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女书商》第42章


高手,除了李三的女儿,还有哪个?”
柳眉妩拍手赞道:“叶老爷对这些典故真称得上了如指掌。”
叶水心哈哈大笑:“老夫生平最得意的就是家藏数卷好书,日日高朋满座,风流轶事过耳不忘!”
“琴儿,你从公评判,叶老爷这样的人物,可教得你么?”柳眉妩不忘此行目的,继续追问。
琴默低声道:“琴默身份低微,不配做叶老爷的徒弟。”
“姑娘这话就见外了,”叶水心笑道,“若你不配,还有几个谈得上一个配字?对了,姑娘姓什么,我怎么称呼老爷子?”
“小女凌琴默。”
琴默的爷爷听叶水心问起,慌忙也站起回答:“小老儿姓杨,老爷叫我杨五就行了。”
“这倒奇了,你爷爷姓杨,怎么你倒姓凌?”叶水心笑道。
第一卷 云起 琴默Ⅱ
更新时间:2009…3…31 0:09:46 本章字数:2472
杨五听见问起,赶紧说:“老爷容禀,小老儿并不是琴儿的亲爷爷,只因小老儿痴长琴儿的师父十来岁,她尊称我一声大叔,因此琴儿才叫我爷爷。后来她师父过世,我俩相依为命,干脆就认了祖孙。这些年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要不是琴儿照顾,我这把老骨头,早不知道填到哪里的沟渠了。”
琴默低声道:“爷爷,早些年要不是你照顾我,琴儿也早做了异乡的亡魂了。”
端卿听两人说的可怜,不胜唏嘘感叹。万历末年江南虽然富庶,但是捐税繁多,百姓赚的银两,十成里有六七成要交给官府,大多数人家一年忙碌到头,也只是得一个温饱。除此之外,河匪、盗贼猖獗一时,许多薄有积蓄的人家一夜之间被搜罗一净,走水路的除了破财之外,更有丧命的危险,官军虽然打着缉拿盗匪的旗号,然而所到之处连拿带抢,比盗匪更祸害百倍,因此许多地方虽然有匪,却并不上报,普通百姓只能烧香拜佛,祈求祸事莫落到自家头上。
有家业的尚且如此,更不用提琴默这样四处漂泊卖艺的年轻女子了。糊口之外,恐怕更要冒着失身、丧命的危险到处奔波,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端卿想到这里,更觉得应该极力说服琴默留下。叶家虽然称不上大富,但是供养她们爷孙两个还是绰绰有余的,何况琴默一身好本事,若是埋没乡野,也太可惜了。
但听柳眉妩道:“老爷子,你也帮着劝劝琴儿。叶老爷的为人、能耐,找遍昆山也碰不到第二个,琴儿这次若是错过了,今后只怕打着灯笼也难有同样的机遇。”
杨五小声说:“眉姑娘,我劝了好多次了……”
叶水心先前听端卿大致说了琴默的事,早有心留她在府内好好调教,只是他并不知道琴默不愿留。如今听他们两个说来说去,心里猜到了大半,也觉奇怪,这样好事,若换了普通女子,早就叩头谢恩了,怎么她倒不动心?
琴默咬着嘴唇,不安的绞着衣角,看看手指都已经红了,想来心情极为矛盾,委实拿不定主意。
端卿见局面有些僵,想了一想道:“凌姑娘与杨老爷既然不是亲祖孙,想必也不是福建人吧?”
琴默在困窘中听见有人提起别的话题,忙不失迭回道:“不是。”
“听姑娘的口音,倒是跟我们有几分相似。”叶水心笑道。
杨五脱口而出道:“老爷听的真准,琴儿就是昆山人哪,要不怎么费了这么大功夫非要回来看看哪!”
“爷爷!”琴默急急叫一声,神色更加慌张,像是不愿被人知道此事的样子。
叶水心更觉得奇怪了,这个年轻女孩子身上尽是不合常理之处,到底她有什么难言之隐?
他是宽厚人,不愿让别人为难,于是和颜悦色道:“这些先不说了,让凌姑娘好好想想吧,即使凌姑娘不愿意留在我家,我家的大门也随时向她敞开,欢迎她来。”话锋一转,又道,“我家有个昆剧小班,眉娘听说过吗?”
眉娘是何等心思灵透的女子,早猜到他下一步的打算,笑道:“叶老爷真是雅人,能在府上创一个班子的,必然是胸有高才,普通人家哪里弄得起来!只是不知道眉娘有没有耳福听听天籁之音?”
叶水心暗自赞一声好个聪明女子!知道我要以声乐打动琴默的心思,便凑趣要求听曲,不枉了江湖上如此褒扬眉娘!笑道:“眉娘肯赏脸听,我哪敢藏拙?端儿,你亲自去一趟,叫他们将《浣纱记》捡好的演一出。”
端卿答应着去了,眉娘道:“老爷说的可是梁辰鱼的《浣纱记》?听说这个本子辞藻华美,与诗词不相上下,在江南开创了文人写剧的先例,博得不少喝彩呢。”
“不止如此。”叶水心见她懂行,越发有了兴致,“在《浣纱记》以前,昆曲只是用来清唱的小段文字,亏煞伯龙先生(梁辰鱼字伯龙)锦心绣口,居然想到以昆曲连缀整篇戏剧,有了《浣纱记》,昆腔才从昆山的地方声腔一跃而成风靡江南的剧中,伯龙功不可没啊!”
“可惜眉娘生的晚,没能见到这位大才子,真是遗憾。”
“我年轻时曾有幸与伯龙先生相处数月,得他指点,因此对昆剧兴致极高,几乎到了成痴的地步。”叶水心笑道,“眉娘应该也是个中高手吧?”
眉娘嫣然一笑:“我不成,哼两句玩玩罢了,不登大雅之堂。不过琴儿曾在乐班里做过伴奏。”
“哦?琵琶伴奏,倒是新奇。待会儿小孩儿们来了,可否请凌姑娘屈尊为她们伴奏呢?”
琴默红了脸,轻声道:“请字不敢当,老爷胡乱听听吧。”①
不多时端卿带着七八个小孩子进来,提着衣包,带着行头,为首一个大点的男孩子向叶水心行了礼,问道:“老爷,要不要搭台子?”
“不用了,就连脸也不用画,都是自家人,你们随便唱两句,让紫林扮西施,先唱入吴那出吧。”叶水心道,“凌姑娘,需要曲谱吗?”
“我曾经伴过这出戏文,还记得大概。”琴默轻声回答。
叶水心见她虽然说的谦虚,却自有一种自信、大方态度,料到她必定不需要乐谱,于是命正旦紫林稍事准备,即刻开唱。
那紫林是个面目清秀的女孩儿,看样子不过十一二岁上下,袅袅婷婷走完台步,开口唱道:“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棹船歌,花房莲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歌绿波,恨逢长茎不得藕,断处丝多刺伤手,何时寻伴归去来,水远山长莫回首。”
这一段是西施入吴后思念范蠡的唱段,在整本《浣纱记》中极其有名。紫林音色清亮缠绵,琴默琵琶绵软回旋,两人一个在厅前拿捏着身段缓缓走动,如弱柳扶风,眉梢眼角尽是绵绵不绝的情思;一个端坐椅上,低眉垂首续续而弹,另是一番娴静、端庄的风范,不但音律配合的天衣无缝,就连相貌形容,也令人倍感心旷神怡。
连端卿这种素日不大留心戏文的,一时间也听的痴了。
注①:昆腔最初流行时以文人清唱为主,后来发展成戏剧才有各种乐器伴奏。以昆剧现今情形来看,并无以琵琶伴奏的例子,此处姑妄言之,诸位姑妄听之,呵呵。
~~~~~~~~~~~~~~~~~~~~~~~~~~~~~~~~~~~~~~~~~~~~~~~~~~~~~~~~~~~
收藏收藏,我要收藏……按照以往的经验,参加调查的会比收藏的少,为啥这次倒过来了呢?难道都是来谴责我挖坑的?哭死,我发誓凡是签约的文绝对不会坑……
第一卷 云起 琴默Ⅲ
更新时间:2009…3…31 0:09:47 本章字数:2090
紫林声线一转,蓦地提高了几个音阶,开始了另一段:“莲兮莲兮芙蓉衣,风起波涌凫雁飞,莲兮莲兮何田田,水远山高人未还。”
这一段是模仿古时候越国民歌而做的,声音极为高亢响亮,叶水心边听边赞叹的点头,心道:紫林这孩子虽然瘦弱,倒是中气十足,这样高的调子也能唱上去,不知道琴默的琵琶是否跟得上?
紫林一变腔,琴默的琵琶也跟着调了音色,右手不离高亢响亮的第一弦,勾、弹、抹、挑,手法十分娴熟,不偏不倚跟着紫林的调子,既不逊色,也不夺了歌声之美。
剧中的西施唱完越人歌,更加思念故国和心上人范蠡,神色黯然,声音也跟着跟着细致缠绵起来:“都只为稽山月,苎萝秋,分鸾凤。生隔断,两情俦,向何处,说绸缪。梦萦溪头,来日南飞湖上舟。”
但见琴默微微一笑,将琵琶向左肩处稍稍移了移,脸上神色也温柔起来,手指似乎被看不见的丝线牵引着,时而上下,时而左右,蜻蜓点水一般掠过琴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