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逆天》第440章


运挡皇切值苁に菩值芰恕!?br /> 杨衮一喜,嘴上随意的感慨了那么一句道:“楚国人才何其多也。田雨田大人在上京,据说可以经常出入皇宫,不知李大人听说了吗?”
李廷儒、田雨是鸿胪寺官员,和捕风房互不相关。可是,李廷儒、田雨并不是两眼一抹黑,正因为他们身份公开,互相传递信息,反倒可以派人大摇大摆的出入边境。比起捕风房的秘密活动还更加便利一些。李廷儒自然是知道田雨在契丹中混得很好,和耶律璟的关系极为融洽,可惜,耶律璟不是什么雄主,除了坚持“一日一喝,逢喝必醉”之外,耳根子很软,对国家大政往往拿不定主意。不然契丹在北、楚国在南,伪周想不灭亡都不成。当然叶绿景的这个德性,在李廷儒反倒是好事,耶律德光的中原行对契丹伤害太大,耶律景这样的无为而治,反倒加速了契丹国力的恢复。
可李廷儒不能这么说,他笑道:“我和田大人分别留住大汉和契丹,为的就是增进大楚和契丹、大汉的关系,相互之间,自然又消息来往,哎,可惜,贵国重臣早已丢失先人勇气,如果早点南下,契丹铁骑早就到了河北的花花世界里享受了。”
李廷儒的话,说的恰到好处,他从大楚的利益出发,埋怨几句契丹重臣,合情合理,别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可他没有想到,杨衮居然长叹一声:“哎……太宗皇帝驾崩之后,国中群臣不识大体矣。伪周者,契丹之仇雠也。觊觎燕云之心,始终不死。若能和大楚联合,共灭此酋,则契丹大安、百姓大安,天下大安矣。”
这话又让李廷儒一愣,他心中猜到这杨衮可能想和田雨搭上线,却没有想到这杨衮对契丹掌权者如此的敌视。
见李廷儒沉吟不语,杨衮不悦道:“李大人,以为在下是想诳大人的话吗?在下虽不通文墨,却也是铮铮铁骨的汉子,这种下作的事,在下还不屑为之。”
李廷儒对杨衮现在只有一个印象,这小子虽然有时装傻充愣,可他绝对不是什么省油灯。不仅如此这杨衮演技还错。如果李廷儒不是因为立场不同,对杨衮天生就有警惕心,如果不是杨衮多次试探李廷儒,让李廷儒更加戒备,恐怕还真被杨衮给骗了。李廷儒淡然的笑着:“将军之名,在下远在太原也是如雷贯耳。不过将军还是慎言,需防隔墙有耳啊。”
李廷儒不接杨衮的话茬,杨衮却也不恼,只是叹了口气道:“可惜,朝中重臣没有一个支持南下的,不然,以田大人和陛下的交情,两国联合也不是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一石激起千层浪。
杨衮这话余味太多了。其中的意思,让李廷儒不禁看了眼杨衮,这小子是在暗示什么?他是想说,如果自己能够上位的话,是不是就站到大楚这边,支持契丹皇帝耶律璟出兵南下呢?这几个月李廷儒和田雨交流过几次,田雨多次抱怨道:契丹大臣对楚国抱有敌意的,在他们看来,灭了一个伪周,又多出来一个大楚,对契丹来说都没有什么好处,只要像现在这样,周楚并立,两国相争,契丹才安如磐石,才能够任意而为。在他们看来,周楚之间最好保持平衡,保持一种均势,谁也干不掉谁,契丹才能够居中调解,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好处。
契丹人不是傻子,抱有这种坐山观虎斗的想法的人,比比皆是。所以,契丹人南下才那么的困难。可如果一个亲善楚国的契丹重臣出现,那么契丹人南下的几率肯定打了很多。
李廷儒脑子一转,拿定了主意,他笑了:“将军的意思,在下明白。不过,田雨田大人毕竟是楚国大臣,楚国大臣推荐将军,就算将军再善战,恐怕也会被贵国上下所怀疑啊。到时手,就算将军得受高位,恐怕也不安稳啊。如果,将军在跳出支持田大人,那岂不更是受人一把柄了吗?”
“这……”杨衮一愣,略略思索之后,神情之间不禁黯然起来。
李廷儒反而笑着,拍了拍杨衮的肩膀,道:“可如果我大楚上下都认为将军是贤臣,我皇陛下更是推崇将军,认为将军是像霍去病、李靖那样的人,那不知贵国朝廷将如何看待将军呢?”
“恩?”杨衮略感差异,不过转瞬之间,紧皱的眉头就舒展开了。李廷儒的意思很明显,不用田雨去推荐,楚国可以派一个新的使者,以别的名义来契丹。由于楚国的大国地位,契丹皇帝不论如何也会在大朝会上接见楚国使者的,而这使者只要在言谈之中,提到“马云甚是欣赏杨衮”,那么契丹无论如何,就算是做做样子,也会将杨衮给提拔起来的。免得被人认为是明珠暗投,被人认为契丹朝廷昏聩无能,不识人才。
“妙啊。妙啊。李大人,真是才思敏捷,想出如此妙计。佩服,佩服。”杨衮笑逐颜开的赞道。
“不过,杨将军,这个办法若想让人不怀疑,这里却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李廷儒说道。
“什么问题?”杨衮奇怪的问道。
“你要作出让我皇陛下佩服,让我国群臣赞许的业绩出来,那才行啊。如果像您现在这样,寂寂无闻,我皇从来都没有听说过阁下的名字,这怎么能让他派人去推荐你呢?就算,我皇大仁大量,推荐了你,可贵国群臣十有八九会认为阁下暗中投靠大楚了吧。这样,你不但没有什么晋升的机会,恐怕小命不保啊!”李廷儒正色的说道。
杨衮笑了:“将军放心,我现在就去找刘崇老儿,说明情况,连夜出兵,后日先锋就能到达邢州境内,到时候,我就把河北闹个底朝天!让天下人,都知道知道俺杨衮的厉害!”
第95章 新军情
刚刚达到泽州晋城的郭荣,视察了向训、樊爱能、何徽、韩令坤的军队,紧接着又召集将领们商量战术,作为拥有105州地盘的大周朝廷,对上只有区区12州的大汉朝廷,这种军事上、经济上的优势,那是显而易见的。
到了这个时候,郭荣也不再刻意,又连连下诏,命令建雄节度使韩通出晋州(今山西临汾),直取汉国的汾州(今山西汾阳),又命令承德节度使符彦卿从恒州(今河北石家庄附近)出发,猛扑汉国的太原府。而郭荣自己则统领十万大军,与汉帝会战与潞州,这具体的方法,则是郭荣带着白衣军还有向训部在中间,驻守晋城,而韩令坤驻守陵川,樊爱能、何徽则驻守端氏,十万人马从东到西排成一个颠倒的“品”字形。
为了吸引汉军进入到自己的口袋中,郭荣派遣大将慕容延钊率领军队5000人,驻守高平一带,如果汉军前来,则一路诈败。
可是,等了两天,斥候迟迟没有送来汉军南下的消息,这让郭荣心中不禁起疑,连忙着急李谷、赵匡胤、向训等人商量。
“诸位爱卿,这两天斥候来报,刘崇的军队仍然布置在潞州(今山西长治市)附近的上党、壶关一带,并没有南下的意图。刘崇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啊?”郭荣开门见山的说道。
“刘崇听到陛下亲来,大军云集,摄于声威,心中恐惧,不敢南下也是正常之事。不过,河东弹丸之地,不利于久战,臣以为咱们只要坚持一段时间,汉军粮草供给困难,他们必然回军!到时候,咱们大军四出,可期必胜!”向训说道。
向训这个办法四平八稳,就算不是什么妙计,也是切实可行的,只不过耗费的时间较长。郭荣并不表态,只是扫了眼李谷等人。
李谷说道:“陛下,向大人之计,可谓稳妥。不过,臣以为刘崇此人好高骛远,便又刚愎自用。他既然南下入寇,为何走了一半,又停了下来。这……这里面会不会有诈啊!”
“李相爷多虑了吧。我倒觉得这刘崇是听说咱们打败了楚国,吓破了胆,不敢继续南下,可是有不好意思贸贸然的撤兵,所以,才停了下来。照我看,这小子恐怕是要溜了。陛下,咱们应当赶紧起兵追击啊,不然,这小子,说不定还真的跑了!”石守信在帐下大咧咧的说道。
“石将军,”李谷似乎有些看不惯石守信,沉声说道:“咱们击溃楚军已经是半个月前的时候了,这潞州距离汴京不过200里地,刘崇怎么可能不知道。如果他真是的被咱们吓破了胆,他就该在朝廷出兵之前,在潞州劫掠一翻,然后退回太原。这样一来有了面子,二来多多少少也有了点收获。当时他不退,现在却突然害怕了,刘崇的反应应该不会这么迟钝吧?”
石守信不服的反驳道:“这有什么,刘崇老儿肯定是听说咱们大兵云集,他觉得打不赢才不敢南下了。”
石守信这话有点耍赖皮了。李谷是基于常理、基于经验作出的判断,而石守信则是基于“可能性”作出的判断,只要这事情没有真正确定下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