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三国》第832章


汉代的远射兵器以弓和弩为主,但使用的箭已大量采用铁制的镞,从西安汉长安城武库遗址出土的兵器观察,箭镞中铁镞的数量超过1000件,同时出土的青铜镞的数量,只及铁镞的1/10左右。在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箭镞,共达四百四十一枚,其中只有七十枚是青铜镞,其余均用钢铁制造,钢铁镞与青铜镞的数量之比,为5。3∶1。用钢铁制造消耗量大的箭镞,也表明当时钢铁兵器生产的规模是相当可观的。至于青铜镞,也还沿用到东汉时期,主要是三棱锥状的镞,常装有铁铤,当时习惯称为“羊头镞”。
弩在汉代军队中,其重要性超出弓箭,特别在边防的烽燧守御军队中,强弩是主要的远射兵器。汉弩的弩机,由弩弓、弩臂、弩机三部分组成。弩机由青铜或铁制成,包括牙、牛、悬刀三部分。在弩机外面加装了一个青铜机匣,称为“郭”,可以承受更大的张力。同时,为了提高命中的精确度,在一些弩的望心上加有刻度,用于瞄准,具有近代步枪的表尺作用,是一项重要的改进。
根据操作方式分为:臂张弩、腰开弩、蹶张弩。臂张弩是仅依靠人臂力张弓置箭的弩; 腰开弩是以坐姿同时利用臂、足、腰之力张弓的弩。使用时将身平坐地上,以弩平放面前。左右脚掌俱揣入拇内,紧接弩劈,撬上腰钩,钩住弩弦。两手拉腰钩索,两脚掌往前一蹬。劈体往后一倒,一齐用力,其机自起,挂住钒构;“蹶张弩”又称“踏张弩”。一种依靠臂力和腿力结合,来张弦发射的强弩。他的形体比擘张弩大,弩弓长约1。6米,木臂长约70厘米,弓干较厚实,一般由多层木片或竹片复合胶粘而成。弩弓的强度较大,光靠臂力是无法拉满弓的,需要靠臂的拉力和脚的踏蹬力结合来张弦。为 了让腿脚参与张弦,在它的木臂中段,系装有韧绳。张显示,将绳套在脚上,两手拉弦上机扣,站立、坐都可以。战国时期蹶张弩已在战场上出现,它的射程超过830米,在射程内,蹶张弩发出的件都能穿透敌人的胸膛。当时,用这种弩装备的韩国士兵,能以一当百,称雄一时。汉代至明代,蹶张弩有较大发展
汉弩有一石至十石等规格,这些规格的形成表明机械制造标准在汉代已初步确立。弩机上留下了作工、锻工、磨工等的名字。汉代的弩强度按石来划分,其中大约引满一石弩需27…30公斤的力量。而十石弩最强又被称为黄肩弩,大黄力弩。只有十分强壮的人才能使用。
曾经李广被围,李广令士兵们引弓不发,他自己以大黄连续射杀匈奴裨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纷纷被李广的神勇所镇住而不敢妄动,直到第二日,汉军主力赶到,李广军得以解出重围。加之李广射虎的故事,可见李广的神勇和汉代弓弩的利害
有关诸葛连弩的早期记载主要集中在《三国志》及其注释之中。 
《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注引《魏氏春秋》曰:亮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皆出其意,即指诸葛亮的创意、构思、设计,而由他人具体制作。 
《三国志&;#8226;杜夔传》 注引傅玄序曰: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先生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今若马氏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此所以多废也。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石。废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于是安乡侯悟,遂言之武安侯,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此既易试之事,又马氏巧名已定,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后之君子其鉴之哉。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不能过也。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平子虽为侍中,马先生虽给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西晋镇南将军刘弘是中国史载观亮故宅第一人。他曾亲眼见过损益连弩是不容置疑的。 刘弘在观亮故宅时却有物应机,大器无方,通人靡滞,大德不常。……英哉吾子,独含天灵。岂神之祗,岂人之精?何思之深,何德之清。……推子八阵,不在孙、吴,木牛之奇,则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诸葛亮传》注引《蜀记》) 的感叹。 
宋代《玉海》卷一五十《唐静塞弩》条说:张云《咸通解围录》:南蛮有执旗者傅城发静塞弩,贯之。西蜀弩名尤多,大者莫逾连弩,十矢谓之群鸦,一矢谓之飞枪,通呼为摧山弩,即孔明所作元戎也。此资料说的是唐时西南民族中还在使用一种弩,当地百姓叫他摧山弩,据说就是当年的诸葛连弩。唐宋时期,西南民族中涉及诸葛亮的类似传说甚多,可信度较差。
从以上文献中可初步受到以下六点启发:1,诸葛亮曾创制了一种连弩,在当时十分先进。这连弩有两个基本数据,一是能连发十矢,二是矢长只有八寸。2,陈寿给诸葛连弩定了一个性,即损益。后面本文将进一步讨论此问题。3,马均为著名科学家(曾改进前人所造织绫机、百戏木偶,曾再次发明已失传的指南车、发明翻水车),当他看见诸葛连弩时,首先是大赞其巧,可见它与以前的连弩实有大别,其次是认为还可演进为连发五十矢。希望朝廷立项,让他试验并推广,结果未引起重视。这就为后人研制诸葛连弩提供了极重要的线索。4,傅玄(217……278)为魏末晋初的 的著名思想家,官至荼骑常侍,封子爵。他认为,马氏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从侧面可看到对诸葛连弩的高度评价。5,傅玄还认为:马先生虽给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对朝廷未能批准马均立项,重新研制诸葛连弩感到非常遗憾,甚至非常气愤。这或许是诸葛连弩在诸葛亮身后不久就失传的主要原因。6,刘弘身为大将军,对兵器非常熟知。弩机的发射功能由二矢齐发,到三矢齐发,再到十矢齐发,只是量的变化,无质的飞跃。从战国至晋,二矢或三矢齐发连弩已广泛使用了几百年,刘弘应为司空见惯。而刘弘看见诸葛连弩时,却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称其为神弩。这说明诸葛连弩是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的弩种
三国小贴士 东汉之关税
更新时间:2008…6…26 0:48:46 本章字数:495
关税
在汉代,关税属于通过税性质。包括内地关税和国境关税两种。内地关税是指对通过主要关卡的货物的征收;国境关税则是指同匈奴等民族通商贸易所征的税。
秦汉以前,设关的主要目的是检查行旅货物,以纠察违法行为。但是关卡之多,为各国商旅所不便。秦统一全国,为商业交往开通了道路。汉初,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使“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以沟通各地财货,活跃城乡经济。文帝时,把关也撤掉了。景帝四年春,因吴、楚、赵、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联合发动叛乱,又复置诸关,但没有说明收税之责。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才有明文记载,在武关设官收税,不过税率不高,所收的钱,也不列入国家财政,仅供“关吏卒食”,所以财政意义不大。发展到东汉,关税日显重要,征收也较繁苛。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歪上台时下了一个诏文,指出关津加重征税,于商民不便,今后要减轻关津之税,恢复十一税率。可见,东汉末年,关税税率已超过百分之十。至于同匈奴设关贸易,主要是为维护民族关系,是否课税,如何课税,税率高低,有无优免,等等,史籍没有记载。
三国小贴士 冠礼
更新时间:2008…6…26 0:48:47 本章字数:1744
是一种为了增强到年龄的年轻人的自负心和责任感而举行的仪式。在古代礼仪中把男人的**仪式叫做冠礼,是结发髻,戴冠的意思;把女人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