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贤后》第74章


美丽女子,她嫁给自己已近两年,至今尚未及笄。
却已跟着李家一同承受了无数风雨,不管处境多么艰难,她口中都不曾吐出半句怨言,只坚定不移的站在自己身后,默默的帮他打理一切,让李家儿郎们没有后顾之忧。。。。。。
五月底,圣驾离开洛阳,长孙小娘子和长嫂郑氏一同送夫君出门,郑氏的儿子承宗和闺女淼淼也都跟着出来了。
淼淼只差两个多月就满三岁了,李承宗已经五岁,李建成与郑氏感情甚笃,在家的时候与孩子们十分亲近,孩子也非常喜欢他,尤其是三岁的淼淼,特别粘父亲。
三岁的淼淼眼见父亲要离开,小嘴一扁,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边哭边朝李建成伸手:“爹爹,爹爹不要走。”
李建成鼻子微微一酸,转身回抱了闺女一下,狠心转身跳上了马背,跟上弟弟的坐骑,李承宗的声音在他背后响了起来:“爹爹,你早些回来,我和阿娘还有妹妹在家等你。”
“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等李大郎和李二郎的身影消失在视线的尽头,郑氏一手牵着一个孩子,眼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皇帝喜怒不尽,对群臣多有猜忌,尤其是对李家之人,郑氏身为荥阳郑氏出来的嫡女,自然不会对此一无所知。
“以他们的本事,我相信都能平安无事,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帮着打理好后宅。”长孙小娘子轻声道了一句。
“弟妹说得不错,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打理好后宅,不让他们分心,再过几天,元吉和智云都到假期了,应该会回来住两天,咱们得提前给他们准备些好吃的。”郑氏很快擦干眼泪,笑着接过话头。
因这一次圣驾北上,有些份量的人都被皇帝带在身边,如齐王杨暕,如意公主,义城公主夫妇等都跟着去了,没有了这些人在,一般人想为难长孙小娘子他们,却是不够份量。
一时间,长孙和郑氏在洛阳的生活倒是颇为平静,倒是元吉这娃眼见父兄都不在洛阳,没人管,两日沐休假,回到家中,立即撒欢的到处野,被两位嫂子抓住狠批了一顿。
元吉虽然顽劣,对两位嫂子却颇为敬重,被抓住狠批,也不敢回嘴,缩着脑袋乖乖受训,两日假后,就和李智云一同回了西营。
不说洛阳这边的事,但说隋炀帝出宫之后,一路北上,六月中,圣驾到达太原,因天气炎热,隋炀帝没有继续行前,停在汾阳宫避署。
太原是李家的祖籍,皇帝在此避暑,李渊又在此之前受封了山西河东尉抚大使一职,李家父子在这里倒是过得如鱼得水。
七月已亥,淮南人张起绪聚众数万,举兵为盗,傲啸山林。
这事很快传到帝驾这边,只不过近年来因隋炀帝不管不顾,一味打仗,导致民不聊生,天下匪患四起,落草为寇的人越来越多。
皇帝为了避免心烦,很不喜欢听这类消息,为此,这种小规模的匪患报到了朝臣们手中,却没人报到帝驾前。
不久,光禄大夫、左御卫大将张寿卒,张寿此人在历史上虽声名不显,却颇受炀帝宠信,隋炀帝听闻他的死讯,特旨派兵护送回其灵柩及家人回祖宅,给于厚葬。
时间忽忽而过,转眼到了八月,天气转凉,炀帝准备巡北塞,有臣谏言,突厥近年来动作频繁,不复往日恭敬,望陛下三思而行。
刚愎自用的炀帝自然听不进去,通知宇文述,摆驾出行,为了确保安全,命李渊父子留守太原待命,同时命齐王杨暕留在后方待命,以策万全。
八月末,圣驾临近雁门关,突厥可汗始毕非但没有如往常一样,早早前来觐见皇帝,反召集众将商议,企图谋袭圣驾。
于开皇十九年,远嫁突厥的义成公主得知此事,心焦不已,冒险给隋炀帝送信,让皇帝銮驾万不可入雁门关,最好尽快离开太原。
年初刚受过突厥使臣朝贡的隋炀帝自然不信始毕可汗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公然袭击自己,为此,大赤赤的让自己的銮驾进入了雁门关。
九月初,天子銮驾到达雁门关不过数日,始毕可汗便率领二十万大军,以风雷不及迅耳之势突袭雁门关,恭占周边三十九城,将天子銮驾团团围住。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在秦赵长城数百里长的一个个关门当中,雁门首屈一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坚屏依句注,固垒托雁门”的说法,为众兵家所赞同。雁门关,犹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将北来的冷风寒土,拒之于外,也使寒漠中生存的突厥,冷却了些许南侵的热血。
雁门共有四十一城,其中三十九城都已被突厥攻破了,只剩下雁门城和崞县。隋炀帝被围在雁门城,城中共有军民十五万人,粮食只够支持二十余日。
炀帝这才后悔没有听主成公主和众臣的劝谏,可此时悔之已晚,他一边与众臣商议退敌之法,一边试图派人与外界联系,希望外界兵马尽快前来勤王。
第一百章 世民扬威(上)
雁门关发生这么大的事,突厥调集几十万大军猛攻雁门关,围困銮驾,即便皇帝不往外送信,外面得到消息的人也有无数。
别人暂且不说,被隋帝留在崞县的齐王杨暕和山西河东尉抚李渊都得到了消息。
齐王杨暕手上仅有三万兵马,崞县亦属雁门关四十一城之一,但崞县地势险峻,地盘也不大,易守难攻,离雁门城尚有一段距离。
让他带着这三万兵去,直接冲向雁门关勤王,他既没有这样的勇气,也不认为自己有这样的能耐,不过此人被喻为最像隋炀帝的嫡皇子,确实有些本事。
他没法亲自前去雁门关,却也没有放任亲爹的安危于不顾,他一边在此筑堡,以备接应皇帝,一边设法将皇帝送出来的求救信,呃,确切来说是皇帝亲书的遣兵令,即任何接到此信的兵将,皆应设法以最快的速度前去救驾勤王的令信,以最快的速度分送雁门边周边的各地将领。
其中左屯卫大将军云定兴和王世充,都收到了这张遣将令,其中又以云定兴手中的兵马最多,离雁门关最近。
云定兴手上有八万大军,再加上其它地方闻风而来的兵马,只要炀帝那边能多撑一些时日,雁门关之困当可解之。
不说杨暕这边的动静,但说出任山西河东尉抚的李渊,他上任才几个月,手上掌握兵马寥寥,想前往雁门关营救皇帝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可眼睁睁看着皇帝被困也不行,若皇帝一旦有什么意外,朝廷还不知会生什么样的乱子。
朝庭若是乱了,单凭李家父子现在的势力,尚不足自保,李渊懂这个道理,跟在父亲身边的李二郎自然也懂。
他略一思量,跑到父亲面前请命,决定只身前去营救皇帝。
“二郎,你,你有何良计?”李渊吃了一惊,儿子勇气可嘉,可若没有良策,他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儿子前去送死。
“父亲,左屯卫大将军受命,正在赶往雁门关的路上,去年儿子随陛下东征的时候,正好在云将军麾下服役,和他有一定交情。”
“儿子这就前去投云将军的部队,和他一起前往雁门关。”李二郎开口道。
“二郎,那云定兴是个一心只会钻营的小人,他能出任大将军之职,多半靠着会拍马溜须,单凭他怕是救不出陛下。。。。。。”李渊惊道。
云定兴这个人在朝稍有身份的人不知他的可不多,他本是前太子杨勇的岳父,以他的身份,竟然能成为炀帝委以重任有宠臣,仅此一点,足可见得此人有多么的龌蹉无耻。
“父亲,云定兴此人人品不怎么样不假,但本事还是有一点的,不然,单靠龌蹉无耻,怎能立于朝堂十数年而不衰呢?父亲请放心,儿子心里有分寸。”
“儿子随军勤王,若能建功,相必能让陛下消除对我李家的的猜忌和不满,一旦陛下能消除心中对父亲、对我们李家的隔阂,让父亲长驻太原,让我们兄弟几个都离开京都。。。。。。”
“咱们一家人就不用像现在这般战战兢兢的过日子了。”李二郎迎着父亲的视线,一脸坚定的接口道。
“二郎。。。。。。”李渊看着年方十七的儿子,面色复杂内疚又忐忑。
李二郎告别李渊,耗费了两日时间,赶上了正在朝雁门关进军的云定兴,李渊说云定兴是小人确实没有冤枉他,他虽受了王命,不得不前来雁门关勤王。
可行动却极为消极缓慢,他不认为单凭手上这几万人能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