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歌姬》第170章


李末素来稳重,他会在如此场合如此失态,这便让这古怪更加的古怪。而这古怪,诡异,才刚刚上演。
那扔出去的布帛的圣旨,在风中,一飘,两飘,腾地,燃起一蓬火,一蓬罕见的蓝绿色的火光,散出的,并非热,而是冷。飘落在地,即便隔得再远,依然能够感觉到那静默的冷意。
静默,便像是这火光一般,突如其来地,席卷整个广场,宣帝霍然立起,众臣伸长了脖颈,哑了似的,点了穴似的,张口,瞠目,极度惊愕中,畏惧))(网)在逐渐成形。
这引发惊愕畏惧))(网)的蓝绿之火,并未持续太长时间,当那最后一丝火星泯灭,却未能带着它所造成的震撼一同消失,反而将那古怪诡异推上了极至。因为那火,本可令万物化作灰烬的火,却没有烧着了那道圣旨,易燃的布帛,在火熄灭之后,明黄鲜艳,完好无缺,就连边角也未曾有半点焦枯。
那一刹那,没有人,自静默中恢复过来,就算恢复过来,也只是在惊愕与畏惧))(网)里加速沉沦。
李末仍是捂住了左手手掌,使劲地咽了咽唾沫,总算能够移开视线,从那同样静默于地面的圣旨上,转向了汉宣帝。宣帝的脸色,不会比李末冷静多少,而作为帝王,较寻常人高明之处,便在于他擅长强装冷静。
宣帝朝李末使了个眼色,李末收到暗示,点点头,走过去,走向那道飘落于不远处的诏书。弯腰,欲捡拾,右手手指将触未触之际,略微的犹豫。犹豫地瑟缩了指尖,却随即压制了那瑟缩,仿佛豁了出去一样,猛地,一把抓起。抓在手中,然后,诧异。
其实,李末捡起圣旨以后,一切并无不妥,他握在手中,既没有再被烫到,也没有再燃起什么蓝火绿火。或许,这恰恰是他诧异的原因。
李末瞧着手里的圣旨,那圣旨,落地之时,是绣龙滚珠的背面朝上,笔墨书写的字迹朝下。因为是被一把胡乱抓起,所有人看到的,就只是背面。
抿了抿唇,定了定心,李末翻转右拳,伸出左手的同时,陡然皱眉,似疼痛难忍。他却忍住了那疼痛,许是要将圣旨重新卷好,呈给宣帝。却在这个卷的过程中,皱着的眉突然一震,像发现了什么似的,把卷到一半的圣旨打开,拿在眼前勿勿一扫,眼珠子因不可思议而涨大,似急急乎乎要涨出了眼眶。仿佛,现下他目睹的这份不可思议,已然超出了先前,那不可思议的无火自燃、无火自灭。
他的反应,令宣帝越发地不安,焦躁、不耐地叫了一声:“李末”
李末,如梦初醒,应道:“陛下”。他大概是想把他发现的异样禀报给宣帝,但随即停住,我猜,在他认为,由他说,倒不如让宣帝、让众人亲眼一见。
所以,他将那道完全打开来的圣旨,调了个头,使得背面朝向自己,正面遥遥对着汉宣帝。
那道圣旨的正面,应当洋洋洒洒写满了内容,是汉宣帝要宣告天下、册立我为皇后的内容。但是这些字,一个也没有了,整张圣旨,干干净净,寻不到哪怕是隐约的墨影。
这不免给人一种错觉,好像那蓬冥冥中另有一股力量操纵的蓝绿之火,要烧去的,不是圣旨,而是这圣旨上所写的内容。
今天两更。
我喜欢这错觉,我喜欢这“冥冥中另有一股力量操纵”的假想,我喜欢古代人把一切不可思议归之于神明的习惯。
为什么圣旨会无缘无故灼伤了李末的手?为什么圣旨会无缘无故燃起那样奇怪颜色的火?为什么那火没有烧了圣旨,却仅仅是烧没了上面的字?
要想通这些并不困难,只一个可能。
那是神明在阻止,阻止我被册立为皇后。
为什么神明要阻止?我不是上苍钦定、凤自天降的廉子服吗?我既是凤凰托世投生,为何神明却不让我做皇后?
要解释这一点,也不困难。
廉子服是凤凰托生不假,但她却只得凤身,不具凤命。她得了凤身,故此会现五色霞彩,化生死劫难。可她没有那个凤命,所以她永远做不了皇后。她的存在,是上天赐给大汉朝的祥瑞,她只能是廉子服,独立的超然的,她沾不得世俗。皇后属于世俗,不过母仪天下,而廉子服却属于天下,以己之凤身,庇佑苍生。
为司马洛爱上的我,为司马洛深爱的我,为司马洛深爱到至死不渝的我,怎么可能只是悲哀地束手认命,抑或愚蠢地以死相抗?司马洛布的局,只有我能破解。这就是我的破解之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就像汉宣帝当初在祭天大典上的布置,就像司马洛于临华殿外的“霞光凤鸣”,所有这些看似不合常理的现象背后,自然有构成它发生的合乎常理的前提与策划。
为什么圣旨上会没了字迹?很简单,因为装有立后诏书的木盒被人调换了,调换后的木盒里,放着的本就是张空白的圣旨。如果李末没有灼伤手掌,没有扔了布帛,没有后来那蓝绿的火,打开来,那圣旨本就该是一片空白。
然而,李末灼伤,圣旨扔了,火起了,一切便水到渠成。看似神灵操控,其实始作俑者,非人,非神,只是一种形似于白蜡的化学物质。
欧洲中世纪,人们为炼金而疯狂。1669年,德国汉堡一位叫布朗特的商人在强热蒸发人尿时,虽然没有制得黄金,却意外地得到一种像白蜡一样的物质,在黑暗的小屋里闪闪发光。这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久而久之,便会燃起神奇的蓝绿色火光,那绿火不会发热,不会引燃其它物质,是一种冷光。于是,他就以“冷光”的意思命名这种新发现的物质,叫做“磷”。
布朗特发现的,便是现代极为普遍的,白磷,世上燃点最低的物质,仅为40摄氏度。
尽管眼下还在正月,气温不过零上几度,却并不意味着白磷就不会燃烧。摩擦或缓慢氧化,包括人的手温,都有可能使它的局部温度达到燃点而起火。
我要求太皇太后召那炼金术士进宫,就是为了得到他的协助,助我从人的尿液中提炼白磷。只要掌握好白磷在空气中氧化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时间,按照这时间将其均匀洒在那空白的圣旨上,偷梁换柱。
当李末展开圣旨时,接触到白磷颗粒,他的手温,便使白磷燃烧,他自然被灼伤。灼痛的本能反应,他自然会扔了手里的东西。然后,白磷达到燃点,绿火初现。而用作圣旨的布帛,它的燃点,远远高于白磷,所以当白磷燃尽生成氧化物,圣旨仍然完好无损。
说起来很容易,其中却是艰辛无数。那尿液蒸发时恶心的气味,白磷本身的剧毒和它动辄燃烧的危险 3ǔ。cōm性,如何把握最佳的调换时机,让它在我需要它燃烧的时候燃烧,我忍了太多我不能忍受的苦,我经历了太多太多次的失败。
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些苦,这些失败,到底换来了立后之典上那一幕的精彩绝伦。事后想想,也有些侥幸,倘若我不是从小就对化学很感兴趣,倘若中间随便哪个环节出了差错,结果会怎样?我不愿去设想。
好在,这一次,我不愿去设想的,老天也没有多此一举地替我去设想。一旦最难做到的,做到了,接下来的事情便是轻而易举。只要随便找个人,把那“有凤命、无凤身”的谣言传了出去,一传十、十传百,谣言便和上几回一样,变成了无法推翻的真理,就算真龙天子也不能将其推翻。
所以,我这一辈子都当不成皇后了,除非汉宣帝不顾神明不顾民心,执意逆天而为。可我知道,他不会这么做,一百个廉子服加起来,也不会令他做出一丝一毫可能会动摇江山社稷的举动。他是个英明的君主,英明的君主,向来是将大局放在首位,至于其它,即使是自己的意志,也只能屈居第二。
(注:觉得在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历史背景。两汉之时,盛行谶言。所谓谶言,那是一种类似于宗教的神学,某种有待应验的预言、隐语。在很多时候,它为动荡时事的政治角逐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舆论工具。比如,汉宣帝的前任,汉昭帝还在世时,因为他身体虚弱、膝下无子,于是在昭帝元凤三年(前78年)正月,传说泰山莱芜山南有数千人看见有块高1丈5尺,长48围的巨石,忽然自己竖立起来,插进地里8尺,下边还有3块小石为足。又传说,皇家上林苑中,有棵大柳树倒地枯死,又自己站起来复活了,上面还有小虫咬食树叶而成的文字:“公孙病已立。”这些传说,到底是真是假,自西汉至今,一直存在争议。但霍光之所以会扶持汉宣帝刘病已登基,这也算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我个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