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首富》第248章


在英国于1834年占领的克什米尔地区,大清帝国以三百万英镑的价格购回领土权,除此之外,就苏门答腊共和国的领土权问题,在胡楚元较为强硬的坚持下,安达曼群岛归属苏门答腊共和国。
做为一个折中的条件,英方要求大清帝国不得在安达曼群岛港口布置超过五千吨级的战舰,以避免大清帝国籍此踏入印度洋海域。
双方都希望尽可能的减少直接交界的区域,原则上,英国同意将阿萨姆邦做为单独的自治邦独立出印度,做为一个重要的缓冲区,以避免印度和中方在领地上的争议。
双方同时就中缅和中泰边境进行第二轮的谈判,并初步划分了一条班纳曼线,分界线扩大到密支那、八莫、腊戌、孟崖、孟洋、孟东、景栋、孟埃,拿下了掸邦高原的半壁区域。
加上中法协定,大清帝国云南省的疆域已经扩大到大理国时期的局面,在法理上同样以大理国藩邦为基础。
就此做出划分后,英国和中国在长远时期内基本不可能就领地问题发生冲突,即便是在缅甸、泰国等传统中国藩邦区域,由于具有利益共享原则,中国也没有必要在这里捣鼓出新的问题。
同样的,英国也没有必要在东南亚就殖民地问题和中国进行过多的争论,最多只是对《中英殖民地合作条约》的一些细节条款进行重新协商。
对于两国在贸易上的一些问题,双方保留进一步洽谈的机制,预计在三到五年内,进行重新的洽谈,制定一份更为符合双方利益的《中英贸易和互惠通商条约》。
胡楚元也试探性的谈了香港问题。
让他感到一点意外,亨利一班纳曼爵士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大问题,但也最好不谈,做为一个退让,英国愿意将驻扎在香港的中国舰队撤回新加坡,并取消中国舰队编制。
如此一来,双方就没有在南洋海域继续竞争和扩充海军的必要性,大清帝国可以集中精力对付东北亚和远东地区的问题,而英国也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德国和法俄同盟。
对于香港问题,亨利.班纳曼爵士给出的底线是统一改为租借区,有效租界期从1842年开始计算,至1941年结束,或者可以在1921年结束,对于双方都是可以接受的。
这个协议在什么时候谈,具体怎么谈,双方应该等到《中英贸易和互惠通商条约》完成之后再谈。
《中英殖民地合作协约》是具有排外性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条款不可以适用于其他国家,至少中国不能和法国、德国、美国达成相接近的协议。
同样,在亚洲地区,英国掌握的印度、缅甸、泰国和海峡殖民地也不能对法国、俄国、日本三国开放投资权限……商品销售仍然是正常的贸易行为,只要你的东西能卖给别人就行,这一点,在古典自由贸易主义的提前下,各国都没有设限的必要,除了中日两国之间。
即便是在中日战争结束后,中日两国也未能就通商贸易达成一致意见,同时也使得日朝、日本和东南亚的贸易都陷于停顿。
总的来说,胡楚元对这份《中英殖民地合作协约》是非常满意的,英国做出的退让比较大,譬如说,中方资本可以在非洲的英殖民地投资金矿和石油产业,而英方资本却不能在东南亚投资金矿和石油产业。
此外,除了香港殖民地问题,英国全面放弃了在华的所有特权,承认了中国在关税事务上的独立性,在中国开设特许西方,特别是英国资本进入的工界区域后,英国承诺首先放弃在上海和天津的国际租界所有权限。
大英帝国是一个完全信奉古典自由贸易主义的国家,比如说,英国对华、法、美、德的纺织业关税都保持在7%和12%,对华的限度最低,仅为7%,而其他各国对英的纺织业关税都在20%以上,在大经济体中,中国对英纺织品关税最低,但也是14%,足以将英国纺织品挡在海关外面。
相应的,大英帝国的要求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因为它的工业确实不算发达,这种变化在最近二十年间变得特别明显。
英国在《中英殖民地合作协约》唯一强调的就是金融权限,至少也是仅次于中国的类宗主权地位。
在即将签订的《中英贸易和互惠通商条约》中,英国也要求双方外贸结算以英镑为主。
这一点,英国和后来的美国在贸易政策上是非常接近的,印刷英镑就是它目前最赚钱的产业。
1898年7月14日。
在双方君主批准后,大英帝国和大清帝国的《中英殖民地合作协约》正式生效,这一条约是非保密的公开条约,要对两国公民和商人完全公开。
所以,条约内容很快传达到全球范围。
因为协约内容不仅涉及到双方在亚洲的利益合作,同时也涉及到新的军事协商和合作机制,对于这样的一份特别条约,全球范围内,真正最受震撼的并不是荷兰,而是德国、法国和日本。
荷兰已经是一个被淘汰出列强席位的国家,它自己心里清楚,5月中旬,南洋舰队抵达巨港,荷兰王国就被迫以170万英镑的价格将荷属东印度转让给大清帝国。
1898年7月底,美国新任驻华公使康格、德国特派外交大臣伯恩哈德一冯一皮洛夫伯爵先后抵达京师,就可能达成的最低限度的类似协约进行交谈,同时也在摸底,看看英国是否改变了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已经提前和中国结盟。
胡楚元给出的答案是英国并没有完全终结光荣孤立政策,但已经在摸索新的外交政策,预计在未来的五年内,英国的国家政策和外交领域会有更大规模的变化。
至于美国和德国希望分享中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利益问题,胡楚元也是一筹莫展,《中英殖民地合作协约》的排外性是非常强烈的。
美国其实还无所谓,因为中美关系主要是双边贸易,通过即将达成的《中美贸易和互惠通商条约》,美国商品可以通过中国进入东南亚市场,甚至间接享受《中英殖民地合作协约》的好处。
真正最受刺激的是德国,《中英殖民地合作协约》基本决定德国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已经不可能找到比较完整的殖民地,同时也失去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地和产品出口地。
其实,德国也在和中国洽谈新的《中德通商条约》,完整的确定中德两国互相投资的合法性,只不过,中方在吸收外部存款上是很保守的,金融领域也是封闭的,双方的洽谈倒不如中美之间顺利。
譬如说,胡楚元要求中国的上海股市独立出世界经济体系,限制外资流入,同时也掐断了中国白银外流的可能性。
德国不是特别满意,埘于正在急速扩张的容克金融财团来说,这也不是能够接受的范围。
现在就很不好说了。
世界的局势每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一份条约就几乎能改变一切,《中英殖民地合作协约》就是这种典型案例。
1898年,世界的局势也是异常复杂的。
英国几乎和主要的列强都有矛盾,特别是英德、英法、英俄、英美之间都存在巨大的矛盾,英德矛盾最为剧烈,纠结着经济、军事和殖民地,特别是欧洲领导权的多个方面的矛盾,英法矛盾的剧烈性仅次于英德,英俄矛盾则纯粹是军事矛盾,英美矛盾又纯粹是经济矛盾。
英国在这种时刻忽然改变政策同中国结盟,颇有点后期美国和印度结盟的意味,同时阻止了中美、中德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空间,对于俄法日三国协约组织也是一个极大的牵制。
在此之前,胡楚元是从来没有设想过这一切的。
事实上,这一切都要感谢欧洲中心论。
对于急于维持在欧洲和世界范围内的第一领导地位的英国而言,英中矛盾恰恰是最容易协调的,仔细看看,英国放弃的那些领地都不是它的,对英国来说也部不重要。
英国犯不着拿自己的欧洲和世界范围内的领导权来冒险,和大清帝国在东南亚区域展开激烈的竞争。
它犯不着。
随着《中英殖民地合作协约》的签订,世界范围内就出现了三个协约组织,即中英、德奥意、法日俄。
英国和德国、法国的矛盾难以协调,中国和日本、俄国白勺矛盾也无法协调,德国和英、法矛盾同样无法协调。
可以说,现在的世界局势变得更为复杂和平衡了。
与此同时,随着荷属东印度、菲律宾、加里曼丹、朝鲜、文莱、老挝、北越、尼泊尔、不丹、锡金确认为大清帝国稳定的藩邦,大清帝国的殖民地也一跃回升到世界第三位,仅次于英法两国。
随着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清政府对殖民地的需求也是在增加,但总体的需求并不强烈,对外投资的额度也不会太大。
所以,在很长时期内,英国对这些地区的投资仍然占据着主要部分,而清政府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