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贤后》第112章


高士廉当年被贬离东都的时候,是独自一人前往,他的妻妾子女、母亲都留在东都。
李唐进驻长安之后,高家也跟着搬了过来,只不过高家现除了高士廉之外,只有高履行在李世民的军中挂了一个七品武职。
高家人为了避免外人说他们依仗秦王府骄奢淫逸,只凭着自己的能力置办了一栋普通的三进住宅,其它不属于他们应得的馈赠一概不受。
李世民和长孙王妃劝了几回,可高家上下一致坚持原则,认为有多大本事享多大福,不属于他们份内的东西坚持不受,长孙和李世民也不好勉强。
现高士廉回来了,以他的资历,此次回来至少要受封五品官,换个大些的宅子算是情理之中,不用理担心惹人闲话。
“这事等舅舅回来之后,我们听听他的意思吧,二郎,你知不知道舅舅具体哪日到京?他能赶回来过中秋节么?”长孙王妃听得一怔,心头一暖,不过深知高士廉性格的她并未立即同意,准备等高士廉回来后,问过他的意思再做决定。
“应该能赶回来,观音婢,你不用这么紧张,舅舅他一切安好。”李二郎瞧着妻子那紧张又迫切的模样,既心疼又好笑,手腕微微用力一带,轻轻将她拉进怀里。
“二郎,你不知道,舅舅他,他对我,对我哥哥和阿母,真的比许多人家的父亲还要好,如果没有她,我、哥哥、阿母能不能活到现在都两说。。。。。。”长孙王妃靠在丈夫怀里,忽然落下泪来,
与舅舅分别的这九年,前两年还有书信来往,自李唐坚起反旗之后,高士廉大概是不想引人注目,连书信也断了。
长孙心里极为担心挂观念,可李家现在身份不一样,她再多的挂念也只能压在心里,不好表露出来,此刻突然听闻他的消息,心里的情感再也压抑不住。
“我懂,我都懂的,观音婢,在我心里,高家舅舅也是我的亲舅舅,我很感激他把你和辅机都教导得如此出众,我和你一样的挂念她,感激他。。。。。。”李世民轻轻拭去妻子脸上的脸水,将她拥得更紧了一些。
武德五年八月十三,高士廉回京,高家的宅子又内内外外被重新整理了一遍。
鲜于氏和穆老夫人激动得不得了,穆老夫人膝下仅有此一子,一别九年再次重逢,这种心情,没有体会过的人估计很难懂。
鲜于氏和高士廉的感情虽不像高氏与长孙晟、长孙王妃与李二郎这般恩爱,夫妻间却也一直相敬如宾,高士廉身边的妾室虽然不少,对她这位正室应的有尊重和体面却从未少过半分。
一别九年,现突闻丈夫归来,她心里的激动丝毫不在穆老夫人之下。
八月十三,高府诸人刚用完早饭,穆老夫人听到下人来报,儿子马上就要到家门口了。
已年近七旬的穆老夫人不顾女儿、媳妇、和孙女们的阻止,坚决亲自迎到了大门外。
她们几人一出来,便看见长孙王妃和长孙无忌的妻子岑氏到了家门口。
岑氏不仅自己来了,还把六岁的儿子长孙冲也一并带了过来,至于秦王和长孙无忌,则是一大早就和高士廉的两个儿子一起赶到城门外去迎高士廉了。
鲜于氏看到长孙王妃,正准备请安,却比长孙王妃赶过来一把按住:“舅母,今日我是来迎舅舅的,身份只是舅舅的外甥女,而不是王妃,舅母万万不可多礼。”
“好孩子,你们都是好孩子。”穆老夫人瞧得感动又欣慰,她拉起长孙王妃的手,轻轻拍着她的手背。
大家在门口没站一会,高士廉的车驾就缓缓驶了过来,高士廉当年是一人离开,此次归来,后面还跟站两辆马车,李世民,长孙无忌和他的两个儿子一左一右的跟在他身边。
高士廉远远看到站在门外的相迎的老母亲,顿时一骨碌从马背上翻了下来,三步并成两步来到母亲身前,双膝一屈,重重跪在地上,以头叩地:“不孝儿子士廉叩见母亲。”
这句话刚一出口,他的眼眶就红了,满腔热泪情不自禁的涌了出来。
“起来,我儿快快起来。”穆老夫人老泪纵横,她一边哭,一边伸手拉儿子。
“舅舅快快请起,不然,你哭,外祖母也会跟着哭,她年纪大了,受不得太激烈的情感冲击。”长孙无忌和李世民齐齐过来,伸手将他拉了起来。
此时跟在高士廉后面的两辆马车也过来了,车马打开,高士廉这几年在外纳的妾室纷纷从车上来,带着年幼的儿女跟着跪下来给穆老夫人行礼。
高士廉与大家一别九年,在外又添了两名妾室和二子一女,四子高真行五岁,五次高审行三岁,除此之外,还有个三岁的女儿,另有一妾正怀着身孕。
“外祖母,您也别哭了,舅舅刚刚归家,咱们一直站在门口不太好。”长孙王妃跟着劝穆老夫人。
“嗯,嗯,观音婢说得对,进屋,廉儿,快,快让孩子们都进屋。”穆老夫人被长孙一劝,也缓过神来,她伸手擦了擦眼泪,再看着面前跪了一顺溜的大小人儿,忙开口道。
第一百五十四章 舅甥重聚(下)
这些人中情绪最为复杂的当属鲜于氏,她与丈夫儿子一别九年,骤然重逢,心头本十分激动。
可接着看到从马车上下来的那一众小妾和她们的儿女,她的心情顿时变得十分复杂。
她是正妻,婆母年纪大了不便随着儿子奔波,她要留下来照顾婆母是她的本份。
但是想想自己在家里辛辛苦苦照顾了婆母九年,丈夫却在外又纳了几名妾氏,并育下儿女数名。。。。。。
哪怕她一向贤惠,这一刻的心情也复杂之极,心头被一股莫明的情绪堵得难受,长孙王妃和高氏都理解鲜于心的心情,可她们却不知道该如何相劝。
高履行见母亲神色有异,有心过来说两句话,一时却不又不知该如何开口。
最后还是高士廉反应快,他见妻子面色不太好看,心念微微一转,便知原由。
进屋的时候,他特意落后了两步,来到妻子身边,执起她的一只手,轻声开口道:“云娘,我不在家的这些年都是你在母亲膝前尽孝,辛苦你了。”
“我,这些都是我该做的,倒是你不在家这些年,几个孩子我照顾得不太好。”
“履行他比王妃还大一岁,去年刚刚成婚,膝下一个孩子都没有……”原本心里颇有怨气的鲜氏被丈夫这么一抚慰,只觉心头那点怨气顿时消散得无影无踪,复想起儿子已经二十出头,膝下尚无子嗣,心里觉得有些不安。
“无妨,履行是男子,迟一些要孩子也不打紧,我听说他现在秦王的军中历练,挺好的。”高士廉道。
高履行现年二十二,男子二十二岁在这个时代没有孩子,虽不算多,却也不算出奇,鲜于氏被丈夫一劝,便没再多言。
跟在鲜于氏身后的长孙王妃看到这一幕,颇有些啼笑皆非,只觉舅舅在家事这方面的手段确实非一般人能及,他子女妾室甚多,却总能哄得妻妾和和睦睦,不吵不闹。
也因为眼前这一幕,一别九年,再次相见的伤感情情被冲淡了不少,高士廉似乎察觉到长孙的好笑的目光,他安抚好了妻子,转目看了长孙一眼:“观音婢,你在笑什么?”
“舅舅,我,我没笑啊。”长孙王妃神色一正,一脸无辜的看着高士廉。
等高士廉转过头去后,她却又忍不住低头抿嘴轻笑了起来,跟在她身边的高氏不由嗔了女儿一眼。
众人进屋之后,高士廉让她的妾室儿女一一过来见礼,长孙王妃面对这些小表弟表妹,自然少不得要做一番散财童子。
等大家分别见过礼后,高士廉就近坐在母亲穆老夫人旁边,一一和她讲叙这些年在外面的一切。
当然是挑好的说,这一说很快就说到了午膳的时候,等用过午膳,因穆老夫人岁数不轻了,高士廉没有再继续和母亲叙话,让她去午憩。
等母亲离开后,高士廉让两个儿子陪秦王说话,自己则朝长孙无忌和长孙王妃招了招手:“无忌,观音婢,你们随我来。”
高士廉向来对这一对外甥亲厚,现一别九年归来,有私话和他们说,秦王也不觉奇怪。
高士廉将他们兄妹俩带到书房,详细的问了京里的局势以及秦王的一应事宜。
秦王李世民,自大唐开国开始,便一路征战至今,关于他的大名,大唐百姓不知道的不多,
长孙无忌和长孙王妃自然也没什么好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