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逆天》第350章


徐锴理都不理钟谟,他站出来拱手对马希范说道:“大王,臣在金陵就听说,贵国不以言论罪,可是事实?”
老马点了点头,这个不以言论罪,是马云一直提倡的,虽然老马觉得这东西没什么好处,不过现在他已经退居二线了,也由得马云去折腾。
徐锴笑了:“太上王学富五车,臣有一事请教,乱世之中是否当以才为先呢?”
老马一愣,他不当大王好多年了,像这种人才使用的问题,他已经很久没有研究了,当下摆出一副思索的样子,想了想,说道:“这……徐爱卿言之有理啊,乱世当以人才为先。恩,”老马忽然想到了什么,他扭头对廖框图说道:“我记得昔年云儿曾经说过,当代是什么东西最贵——人才!哈哈哈,我大楚所以振兴,自然是能容纳人才,使用人才了!”
“那么臣请问,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太上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徐锴继续问道。
钟谟的脸色登时就变得难看了,而老马的眉头也皱了皱,他能容拓跋恒,并不代表老马这个人度量大,而是拓跋恒就像茅坑里的石头又硬又臭,让他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可是,徐锴的话,先把老马夸得一朵花一样,陡然又打了他一闷棍,老马登时面子上就有点下不来台。
一旁的廖框图见了,连忙解围道:“太上王,咱们还是回到后院的观云亭赋诗吧。”
老马不爽的瞪了徐锴一眼,头一扭,第一个走了。徐锴微微一笑,照旧跟在后面,像一个没事人一样。
到了观云亭,老马命人摆上来笔墨纸砚,大家又闲谈了一会儿。老马就提议作诗,可他也没有确定什么题目,只是说大家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完之后,放在一起,在讨论讨论,评定几个优秀的。这种宽泛的命题,一下子就降低了作诗的难度。大家沉吟了一挥,纷纷拿起笔来赋诗作词了。
楚国十八学士这帮子人做得诗都是吹捧楚国的,而李唐那帮子文人,则复杂一些,只有一少部分人在迎合楚国,而大部分人的诗词,则带着点点的哀愁,比如冯延巳的词《更漏子》:玉炉烟,红烛泪,偏对画堂愁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最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为了给老马留个面子,让老马的诗作百分之一百的成为优秀作品之一。做好的诗词就放在一起,由老马评定。而老马的大作则有臣下们欣赏,一会儿才好群臣由一致推荐老马的作品。
看着李唐文人写得诗,老马越看心里越腻歪,越看越没意思。过去他举行的诗会,大都是以他为中心,几乎全部都是吹捧他,就算是他退居二线以后举行的诗会,也大都是吹捧楚国蒸蒸日上的。而且以老马诗词的水平,这诗啊,也就比打油诗强点,他对这个“离别啊”、“悲情啊”这些用来提高诗词境界的感情戏,向来不怎么重视。楚国群臣以老马马首是瞻,也不怎么写悲苦调的词,这诗词内容,向来都是积极地,向上的,进步的,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和谐的。
可没想到,这李唐文人的诗词,却大都是苦闷、离别、悲情型的。虽然这诗词内容有点消极、不和谐,可是老马不能不承认,这些文人的诗词,还写的真是不赖,像冯延巳这词,寄情于景,这境界老马是拍马都赶不上的。可这诗词写得再好,他不喜欢这一口啊。
他皱着眉头,又拿起了一首眷好了的诗词:老僧暮鼓空山鸣;马嘶古道黄衫影;王令西来半天红,八方百姓齐欢迎。老马看了一遍,眼睛一亮,这首诗作的好啊,简洁明了的刻画了一副黄昏时候,传达王令的情景:暮鼓声声,古道上穿着黄衫的官人骑马而来,在人群中宣读着王令,百姓们欢呼雀跃。而且,这诗中“西来”这个词,暗指大楚,这“黄衫”,可以说是内宫宦官的服色,也可以暗指大楚,因为大楚尚黄色,军队的军士穿的都是土黄色的衣衫啊!
老马频频点头,对这身边的宦官刘彦说道:“把这首诗念给大家听一听,看是不是可以推为佳作啊。”
刘彦念完了诗,整个观云亭渐渐变得静悄悄的,特别是李唐文人那边更是不吭一声:这谁写的,这不是公然在骂老马吗?
第128章 尽用楚人?(4)
李唐的文人不说话了,“天策府十八学士”倒也不是草包,心里这么一寻思,立刻就猜到这是一首藏头诗,这七言绝句“老僧暮鼓空山鸣;马嘶古道黄衫影;王令西来半天红,八方百姓齐欢迎”,如果取每句的第一个字,则组成了一句话:“老马王八”,这不是公然在辱骂太上王嘛,更绝的事,这人显然是了解老马作诗不加修饰、简洁明快、就事论事的铺陈叙事手法,将良辰美景和王令传来的欢腾景象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一下子就让马希范觉得这是好诗啊,念出来让大家奇文共欣赏,结果,自己出丑了。www。首发
而且这首诗要真的推敲起来,其中富含辱骂朝廷、辱骂大楚的话。你不是说百姓齐欢腾吗,为什么前两句诗却写得萧瑟寥落,“老僧暮鼓空山鸣;马嘶古道黄衫影”,这一看就是一种萧条的景象,至于“王令西来半天红”,就更是大逆不道了,文人作诗向来都是喜欢绕弯弯,喜欢借景咏情,以天带地这样的替换更是数不胜数。这么一想,这王令西来事实上应该暗指的是楚军西来,毕竟现在楚国定都金陵,而栖霞山又在金陵的西面,如果真是王令的话应该是“东来”才对,这句诗的诗眼在“半天红”上,你当然可以解释成夕阳西下红霞漫天,可是,和“楚军西来”相结合,这半天红到底是写夕阳呢,还是写楚军杀人杀的满地红呢?
这最后一句,也很有问题,“八方百姓齐欢迎”,你这诗前三句净是廖寂的场景,突然来了这么热闹的一句,“事反近乎妖”,这恐怕是讽刺,而不是画龙点睛啊。毕竟前面的语句,连敲钟的人都是“老僧”,让人不禁推敲:年轻的僧人干什么去了?没有年轻的僧人了吗?这些人都去哪里了?——被楚军杀了!再说这路上只有“黄衫影”,古寺里只有“老僧”,百姓呢?百姓岂不是早就流离失所了,所以,他要用“八方”这个字眼,近处已经没有老百姓了。
在场的天策府十八学士们,听是听出来了,也明白了李唐文人的险恶用心,可是,这话不好说,毕竟老马刚才说了“这是好诗,大家欣赏欣赏”,这个时候,如果自己跳出来说,这是藏头诗,老马的面子往什么地方放?可是,这事要真是顺着老马的意思,把这诗评成了佳作,恐怕我们大楚明天就会彻底的沦为笑柄了。
十八学士各个冲着老马挤眉弄眼,有些人甚至不断的摸脑袋,整理官帽,暗示这是“藏头诗”,老马不是笨人,李唐文人那边一声不吭,自己人这边骚首弄姿的,这说明这里面有问题啊,老马又看了一遍诗,又细细的品味了一下,挺好的啊,“老僧暮鼓空山鸣;马嘶古道黄衫影”这夕阳下的美景写得多有意境啊,“王令西来半天红,八方百姓齐欢迎”,王令带着霞光而来,这句写得多喜祥啊。www。00k。Cm
马希广拉了拉廖框图的衣服,低声说道:“老廖,怎么回事,这气氛不对啊,咱们应该附和太上王才对啊,干嘛冷场啊。”
廖框图老迈的眼神中透着一股子严肃,只是轻轻的说了两个字:“藏头。”
“藏头?”马希广愣了愣,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鬃吗?马希广这么一寻思,他猛地拍了下脑袋,愤怒的站了起来,厉声喝道:“大胆,真是谁写的,竟然如此辱骂太上王!”他说着,急急的走到了马希范的身前,悄声说道:“三哥,这是藏头诗,这是骂你呢?”
马希范一看,果然——“老马王八”,他登时就勃然大怒,你骂也就算了,何必把诗写得这么投合我的胃口呢,让我“慧眼识珠”把它给挑了出来,在大庭广众面前,念了一遍。老马愤怒的斥责道:“是谁写得!”他目光喷火,直直的逼视着李唐那群文人,长沙来的都是老臣子了,那些人肯定是紧紧团结在老马家的周围,怎么可能拆台啊。
李唐的文人低着头,悄无声息,竟然是闷声发大财,一声不吭。虽然各个都装成老实巴交的木桩子,可看在马希范的眼里,却是又羞又恼,这……这群王八蛋肚子里面,不知道如何窃笑呢?
眼看着马希范就要出离愤怒了,钟谟站出来,说道:“太上王,可以查一查这诗作,刚刚是人人都交了,少了谁的,想必就是谁的了。”这人敢公然写诗辱骂马希范,现在却又不主动站出来,显然这人肯定是没有署名的,不然的话,他不早就被老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