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42》第208章


梢缘笔菲銮剑业牡酃仓皇窃笊耍还薏幌肽茄?br /> “要是这样的话”
据我所知,一个古代的国家如果想在短时间内用正常的手段获取巨大的税收,海外通商是最快的途径,其他的都很慢,因为需要过程,需要时间。
但是,帝国的边疆很不稳定,就像坐在火药桶上,时刻都会有战争爆发的危险。
在这个敏感的时期,外忧内患,改革才起步,还未触及那些根本的利益,所以阻力还没感觉出来,万一哪天铺天盖地的反对声响起,我该怎么办,或者说赵祯陛下该怎么办。
也许,还没等我来得及考虑这些细节,战争已经开始了。
那是庆历三年,五月发生的事。
月初的时候,镇守边关的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范仲淹大人给朝廷写了一封书信,建议:君臣勤修政事,理由是‘灾异现象屡次出现’。
这封用心良苦的书信由丞相吕夷简在早朝时宣读,
主要内容有六点:
1。灾异现象屡屡出现,朝廷内外大臣必须同心同德,共度难关;
2。朝廷派遣使臣前往全国各地,审理各种刑事案件,减轻刑罚,
3。全国各州县长官对当地贫苦百姓进行统计,一些实在生存不下去的老百姓应由官府予以救济,
4。凡在宋夏战争中伤亡的将士之家,朝廷应予以适当的抚恤,
5。边境之民被西夏军队掳掠者一律由官府负责用钱将他们赎回;
6。各地官府不得强行督催百姓因贫穷而拖欠国家的赋税,等等。
范仲淹大人认为倘若朝野上下下大力气解决了上述问题,天下就会长治久安。
我也非常赞同范仲淹的做法,还写信支持他的主张,一个月后收到了范仲淹的回信,不过那时我正带兵在外剿匪,是吴亮老先生代我收的回信。
几天后,我同意了赵祯陛下的赐婚一事,这件事困扰了我好久,在我起草完帝国改革草案回到家时,就预感到这件事躲不掉了,因为此事牵扯重大,我马虎不得。
当天,我就跟苏素说了赵祯撮合我跟卫国大长公主,赵莹成亲一事。
苏素笑的前仰后合,说我的桃花运又来了。
可是我笑不出来,我告诉苏素。
“我已经对不起我家乡的妻子了,如果她知道了我的身边有这么多女人,你说她会怎么做”
苏素拍了拍我肩膀,对我说:“这个世界是男人的世界,绝对是男人的世界,尽管目前还没出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可是女人还不能跟男人平起平坐,就像本姐姐只能躲在你的翅膀下,或赵祯的翅膀下说话一样,本姐姐自信非常有才,非常聪明,可以一夜间让一座城市消失,可是要是那样的话,这个世界就会毁灭了,我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这门亲事你非接受不可,如果要忏悔就对我说吧,千万不能心软,这个时代单凭你我的力量还支配的不了”
这是**也是折磨,听完苏素的话后,我痛苦了揪住了自己的头发,似乎听到了身体里的黑暗力量正在咆哮,而我的灵魂正如这黑暗力量海洋上的一叶孤舟,我苦苦地支撑着,拼了命地忍受着,我努力想让自己镇定下来,可是身体仍剧烈地颤抖着,我明白那是绝望在撕裂我的心。
那一天,我郁闷之极,离开苏素的城堡后,回到了府中,想跟上官梅说说话。
可是她偏偏在这个时候带着宝儿去城里玩,听武二讲,她们要在娘舅上官清家过夜,明早才回来。
想找个倾诉的对象都没有,我真是可怜。
当我漫无目的地走在祥符乡下的石径小道排遣着苦闷之时,我遇到了她,性如烈火的乌木兰。
她远远地从一个村庄走来,路过一片小树林,阳光下我还以为是个一身白衣的风流才子,哪曾想走近后才看清她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外面套了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
我惊讶地望着她,并没开口说话,可是她却变了一个人似的主动跟我请安搭话。
“大人早啊!”
“不早了,你这是从哪里来啊?”我正在纳闷,记得回京后不是放了她,既往不咎,要不是我在陛下面前求情,她早被开封府的包拯一刀砍了。
“民女多谢大人的救命之恩,若非大人相助民女早就成了刀下亡魂”
“你知道就好,从今往后好好做人吧,千万别再走上邪道,听夫人讲,木兰姑娘早有弃暗投明之意,汴梁这还不错,往后好好过日子吧”
本来我也没心情跟乌木兰闲聊,说到这,我便转身往回走,想回府休息一下,静静心。
哪知,乌木兰忽然走过来,从背后搂住了我,粉面贴在了我的背上,吓了我一跳。
“乌姑娘你这是?”
没等我说话,她开口说道:“木兰有一事相求,若是大人答应,民女愿以身相许,做牛做马都成”
我立刻意识到有事情要发生了,马上开口说道:“姑娘不必如此,赵泽若是力所能及必会相助,要是真的有事不妨来府上相谈,这、这荒郊野地着实不雅!”
乌木兰被我的一番大话说中了心事,赶紧松开了手,慢慢后退了一步,跟我保持着一段距离。
当我转身时,发现她冷冰冰的脸蛋上升起一抹嫣红。
“走吧,咱们边走边聊”
……
12。许元烧船 I
伟大的人是贡献财富的人!
五月多事之秋,京师粮草告急,大内余粮仅够三月之用,民间存粮也处在危险的边缘,不少百姓家中的米缸已经见底。
眼看着民心不稳,漕运司的大员们却两眼一抹黑,想不出半个法子,仁宗一气之下将负责漕运的有司主官季大人革职查办,责令中书尽快任命合适人选革新漕运制度,保证京师粮草充足,稳定民心。
提到漕运,大宋的百姓都知道,就是由水路运送漕粮进京,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是大宋的一条命脉所在,除非水路不通处才辅以陆运,多用车载、人畜驮运,故又称‘转漕’或‘漕辇’。
北宋漕粮分四路向京师汴梁集运:
第一路:淮汴之粟由江南入淮水,经汴水入京;
第二路:陕西之粟由三门峡附近转黄河,入‘汴水’达京;
第三路:陕蔡之粟由‘惠民河’转蔡河,入汴水达京;
第四路:京东之粟由齐鲁之地入五丈河达京。
其中来自东南六路的淮汴之粟占主要地位。中央三司使姚仲孙总领漕政,各路‘转运司’(漕司)负责征集,‘发运司’负责运输。
转运和发运是前后衔接的两环,其中一环出错都会影响整个帝国的命运,还有一点就是大宋的粮草制度,每年夏秋两季要将各地征缴上来的粮草尽数发运京师,然后再由帝国的财政机构三司统一发放,虽然这种做法有利于帝国的稳定,并有效地限制了暴乱队伍的规模,增加了不少就业机会,可是在那个年代,交通极不便利的年代里,这种庞大的漕运是很难管理的,身为漕运司的主官,一旦疏于职守,就会造成帝国首都粮草供应不足,当然重要的还是制度本身的问题,需要及时的改革调整。
而五月份的粮荒就是一个契机,漕运改革的信号。
五月十四日这天,阳光升起,汴梁又一天新的清晨来到了。
空前的漕运改革正式提上了议程,在欧阳修的极力推荐下,三司使姚仲孙向中书省推荐国子博士许元,认为许元有能力胜任京师漕运改革一事。
既然三司使提出了自己的终极人选,吕夷简也不能坐视权力被人抢走,他推荐赵泽任发运副使,负责祥符船厂造船一事,这个工头的差事看似简单,却也非常关键,吕夷简打算在这场权力之争中分到一杯羹。
只有赵泽还蒙在鼓里,当宫中的传旨太监带着仁宗的圣旨来到赵府时,他还在家中陪着上官梅钓鱼。
望春门外,淡月楼。
欧阳修和许元对坐在一处景色极佳的窗前,一边听着清幽的琴声,一边闲聊着京中的见闻。
“来,子春兄,咱们满饮此杯,祝兄旗开得胜”欧阳修高兴地举起酒盏,跟许元碰了一下。
许元痛快地一饮而尽,放下酒盏,抬头望了一眼有点发福的欧阳修,开口说道:“子春能有今日,还要多亏永叔的引荐,真不知该怎样报答永叔才好…”
说罢,打开身边的布包,从里边拿出一包东西,那是用上等的苏湖丝绸包裹的。
“子春兄,你这是?”欧阳修赶紧放下筷子,伸手去阻拦,可是那丝绸的包裹已然打开了,欧阳修眼前一亮。
“子春,这…”
“一点薄礼,不成敬意,子春知道永叔喜爱藏书,故此从清风书坊订购了几册新版的古书,请永叔过目,是否还过得去”
欧阳修激动地接过那一包印刷精美的古书,细细一闻还有淡淡的竹香,再一掂量这书的份量不轻,翻开时,眼前更是一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