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贤后》第100章


李建成微微皱了皱眉,可这四周都是人,他不好多问,秦王身边属臣杜如晦也瞧见了元吉的脸色,心头无端一紧,不过此时此景,却是容不得他多说什么。
秦王打了这样的大胜仗,论功行赏自是免不了的,不过这个仗实在是胜得大了些,封赏皇帝还需和大臣们细议,不可能当时就下来。
高祖亲自将秦王迎进宫,并让大理寺将王世充和窦建德等人接了过去,又询问了几句洛出城的现状后,就让他回府歇息了。
李世民回到王府的时候,长孙王妃带着他的三个儿子,和一众姬妾们迎到了门外,李世民看到妻儿,只觉一颗野马般的心顿时安静下来,心头充斥的都是满满的温情。
他一步从马背上跃了下来,疾步来妻子面前,伸手轻轻握住她的手,一脸深情的看着她开口:“观音婢,我回来了。”
“回来就好,这是我们的另一个儿子,还未取名,等着你回来取。”长孙王妃俏面微微一红,她悄然挣开丈夫的手,转身从丫环手上将去年十月底刚生的儿子接了过来,开口道。
“又是个儿子,好,我李世民此生之愿,唯希我大唐江山永固,国泰民安,天下百姓不再流离失所,人人都能有够饱饭吃,这孩子就叫李泰吧。”李世民伸将手儿子抱了过来。
刚刚八个来月的李泰从未见过父亲,再加上李民刚刚征战归来,身上的战袍还没脱下来,血腥杀伐之气甚浓,李泰受此一冲,顿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长孙王妃见状立即伸手将孩子接了过来,李世民怔了一怔,再低头看了看身上的盔甲,顿时明了。
长孙王妃将孩子交给身边的乳娘安抚,将躲在身后的李承乾和李恪牵了出来。
李承城已经两岁半,李恪也只差三个来月就两岁了,长孙王妃将他们牵到李世民面前,蹲下身体笑着对他们开口道:“来,叫父王。”
李世民离家已经一年,他离开的时候,李承乾才一岁半,李恪更是不到一岁,这个年纪的孩子尚不具备太多记忆,为此,两个孩子对李世民已经没啥印像。
此刻听得长孙王妃的话,两娃歪着脑袋打量着李世民,并不开口,杨侧妃见状心头有些发急,可这个时候,她却是不便说什么。
就在众人以为两娃不会叫人的声时候,两个孩子却同时开口唤了一声:“父王。”
“哟,你们还认得父王。”李世民呆了一呆,紧接着却是大喜过望,一手一个,同时将两娃抱了起来。
“父王,你身上好臭。”李承乾大了李恪近八个月,口齿更伶俐一些,他被李世民抱进怀里,闻着他盔甲上的血腥之气,不由皱了皱鼻子,李恪则抱着李世民的脖了咯咯直笑。
“你这臭小子,小小年纪便嫌弃父王,小心我揍你,倒是恪儿,小小年纪就懂得欣赏为父身上的沙场气息,看样子日后也是一员猛将。”李世民闻声忍不住瞪了大儿子一眼,紧接着又夸了一直抱着他脖了咯咯笑的次子一句。
第一百三十五章 受封天策上将(上)
李世民抱着两个儿子打趣了几句,就将他们交给各自的乳母,随王妃一同进了锦笙园。
进锦笙园后,他脱下盔甲,洗漱完毕出来,喝了一盅长孙给他备好的汤,就抱起王妃进了卧房,足足折腾了个把时辰,才心满意足的鸣鼓收兵。
长孙王妃被他折腾得脚酸手软,几乎不能动弹,只能瞪着一双明媚的大眼,又羞又恼的瞅着他,李世民被她瞧得心头一荡,刚刚鸣鼓收兵的某处又有昂扬之势。
长孙眼见他瞳眸渐深,吓得连忙开口道:“二郎,瞧外面的天色差不多到用晚膳的时间了,我们赶紧起身用膳吧。”他们到床上的时候,还是申时中左右,现在看外面的太阳,估计都快到酉时末了。
说毕,便准备起身,只是此时浑身酥软,身体刚抬起一半,竟又倒了下去,李世民见状目中的笑容深了几分:“观音婢,今个儿为夫来伺候你沐浴更衣。”
深知他狼性的长孙王妃哪能同意,可她的抗拒尚未出口就被堵了回去,李世民狠狠亲了她一口,才抬头吩咐人备水,等水备好后,便抱起长孙王妃去的洗漱室。
沐室中的涟漪不必多叙,总之,等他们梳洗好出来,天色已经黑了,丫环们见他们出来,立即将晚膳摆了过来,长孙王妃只觉得两腿走在地上都有点飘。
李世民见状直接动手将她抱到餐桌前,丫环们都很有眼色的退了下去,李世民舀了碗汤放到妻子面前,笑着开口道:“来,观音婢,你没有力气为夫喂你。”
长孙王妃又羞又恼的拍开他的手,并狠狠瞪了他一眼,不再理会这个到了床上就像狼一般凶狠的家伙,拿起勺子慢慢的喝起汤来。
李二郎受了妻子的白眼,也不着恼,他自己舀了碗汤,几口喝了下去,才接着开口道:“观音婢,你得体谅体谅我。”
“我一个年轻力壮的男人,在外打了一年的仗,连荤腥都没沾过,如今好不容易归来,娇妻就在眼前,若我还忍得住,我就不是男人了。”
“。。。。。。”长孙王妃。
长孙消耗的体力实在有点多,用晚膳的时候,不仅多喝了一碗汤,还多吃了半碗饭,吃完之后,终感觉力气回来了几分,夫妻俩用完善后,携手出去花园散步消食。
七月的天气白日里仍甚为炎热,晚上却已有了几许清凉,锦笙园的位置得宜,南北通透,夜晚更是极为舒适。
两人在花园里散着步,长孙王妃看着丈夫那明显黑糙了不少的面颊,再想起不久前袒露在她的面前的胸膛和后背上的伤疤,心头微微一疼。
她伸出手,轻轻抚了抚丈夫的面颊:“二郎,你在外打了这么久的仗,如今中原大势已定,以后没事就少出去些吧。”
“嗯,我身上的功劳已经够多了,以后没什么大事,尽量不再出去,这样,也能让父皇和太子长兄安心。”李世民轻轻握住妻子的手,轻嗯了一声。
长孙王妃没有接话,丈夫未说完的话她懂,自古以下,天家无子这话并非说着玩的,丈夫的功劳就目前的大唐来说,已无人能出其左右。
若他是太子也罢了,但他只是个王爷,一个功劳比皇帝和太子还大的王爷,这意味着什么,没有人会不懂。
“二郎,你这次打了这么大的胜仗,赏赐只怕不会少,若是一般的金银珠宝也就罢了,若是再加封官爵,你能拒就拒了吧。”想起这些,长孙王妃眉宇间不自觉的染上了几分忧色,她沉默了许久,口中才道了这么一句。
“这怕是不行,不管什么封赏,既是我该受的,父皇愿意给,我就不会推,若是过份的谦虚,反容易让他们多想,以后没仗打了,我尽量少揽军权就是。”李世民摇了摇头。
他虽无与太子争锋之心,却也不会甘于做一个闲散王爷,他想做的是周公,为此,应该归自己得的东西,他是不会故意推拒的。
长孙王妃闻声心里的忧虑更深了几分,不过深知丈夫性格的她却聪明的没有再开口,随着夜色渐深,夫妻俩没再多言,回屋休息不提。
次日一早,李世民刚用过早饭,就有侍卫来报,说杜如晦过来了,李世民一听,立即迎了出去,将杜如晦带到书房。
“杜参赞这般急匆匆的来找我,可是有什么事?”进入书房之后,李世民一脸惊讶的看着他开口。
杜如晦自太原起兵开始就跟在李世民身边,与房玄龄一左一右,一谋一断,这几年可谓是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
昨日回朝的时候皇帝就给了东征的一应将领数天假期,若无事,他不会这个时候跑到秦王府来。
“臣来找王爷是希望王爷尽快上书,给齐王殿下请一份功,我的意思是单独再为他请一份功。”杜如晦道。
李世民听得眉头一皱,元吉随他一起攻打洛阳,现洛阳大捷,自然少不了他一份功,杜如晦的意见显然是让李世民帮他请一份,他单独指挥战役胜利的功。
可是李元吉在洛阳指挥的那一仗在李世民看来实在算不得功,若非看在他是自己弟弟的份上,他早军法处置了,现杜如晦还让给也请功。。。。。。一时间,李世民差点以为自己的听错了。
“你是担心我若不给元吉请功,会惹来他的嫉恨,同时也会惹来陛下和太子的猜忌么?”不过自刘文静事件之后,以前甚少考虑政治的李世民在这方面已经变得成熟了不少,很快就听懂了杜如晦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