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东顾》第193章


暇驼饷凑镜帽手钡娜玫腥舜颍?br /> 刘惠平看到了众人的疑惑,命令她的助手,刘远平给他们做个示范。
一身标准火枪步兵装备的刘远平手持火枪,在刘惠平的口令下,举枪,站立,扛枪列步走,一****作做下来,看上比以前的火枪步兵要醒目和精神的多。按照几个军官的说法,整个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充满了一种火枪步兵该有的朝气和杀气。
刘远平看到众人露出服气的神色,心里自然高兴地不得了。这些动作是结合父亲自小教导和自己琢磨出来,如果刘镇宇来看,肯定觉得和自己以前看到的相差甚远,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却是震撼的。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第一火枪团的教导队被训练出了一个模样来了,然后是基本的战术训练。在刘镇宇灌输给刘惠平和刘远平的思想里,这种火枪兵在战场能发挥最大优势的是排成密集队形,在军官的口令下,从容地装弹、瞄准和射击,形成密集的火力,打击敌人。
但是上过前线打过血战的刘惠平很快发现,火枪兵最大的问题是面对敌人的从容和冷静。这需要火枪兵的勇气和训练有素。勇气是大秦士兵最大的本钱,这些人把荣誉看的比生命还重要,死都不怕了,还怕什么。但是有了勇气并不代表火枪步兵在面对死亡和危险时,能冷静从容地做完一整套复杂的作战动作。(在美国盖茨堡战役后,战场上留下了数万支枪,其中数千支枪里还有子弹,其中有一颗子弹的,有数颗子弹,最离谱的是一支枪里装了三十多颗子弹。)
所以刘惠平决定把装弹、瞄准、射击等动作训练成火枪兵的生理本能。
在继续一段短暂训练后,教导队的军官、士兵们回到了自己的部队,他们开始执行新的训练方法。
首先,早上一大早就是背着全部装备在野地里跑上十几公里,吃完早餐后稍稍休息后,就是一上午的队列训练。下午则是重复又重复的装弹、瞄准、射击等动作训练。
刘惠平在作战动作训练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并且亲自找了一个连队做示范。
在第一排士兵按照口令走上前去,开始装弹、瞄准、射击等动作时,刘惠平走到士兵后面,大声斥骂他们:“这些窝囊废,快点!你们吃饱饭了吗?你们的手什么在抖,你们这些废物,上了战场还没装好子弹,就被敌人冲上来了。”
刘惠平在他们身后来回走动着,大声训斥着士兵,严重地扰乱了士兵的注意力。可怜的士兵们,都变得手忙脚乱的,有的怎么也咬不破包弹药的油纸筒;有的在灌弹药时,手乱抖,把弹药洒了一地;有的忘记用铁杆戳实;有的忘记给引火区放火药了。旁边的军官一边拿着怀表,一边记着士兵的错误。
在规定时间没有完成动作或者动作有错误遗漏的士兵占了大部分,他们全部受到了处罚。
在严格的训练下,士兵们已经开始适应这种作战方式了。本来大秦士兵的素质就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个个都是中等学堂毕业的,小知识分子呀。而且自小受到半军事训练,能文能武,简直是各国招兵买马梦寐以求的不二人选),在得到正确的训练方法后,火枪团的面貌和作战姿态立即就明显不同了。
接下来是野战训练,关键是战术的运用。
在信中,刘镇宇提到了线性战术队形,但是他从以前一个帖子上知道这种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发展出来的战术后来在奥斯特利茨三皇会战中被拿破仑用纵深战术队形证明是过时的了。
按照刘镇宇的想法,大秦要弄就弄出最好的,于是,刘镇宇在信中简单地提到了这个纵深战术队形。
刘惠平向师部请求派出火炮团一起进行野战训练。第一特种师师长是从秦州就担任刘镇宇护卫的老人,几乎可以说是看着刘惠平和刘远平穿开裆裤长大的。虽然受命不得暴露刘惠平和刘远平二人的身份,但是这点小小的正常要求自然是一百个赞同,不但下令火炮团听从刘惠平的指挥,还打着检查训练结果的招牌来现场为刘惠平撑腰。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刘惠平决定做一次步炮协同实弹演习。
在建州和洛州的边界一个原野里,数千名大秦陆军火枪步兵在这里展开,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弹演习。
刘惠平将一条散兵火枪步兵线置于最前方,用以阻滞敌人、掩护主力展开;后面是数线密集的以步兵连为单位的纵队,最后是一个同样队形火枪步兵营的预备队;而炮兵置于主力的前方和两侧进行炮火准备,如果上了战场,两翼还可以配置大秦的强项,骑兵部队。
在刘惠平一声令下,最先展开的是最前线的散兵线部队和火炮部队,他们开始用密集的枪声和炮声为大部队的展开作出掩护。
值得一提的是火炮团的火炮。
大秦火炮分成三种,一种是海军专用火炮,这一个以后会说到。第二种是重炮,这种重炮是专门用来攻城,重量高达一千公斤以上,运输时不但要用好几头牛来拉,就是装弹也要用专门的设备来操作,一炮下去,地动山摇,石崩城裂。
第三种就是目前火炮团配备的野战炮,它们只有数百公斤重,配有高轮的炮车,几匹马拉起来可以飞跑。而且这种火炮是用熟铁铸造,也和火枪一样配备了火药油纸筒。在一般的情况下,可以一个小时发射二十发炮弹以上。
在轰隆的炮声中,密集的火枪步兵纵队开始在战鼓声中沿着丘陵地带向前走去。以连为单位的步兵纵队有个好处,不但可以保证火力的密集(在滑膛前装枪时代,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非常灵活,不受地形的影响。
在行进中,每连的火枪步兵纵队在军官的指挥下,列队向假想敌射击开火。在广袤的原野上,只看见到处是一排排喷射出来的滚滚青烟,到处是阵阵接连不断的枪声,不时地穿插有火炮的轰鸣声和炮弹恐怖的呼啸声。
根据总指挥刘惠平的命令,各连纵队的军官们勉强按照整个队形将士兵带到离假想敌不远的地方,然后在射出最后一轮子弹后,军官们一声令下,士兵们装上枪刺,然后端直,最后发出一声巨大的呐喊声,随着舞着佩刀的军官列队冲向不远的假想敌。
整个演习下来,刘惠平觉得和父亲信中描述的那个战争场面有很大的差距,也发现许多问题。但是其它军官就不一样,他们许多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自然知道现在这种战术和以前那种呆板的战术上了战场会有什么区别。
第一特种师师长写的,满是夸奖的报告送到刘镇宇手里,让他大吃一惊,真是想不到自己的这两个子女还真有点天才,不但领会了自己的意思,还搞地像模像样的。
刘镇宇下令,整编两个师的火枪火炮部队,给予他们正式的编制,并且将这支火器部队扩展到四个师。命令刘惠平和刘远平组成一个教导大队,集中所有的军官和士官进行训练,边训练边实践,重新编制新的《大秦火枪步兵手册》。
明年这支军队就可以正式投入战斗了,只有真正的战场才能真正地锻炼和检验这支军队,可送到哪里去和什么敌人作战呢?刘镇宇在苦苦思考着。
第十六章 大宪章和宗教委员会
火枪部队的事情刘镇宇想了一阵也就丢下了。本来刘镇宇组建这支部队,只不过是看到火器的“远大”前景才抢先建立的,为的是让大秦在热兵器时代占据领先的位置,毕竟自己看到的冷兵器时代的东西都是历史,而热兵器时代是活生生的看在眼里。
在刘镇宇看来,热武器和人民民主一样,都是是历史的大势所趋。而这两样东西必须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漫长坎坷才发展完善的,大秦要想领先世界,就必须抢先发展这些东西。
刘镇宇为大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科学氛围,首先是教育,几乎是全民教育,而且将科学融入教育之中,不再是淫技奇器,而是可以富民强国的最重要基础。
但是目前的大秦科学只是在缓慢地发展,短时间是没有办法突飞猛进的,至少什么蒸气机、牛顿定律是看不到的。
受现实的生产条件限制,火枪和火炮的生产成本昂贵而效率又太低了,无法****大规模的应用,至少在近十年是无法大规模装备的。而刘镇宇还打着如何把大秦军冷兵器优势用到极至的算盘。所以这些火器兵种只是试验性的部队,投入战场去也只是做为一种辅助和试验功能。
刘镇宇把亲卫部队改为近卫部队,特种师也得到了近卫第二十到第二十三师的番号,下面依然是二个火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而火枪步兵团改为三个火枪步兵营和一个火炮营,以及一个辅助营,这样全团只有大约四千人左右了,而火枪步兵只有三千余人。
这样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