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逆天》第464章


“你……厄……你就是湘阴王。恩,远来勤苦了,来人,赐座!”耶律璟说道,他这会儿说话,基本上不打磕儿,还算属于正常情况,完全可以使行事国君的权力。
马希萼坐在了左首第一个位置,田雨等人就坐在的他身后。马希萼看了眼长几上的酒壶、酒杯,他自己倒了一杯,冲着耶律璟说道:“小王远在金陵都听说陛下善饮,今日当与陛下一醉。”
耶律璟拍了一下几案,笑道:“好啊。果然不愧是楚国人,就是豪爽啊,很有我们契丹人的风格。朕甚是喜欢啊。”他举杯满饮之后,想了想又问道:“听过南方天气比北国要暖和许多,湘阴王在上京可还习惯啊?”
马希萼看了瞄了耶律璟,作为一个‘名满天下’的“酒仙睡王”,居然还能问出这么具有人性化的问题,马希萼对耶律璟的看法略略有些改观,他笑道:“小王昔年也曾将兵,吃过些苦头,与江山厮杀想必,这苦寒的天气可要好上许多啊。”
吹牛,绝对是打肿脸充胖子。马希萼刚才在马车里还冻了哆哆嗦嗦,怨天尤人呢,现在又改口说‘没啥,俺不怕冷’,当然,关于耶律璟的问题,马希萼却是不好实话实说。
耶律璟愣了一下,他似乎没有料到对面这个白净的胖子,居然也是个将军。契丹人以武立国,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甚至是耶律兀欲都打了一辈子的章,可是耶律璟从小就在祖母的身边长大,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他对战场上的事儿一窍不通。而且对疆场厮杀,他也没什么兴趣。不过,马希萼已经在洋洋自夸了,耶律璟也不得不假装佩服道:“原来湘阴王还是一位将军啊!贵国战将如云,朕都羡慕不已啊。”
马希萼眨了眨眼,他确实带过兵,不过,带兵的能力是稀里哗啦,根本不值一提,不然的话,他在郎州五六年,怎么最后会被马云逼得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他生怕耶律璟精通军事,这个睡王万一和他讨论起军事战略来,自己可就露馅了。可没曾想,耶律璟闭口不说了。
马希萼突然觉得自己大腿别人碰了一下,他眼角余光一票,见田雨正在偷偷指着几案上的羊肉冲着自己挤眉弄眼。马希萼寻思了一下,陡然明白过来了,他呵呵一笑道:“陛下这麽说,可是有点妄自菲薄了。我皇汴京战败之后,我经常听他提到贵国的杨衮将军,心中对陛下可是眼热不已啊,要是我大楚有杨衮这样的将军,何愁国仇不报啊!”
“哦?楚帝真的是这么说的?”耶律璟有点新奇的问道。他虽然不怎么处理朝政,可是并不代表他不知道外面的形势。也不是没有臣子们劝说他不要饮酒,好好当皇帝。那些劝谏的臣子对楚帝马云向来推崇,认为这马云大有太宗皇帝(指耶律德光)之风,可以称得上是善战的明君了。没想到,这么能干的一个人,居然还羡慕自己。
“杨将军在贵国很名吗?”耶律璟问道。
“呵呵,堪称是天下第一将。如果我大楚能有这样的人,何愁伪周不灭啊!”马希萼笑道,在这儿,他还耍了个小聪明,他不说契丹重用杨衮会怎么样,反而说大楚有杨衮,会怎么样。这样的比拟和夸赞,让耶律璟呵呵大笑起来。
第126章 两派
虽然耶律璟好酒贪睡,平时也不太爱理国政,可是杨衮这个人的名字,他还是听说过的。特别是最近这段日子,拽刺等人不断的在他面前提起这个人名字,至于原因嘛,很简单——拽刺他们觉得杨衮前些日子在中原的行动有可取之处!
说来也奇怪,虽然契丹内部分成了崇儒派和顽固派,可是喜欢叫嚣大规模南下的确是崇儒派的人,或许这也是“爱之深、恨之切”的另类写照。那些老顽固们反倒不怎么赞成大规模南下,只是为了保持契丹的威慑力,每年冬天的时候,都会派些小股骑兵扰一下南方。
不管耶律璟对杨衮是什么态度,骤然听到另一个大国对自己的大将大加赞赏,他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特别是这赞赏的话,对方皇帝的口中。马云偏僻楚国二十余州的地盘,鲸吞江南,怎么说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帝王。
见耶律璟连带喜色,刚刚回到作年节时例行觐见的南院大王耶律挞烈,眼睛里也露出一股子笑意,他说道:“杨将军不过是我朝的一员上将,不过他确实善战!”
他话音刚落,没想到他身侧的太尉高模翰也开口说道:“杨将军虽有战功,不过他只是我朝的普通一将罢了。”
耶律挞烈和高模翰说话的内容差不多,可是其中的含义就算是不太精明的马希萼也觉得有点不对劲了。如果这两个人话分开说,马希萼说不定还察觉不出来暗藏的意味儿。关键是,这两人说话的间隔是在太近。一般来说,谈话的时候,只有有人在说话,出于礼貌考虑,别的人不会贸然插话的,如果硬要插话,只有三种可能,激动了或者关系太好,一时没有忍住;二是插话这个人地位比较高,是领导;最后则是插话的和说话的两个人不对付,属于视而不见,把对方忽略不计。
一个是太尉,一个是南院大王,两个人职务是有高低,可是差距非常小,一个是参赞全国军队的,另一个却是燕云十六州的实权大都督;论起和皇帝的亲疏关系来说,南院大王肯定是皇族中的亲信,当然能当上太尉,这人和皇帝的关系也不会太远。从这方面一比较,这两人地位基本平等,一个说话,另一个插话,显然就属于互不买账了。马希萼这品品两人说话的意思,由于马希萼先说了“我们老大觉得杨衮这小伙不错”,基于现在楚国和契丹较好的关系来说,耶律挞烈和高模翰两个人肯定不会当面反驳,犯下路线错误,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楚国的赞扬,我们契丹就得对杨衮刮目相看,就算杨衮真的有本事,现在也不能升官,要等楚国使者走了之后,这事儿平息下来之后再升官,否则的话,这影响就坏了。升不升官不是你们楚国人说了算,这事儿属于我们契丹的内政。
可是,两人的话侧重点却不同,耶律挞烈先说杨衮是普通人,然后又说他立大功,这显然是在褒奖杨衮了,而高模翰先说杨衮有功,好像是褒奖,可后来立刻就归于普通的一类,这……这应该是明褒暗贬吧。
连马希萼这个刚来的人都察觉对面说话的这两个人不对付,更不要说在契丹呆了很久的田雨了。田雨对这样的争执司空见惯,他转而对耶律璟说道:“呵呵,我皇陛下对陛下麾下有如此善战将领,感到由衷的欣慰。契丹的强大,对大楚来说,不是祸,反而是福啊。只有我们两国联合起来,才能彻底的解决我们共同的对手。”
高模翰似乎对田雨颇有意见,他冷哼一声,道:“大周只是贵国的威胁吧。对我们契丹来说,大周还算不上什么祸患!”
田雨一笑,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契丹掌控着燕云十六州,等于控制了伪周的大门。家门、家门,连门都丢了家里面的人,还能睡得安慰吗?”
“哼。等破了大周,这燕云十六州还掌控在我们契丹的手里,按照阁下的理论,到那个时候,贵国和我们契丹不就仇敌了吗?既然灭了大周又有了大楚,我们契丹何必做这些没用的事儿呢?”高模翰说道。
田雨到了契丹两三年了,为什么一直没能说服契丹大军南下呢?高模翰的话,揭示了真正的原因。契丹对中原态度,在后晋开运年间做了一个大反转。唐末以来,中原暗弱,契丹渐渐南下的野心,这在开运年间达到了顶峰,并且在开运三年底,契丹主耶律德光终于杀进了汴京城,到了几天中国的皇帝,可是,仅仅过了三个月,中原就反了,契丹人仓皇而退。从那时起,契丹人对中原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连耶律德光的老妈听说耶律德光死讯的时候,第一个反应不是悲伤,而是怒骂耶律德光,你小子不听老人言,让你不去中原,你偏偏要去,结果怎么样?挂了吧!从此以后,契丹人对南下打草谷是赞同的,可像耶律德光那样大规模南下,却没有多少人赞同。
想想耶律兀欲是怎么死的,他不就是想效仿耶律德光,打着为汉国复国的名义征兵南下,结果军队还没有整理好,就被契丹贵族给害死了(当然兀欲也不是正常即位的,他是耶律德光的侄儿,耶律德光死在了中原,老太后想立耶律德光的儿子耶律璟,可没想到服侍在耶律德光身边的兀欲却整合了军队自立为王,双方在燕山打了一仗,兀欲胜,他把自己的亲奶奶给关了起来)。从耶律德光死后,契丹和中原连上千人的冲突都没有发生过,由此可见契丹对南下的态度。
可是,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