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第147章


“皇上在外打仗,皇后此举,也是为了稳妥起见。对了,听说皇后已经派人押解彭越回京,看来彭越这次也麻烦了。”
“咳!”刘常满心里有些懊恼。这么看起来,阿妈吕雉的执政水平,确实和历史上记载的一样,很不怎么样呀。
韩信明显是刘常满手下最重要的将领,乃是一个可以以一当十的名将,就算是将来刘常满当了皇帝,也得拿他来和丰沛故人集团达成平衡——刘邦可不就是这么做的?看看真正掌兵权的人物,除了樊哙、曹参、周勃外,就是商、秦莹、陈希,正好达成平衡。
刘常满确信,只要把韩信牢牢抓在自己手里,那天下不管谁想造反,都得掂量掂量!
想想当初与韩信对敌的人们吧,魏王豹、河南王申阳这种水平的就不用说了,武安君陈馀、齐王田横,甚至连战神项羽、匈奴大单于冒顿,个个都败在他的手里,韩信这把快刀的锋利程度可想而知。
这固然是一把有可能割伤自己的快刀,但更是一把威慑心怀不轨的人们的利刃。这样的人才,值得花十倍的力气抓在自己手中。
想想吧,就算是花了十倍的力气,但一个韩信,就有可能镇住几百上千个想造反的人们!
不说韩信,就说那彭越吧。那是个成精的人物,本来人家就没有造反的意思,被人诬告后贬为庶民,还罚迁蜀地,这惩罚已经不低了,可人家彭越没说什么。
为什么?因为彭越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这样下场对于自己来说,已经算是很好的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伴君如伴虎,这是规律。
正因为彭越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老老实实的随刘邦处置;而刘邦也不为已甚,总算是饶了他和他全家的性命,并没有赶尽杀绝——毕竟彭越也六十多的人了,还能活几天呢?就让他芶延残喘着吧!刘邦肯定这么想的。
可吕雉的水平,明显不到这个境界。刘常满估计她的意思,分明是准备把彭越召回长安杀掉。
这么做有什么用处?除了逼得天下诸候一股脑起来造反之外,别的一点好处没有!
“备马,去未央宫!”刘常满高叫道。
未央宫中,萧何苦着脸站在吕雉身边,看着底下被五花大绑的韩信。
“萧大哥,没想到,当初举荐我的是你,如今诱我进宫,要杀我的也是你呀!”韩信望着萧何,微微一笑说道。
“少废话,韩信,有人告你和陈希勾结谋反,意图不利于我和太子,因此我这才让萧丞相把你带进宫来。武士何在?把韩信押下去,斩首来报!”吕雉喝令道。
“皇后,大王可是说过,我就算真是造反,也可免得一死的!我府里有皇上御赐的金牌,留候可以为证!”韩信挣了一下说道。
“皇后,此事我也有耳闻。另外,此事没有通知太子,毕竟他才是关中大将军,我们擅杀他麾下的大将,这恐怕……”
“怕什么!有我呢,来呀,给我押进钟室斩首!”吕雉喝道。两个武士一左一右挟起韩信,就往钟室走去。
“何人敢夜闯未央宫?啊,原来是太子殿下!”气氛最为紧张的时候,殿外武士突然叫道。
“阿妈,这韩信是真有免死金牌的,我看他这颗人头就暂且寄下吧?来人哪,把这韩信押回槐里,待我审明后处置!”刘常满笑嘻嘻的说道,然后一挥手,身后跟着的几个蛮兵便将韩信架起,抬出了长乐宫。
“对了,阿妈,彭越已经到了汉中,我已经移命汉中将军,把彭越押送廷尉大牢,待我审理明白,再交由阿妈处置,你看如何?”刘常满又笑道。
“…………………”吕雉呆呆的看着儿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四卷 长乐未央 第二十六章 平藩(二)
更新时间:2008…9…21 0:43:28 本章字数:3555
在刘邦平藩的过程中,刘常满这才深深的理解了这些在的意义。
中国太大了,虽然汉朝的时候,面积还远不象今天这么广袤,但对于当时的交通条件来说,中国,实在还是太大了。
难怪欧洲一直到中世纪时候,都还是几百个小王国公国在那里混杂着;难怪春秋时候,一个中国地面上就有一千多个诸候国,难怪老庄二人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去。
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当时的条件来讲,说不定真的是小国寡民的状态,更适合百姓的生活——请注意,是百姓的生活,老子庄子两人,才是真正的人本主义者呀,刘常满心里暗叹。
中国太大了,从长安发出的政令,传递到辽东,足足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中国太大了,哪怕都是华夏子民,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大不一样。
正因为如此,对于中国不同的部分,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统治。也正因为如此,“封建”制度,也就是为臣子诸候封土建国的统治方案,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我们绝不可以小看古人的智慧,小学生作文上常出现的“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吗?”的疑问,不过是小孩子口无遮拦罢了。
当然,随着狭义上的“中国”“华夏”地区越来越融为一体,对于北到长城,西到大散关甚至是玉门关,东南两个方向到大海的广大范围内,逐步的完全实行了中央集权,但对于其他地区。也就是所谓地“藩国”。依然采取封建制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封建制度下地王国,有些类似于今天的“高度自治”地区。直到清朝。蒙古、青、新疆、高丽、安南等藩国,都还是标准的“博格达汗”“大可汗”属下地封建王国,属地方高度自治的藩国。
当然,可能人家高丽棒子会找出论据,说乾隆是接受了高丽的封号才能当上的中国皇帝的,这就不得而知了。
二千年后的清朝。尚且有这许多藩属国,更不用说二千年前地汉朝了。
汉朝建国后,刘邦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在地方设置了十余个诸候王。这一来是迫于形势,二来呢,各地也确实需要诸候王来坐镇,比如说燕国吧,它处在胡汉混杂的地域。完全使用汉朝廷的制度,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臧荼被灭后,刘邦立即封了新的燕王卢绾。
基本上来说。汉朝廷在开始的数年之中,天下四十余郡中。汉直属的只有十几个郡,其余地全都封给了诸候王们。
那个时候,是为了保持时局的安定,也为了酬谢诸候的功劳,最关键的是,要顺应人心。
人心这玩意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它地力量却是极大。没有了人心的支持,刘家不过父子数人而已,能做得成什么?
因此刘邦很明智地在得了天下之后,按功行赏,分封了十余位诸候。
但所有的这些诸候国,除了国相以外,其余的事务都完全由自己掌握,包括人口、税收、军事等等。可以说,从分封那一天起,刘邦就为汉树立了十余个潜在的敌国。
那些偏远的地域,如长沙、中、东越、闽越、瓯越、崖山等倒也罢了,唯有地处中原腹心地带的梁赵韩楚淮南诸国,刘邦是万万容不得他们存在的。
因此,先从军事实力最强的楚王韩信着手,刚刚分封还不到一年,便立即把韩信的爵位削掉,国分为二,封给了刘交和刘贾两人。
接着是韩王信,接着便是赵王张敖,然后又轮到梁王彭越。
记得在历史论坛上,有人说刘邦不如宋太祖赵老大,不懂得杯酒释兵权,用和平方式解决这些功臣。
真正到了汉朝,刘常满这才明白,这些话纯粹是狗屁。
赵老大所以能杯酒释兵权,那是因为他释去的,是自己直属部下的兵权;而对于刘邦来说,自己直属的这些部下,要释兵权连“杯酒”都不用,一句话下去,属下就得乖乖交上兵权。
那些诸候王和刘邦根本就是“敌国”,他就是再大能耐,能去和平拔掉“敌国”的兵权吗?让赵老大闲着没事儿的时候,去弄杯酒释一下北汉、南唐的兵权试试?
刘邦在平藩上的决心早就下定,而且埋伏在各藩国的内线也早就由陈平安排好,因此平藩的时候,下手又快又准,象韩信、彭越这些军事能力强大的,更是出其不意的就将他们捉到京城,然后宣布处理结果
不过原本,刘邦是没准备平灭赵王张敖的,毕竟自己才嫁女儿给人家两三个月不说,这个张敖平素也是个谨慎的,本事嘛,也不算大,只比卢强那么一点点,几乎可以排除他造反的可能性。
毕竟,随便派一个樊哙、周勃这样的将军就能平灭的诸候王,他想造反,那还不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脑袋么?就算刘如意当了皇帝后,刘常满、韩信、吕泽这样的他驱使不动,但商、周勃、灌婴等人,还是肯出力的。

可因为想换太子的事情,刘邦和陈平匆忙间改变了目标,本来应该拿先拿下彭越、布后再考虑赵王张敖的,结果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