来了。别提心里多高兴了。夹起来就啃。是越啃……越觉着不对劲儿……。怎么?又扎嘴,又划嗓子。可巧,鱼头后边还联着一小块儿肉。拿筷子抠出来一吃,嗬!这个鲜哪!和申后悔的当时眼泪差点儿下来。怎么?就这么一点儿鱼肉,是满口清香啊。再一看刘墉,这么会儿功夫,吃得就剩下个鱼尾巴了。和申明白了,上当啦!一转身儿给乾隆跪下了:
“启禀主子,刘墉诡言吃鱼头能长学问,奴才信以为真。谁知,鱼头骨硬刺多,扎嘴划腮。鱼身才是美味佳品。刘墉竟然戏耍国家大臣,望万岁给奴才作主。”
乾隆一听,心说,刘墉你怎么这么不开眼哪!干嘛蒙他那份儿鱼吃啊?这得问问:
“刘墉!”
“臣在。”
“为何谎言吃鱼头——可长学问?”
“万岁,为臣没说瞎话,吃鱼头确实能够长学问。”
“什么?吃鱼头确实能长学问?”
“不错。”
“怎么见得?”
“您瞧,和中堂啃了半拉鱼头就知道不如鱼身子好吃,这不是学问见长吗?”
和申一听,噢,就长这学问哪!
正文 第六十一章 刘宝瑞相声专区之【官场斗系列之微服私访】
更新时间:2009…2…28 17:10:33 本章字数:5609
刚才吃饭的时候,乾隆不是说了吗?要来趟玉泉山。哎,第二天一早,乾隆、和申、刘墉,全换上了便装。怎么?微服出访嘛!跟老百姓一样,随便蹓跶,以便体察民情。
玉泉山离北京三十里地哪,不能走着去呀,就雇了一辆轿车。轿车是当时的一种交通工具,骡子拉着,车上有棚儿,可以遮风避雨。车一出西直门,麻烦啦。嗬,这个颠哪!为什么呢?从西直门到玉泉山,这三十里地是条“御路”。全是用大青条石铺的,专为给皇宫拉水走水车的,要不怎么叫“御路”哪。这条路还是明朝修的哪。到乾隆年间,已经三百多年啦。由于年深日久,青石路磨得坑坑洼洼,车走起来,是“叽哩咣当、叽哩咣当”……,又颠又晃!乾隆一琢磨,我这儿不是坐车,摇煤球儿哪!这哪儿受得了啊,就说了:
“赶车的,我给你加五两银子……”
“谢爷赏!噢,我再赶快点儿!”
“别价!再快非散架了不可。”
“没关系,我这车新打的,结实。”
“是啊,车是结实,人快散啦!我给你加五两银子,让你呀,赶慢点儿。”
“慢点儿?好了您哪。”
常言说,干活儿不由东,累死也无功。“东”,就是东家——花钱的主儿。既然人家让慢点儿就慢点儿吧。车慢下来啦。
走了一会儿,乾隆又说了:
“赶车的,我再给你十两,还得慢。”
“是喽!”
刚走几步,“哎,赶车的,我再给你五十两,越慢越好。”
“好嘞!”
赶车的跳下来了,牵着骡子走,没走几步,“哎,赶车的,我给一百两,你别让车轱辘转悠……”
赶车的说:“那什么……您下来吧!”
怎么?车轱辘不转悠怎么走哇!
这么说吧,赶车的是紧对付、慢对付,好不容易,总算对付着到山根儿底下了。其实离玉泉山还有二里来地哪。乾隆一看,村口儿上有家小饭铺,搭着天棚,扎着篱笆墙,门口儿挂着茶牌子、酒幌子。一见饭铺,乾隆这肚子就咕噜上啦。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