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之世》第407章


炊烟袅袅升起。越国士兵们排着队站在那一口口稀汤挂水的锅灶前。眼巴巴的看着锅灶上冒起的热气。嗅着那饭熟的香气。不断的吞咽着唾沫。
就在这时。皋如领着一队士兵走上山来。皋如旁边一个博带高冠的大夫。佩剑挂玉。步履沉稳。他身后的两排扈兵步伐矫健有力。远远看去便不是越国疲饿的士卒。
勾践立刻起身。站在路口向山下望去。一会儿。那些人走到近前。皋如叫道:“大王。吴国使节……郁……郁平然大夫到了。”
勾践连忙整整衣衫。故作恭驯的走过去。长长一揖道:“东海罪臣勾践。见过上国使节。”
郁平然往中间一站。淡淡的瞟了他一眼。缓缓展开一副黄绫的帛书。高声宣读起来。四下的越军士兵虽在饥饿之中。更在意的是那碗能填饱肚子的热粥。可是吴国使节的到来。决定着他们是生是死。是否继续过这生死两难的日子。是以人人在意。都纷纷拥上前来听讲。便连将领们也顾不上呵斥他们遵守上下尊卑的礼节了。也如他们一般挤在人群之中。
“勾践野心勃勃。寡人讨伐公子光时。勾践便引兵入吴。从中渔利。俟后。向寡人乞罪。念及吴越世代友邦。寡人释其罪过。蛇门外。寡人亲送勾践还国。勾践信誓旦旦。向天的鬼神盟誓。但的生还。永生不负。与吴永结友好。若违此誓天的同诛。
继而。东夷生乱。寡人率兵亲征。勾践蛊惑君王。勾结楚国佞臣费无忌。违誓伐吴。攻我姑苏。贼子野心。昭然若揭。如今勾践兵败。将罪责尽数推卸于其亡父允常。是为不孝;自毁誓言。是为不信;以臣伐君。是为不忠;以弱攻强。是为不智;反复无常。是为不义。似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无耻之徒。何胆敢与寡人议和。何颜存活于世?
故勾践乞降之议。寡人不准。勾践离吴。曾于姑苏蛇门外对天盟誓。若违永结友好之誓。天的共诛。寡人乃天之子。上承天意。代天行诛。以昭正义……”
勾践未曾听罢。便已脸色苍白。浑身簌簌发抖。他悲愤的嘶声叫道:“吴王……吴王怎可如此?勾践诚心乞降。七千士卒苦候东阳山上。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如今……如今已战力全无。吴王此举。是趁人之危啊。还谈什么替天行道?”
郁平然并不理会两旁越军士卒的骚动。他将手中帛书徐徐卷起。对勾践皮笑肉不笑的道:“我吴国大王行王道之师。岂会如你一般龌龊无耻?稍候。我吴人会运粮上山。所运粮草足敷你们山上人马三日之用。三日之后。正午时分。我吴国大军奉王诏攻山!告辞了!”
郁平然说罢把袍袖一拂转身便走。勾践伸出一只手。指着他的背影。也不知想要说些甚么。讷讷半晌。终于无力的垂了下来。四下将士脸上俱是一片灰败。整个山头死一般寂静。唯有几只乌鸦在他们头顶聒噪不已……
P:继续码下一章。争取今天发上来。求月票。推荐票支持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91章 吴越合一
第21章吴越合一
荆林站在会稽城门口,迎来了重兵拱卫下的少宰范蠡。
范蠡比郁平然晚到了一步,因为他领命之后,先去了一趟任家堡,此番前来,他身边带了一个不到三岁的小娃娃——勾践之子姒与。
会稽大牢内,牢门一开,里边关押的人便像受惊的兔子,使劲地往墙边挤,似乎那样外面的人便看不到他们,抓不着他们了似的。
这间牢房内,关押的都是越国王室成员。越国王室并不兴旺,男丁一向单薄,大王允常一脉,更是只有勾践一个独子,这些王族成员,都是早几代的王室公子后代,王室别支旁系成员,为了保障君权,他们只有封禄而无实权,早已远离了朝政。几代下来,这些不问政事的王室成员不过是些胸无大志的富家翁而已,如今被抓进牢中,不知几时便会被砍头,他们惶惶不可终日,整日想的只是自己若不是生在公室王族之家那该多好。
范蠡和荆林踱进阴森林的牢房,两排侍卫冲进来,毫不客气地把那几个看起来毫无王室气派的男人擒到面前。几个男人老的老,小的小,年轻的也是一脸酒色过度的模样,他们匍匐在两位大人脚下,像被折断了翅膀的鹌鹑。
“咳,诸位……”
范蠡刚一开口,那领头的白胡子老头便身子一颤,叩头如捣蒜地道:“大夫饶命。将军饶命,我……我等虽是王族。却一向不问政事,允常父子所为,实与我等无关啊。”
其他人立即随之磕头,范蠡不由语气一窒。荆林指指脚下仆伏着还在磕头地几个人,苦笑着道:“少宰大人。允常父子也算是一代枭雄,本将军也没有想到……,似他们这般模样,还需要少宰大人多费唇舌吗?”
范蠡也不禁苦笑,想了一想,他才放缓了语气说道:“你们起来,本大夫并没有伤害你们的意思。允常父子倒行逆施,欺犯我王天威,与你等无涉。如今允常已死。勾践不日就将被我吴国大军剿灭。本大夫来见你们。是想同你们越国王室子弟,共商越国今后地前程与归属。”
那几个越国宗室仓仓惶惶地爬起来。老头儿透着几分奸诈的小眼睛眨了眨,一脸讨好畏怯地道:“未知大夫有何吩咐。我等……无有不从。”
范蠡笑笑。说道:“吴越之间。久起风波。我王仁慈。想出一个能继越王后嗣。延越王宗庙。又能从此永消吴越两国再起兵戈地办法。还望各位越王宗室能起而响应。共赴大举。”
几个越国宗室战战兢兢互相看看。还是由那老头儿壮起胆子道:“请大夫吩咐。”
范蠡笑容一敛。正容道:“我吴国大王庆忌。因勾践违誓伐吴。已然决定取消越国国号。并越于吴。从此吴越成为一家。永消兵戈之争。越之立国。起于夏朝。为恐禹祭之绝祀。帝少康乃封其庶子于越。建国纳赋。以宗庙祭祀之费。
无余传世十余代。末君微劣。不能自立。转从众庶为编户之民。禹祀已绝。又十余代。有人自承禹王之后。重修前君祭祀。重复禹墓之祀。为民请福于天。以通鬼神之道。因祀封立。承越君之后。复夏王之祭。号曰无壬。
无壬生无择。无择专心守国。安心奉祀。不失上天之命。自此代代相传。直至今世。越国久远。历夏商周三代。亡而复立。绵延不绝。盖因其使命是为祭祀上古先贤禹王灵寝之故。
我王悲天悯人。不忍禹王宗祠无守。后续无祀。故而决定立勾践之子与为会稽君。专司祭禹王事。诸王族宗室当倾力扶持。确保禹王香火无失。会稽君之职。代代相传。若与一脉决绝嗣。便从诸王室中择子弟以续之。总之。吴国存世一日。禹王祭祀不绝。诸位宗室王族。自此奉会稽君于上。专司帝少康所遗使命。奉祀于禹王陛下。你们可愿意吗?”
几个越国宗室连连点头,如小鸡啄米。范蠡短短几句话,从越国之始说起,软硬兼施,端得厉害。年轻些的还不明白,那年老的越国宗室王族虽然昏庸,只不过是缺少勇气和胆量,但是人老成精,诡诈机敏却在,完全听得出范蠡地弦外之音。
范蠡先点明了越国立国的原因:是当初夏帝少康为了祭祀禹王,派庶子无余赶到越地,天长日久,聚民成邑,继而建国,这就是越国立国的根本原因,也是它能历夏商周三代,迄今一千六百多年仍能存世的主要原因。因此只要祭祀大禹的使命仍在,那么越国存不存在并不重要,你们的祖宗交给你们的唯一使命还在进行。
然后又讲无余传了十几代后,穷弱的越国已经灭亡,无余后代子孙已被当时的商朝帝王贬为编户平民,禹王之祀,包括越国宗室在那时便已断绝了。又过了十余代,几百年之后,趁着天下大乱,无人顾及贫瘠地原越国领地,这时突然有个自称叫无壬地人跳出来说他是无余地后代子孙,要重修禹王之墓,延续无余香火,于是越国的百姓因为对大禹地爱戴,便拥戴他为王,重新建立了越国。
由于他建国之后安份守己,老老实实地祭祀大禹,从来没有什么野心妄想,这才一直传到了你们现在。言外之意,越国早就亡国,再亡一次也没甚么了不起。你们自称是大禹王的后代,藉禹王之名重建了越国,可那已是在真正地越国亡国几百年之后的事了,你们是真地禹王后裔,还是假托其名。那就只有天才知道了。
要是你们给脸不要脸,那么这件事便可拿来做做文章了。只要证明当初那个自称无壬地人根本不是无余的后人。你们也就没资格奉祀禹王了。到那时把你们搓扁了揉圆了,就全看我们地心情了。原来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