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贤后》第143章


前日(武德九年六月初七)皇帝就下了明诏,正式册封他为太子,封长孙为太子妃。
但因长孙昏迷未醒,李世民便和皇帝呈情,希望只先颁布诏书,真正的策封大礼和迁往东宫等事宜,待长孙醒来之后再举行。
高祖虽还是明面上的皇帝,可长安城中的一应军政大权全部被李世民掌握,除了几个向来与李世民不太和睦的老臣尚有点心事外,其它人都心甘情愿听从李世民调遣,在这种情形下,自然是李世民说什么就是什么。
刘大夫自长孙昏睡不醒的第三日开始,就被秦王请到府里的蹲点了,不仅如此,太医院内两名医术最好的大夫也被李世民请了回来,可她的情况特殊,外表查不出大问题,大家对此皆束手无策。
“太子殿下,抱歉,太子妃现的情况是她自己不愿醒来,我老儿本领有限,一时实想不出唤醒她的法子,不如殿下派人去把家师找来试试?”刘大夫苦着脸开口道。
“令师是?”李世民一怔,目中不自觉的扬起一抹希翼。
他这两日眼看着妻子的生机一天天淡薄下去,而大夫们都束手无策,心头被无尽的恐慌笼罩,再加上外面的一应杂事,可谓是心焦力瘁。
现突然从刘大夫口中听到这句话,心里顿时涌上几分希望,他与刘大夫相交多年,从未听他提起过的他师父。
刘大夫的医术本身就十分出众,到了现在仍能让他如此推崇尊敬的师尊定然不同凡响。
“家师孙思邈。”刘大夫答道。
“原来令师竟是孙老神医?”李世民听得这个名字,不由大喜过望。
神医孙思邈的大名他当然听过,此人在前朝文帝年间,就是名闻天下。
当年隋文帝想召他入朝为官,孙思邈无意仕途功名,坚决不接受,只用一身神奇医术,在民间默默行医济世,此事曾被传为一时美谈。
随着年岁的增长,孙思邈在民间的声望愈来愈高,民间有不少人称其为活神仙。
对这样的奇人,李世民早想一见,苦于无缘,现听闻刘大夫的老师就是孙思邈,心里的激动可想而知。
“不错,家师不喜我们打着他的名头在外招摇,为此,这些年来我也不敢轻提家师之名。”刘大夫答道。
若不是看李世民着实对长孙太子妃一片深情,刘大夫都不会说出自己的师父。
长孙太子妃是李世民挚爱的妻子,若她就此逝去,以他的性情天知道会做出点什么。
刘大夫不管是出于本身对长孙的敬重,还是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他都不希望看着这个年轻美丽的女子就这么病逝。
“却不知令师现在何处?”李世民又问
“家师行踪不定,若他自己不出现,我们很难找到他,不过一个月前,我曾接到恩师的信,他说近期可能会来长安一趟。”
“按路程来算,家师这会应该快到长安了,殿下可派人在长安和武功一带张贴告示,寻求神医,以家师的性情看到告示多半会自己寻来。”刘大夫道。
“这法子好,我这就让人去办。”李世民一听,立即召人人手,让他们去悬榜。
不说李世民的心事,但说长孙太子妃的母亲高氏是在女儿昏迷的第三日才知道这个消息的,她得知消息之后,立即赶到了秦王府。
来到秦王府后,她寸步不离的在女儿床边守了两天两夜,熬到昨天半夜实在熬不住,才被人劝去休息了一会。
高氏今个儿一醒来就听说有可能寻到神医孙思邈,差点欢喜得语无伦次。
天知道她这些日子以来,每日看着女儿一动不动的躺在床上,人一日比一日消瘦,脸色一天比一天差,生机一天比一天淡薄,她这个做母亲的心有多难受。
当年丈夫过世,若非有这个聪慧知心得过分的女儿在一旁守候支持着她,她都不一定熬得过那段岁月。
“太子殿下,这,这榜都贴出去一天一夜,孙神医怎的还没来啊?”召医榜贴出去一天之后,仍未看到孙思邈的影子,高氏又变得不安起来。
“孙神医行踪不定,许是还没看到榜吧。”李世民也很不安。
长孙现在已经喂不进去任何东西,身上的生机越来越淡薄,如果三日之内再找不到孙神医,妻子怕是凶多吉少。
“太子殿下,外面来了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自称是孙思邈孙神医,想来为太子妃看诊。”傍晚时分,李世民正在房里急得打转的时候,侍卫进来禀报。
“快进,不,我和刘大夫一起去迎接。”李世民正要说快将他请进来,却见刘大夫已转身大步朝外走去,他连忙跟了出来,不仅是他,房里的高氏,还有李世民的三个孩子都跟了出来。
一行刚到中门,便见府卫带着一个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老者走了过来,他个头适中,不胖不瘦,身上穿着一件广袖麻衣,一眼看去,仿若随时有可能乘风而去的神仙中人。
看到这老人,无需要介绍,李世民就能肯定此人就是孙思邈,也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得起百姓对他的尊敬和称呼。
果不其然,刘大夫一看到此老,立即大步迎接了过去,走到他面前,躬身长揖到地:“不宵徒弟刘一鸣见过师尊。”
“起来吧,你知我素来不喜这些俗礼,这位可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子殿下?”孙思邈摆了摆手,目光落到不远处的李世民身上。
“李世民见过孙神医。”李世民朝他走近两步,躬身拱手行了一礼。
“太子折煞老夫了,殿下是国之储君,我大唐王朝未来的天子,孙某乃无官无职的山野之人,当不得王爷这一礼,应该是孙某向王爷见礼才对。”孙思邈闪身让开,抱拳朝李世民拜了下去。
第一百九十八章 无药可治
“老神医严重了,先生乃远离红尘的神仙中人,区区世俗皇权在先生心中大概不文一名,世民虽身处名利圈,却对先生这样的人钦佩得紧。”李世民连忙伸手相扶,未待他拜下,便伸手将他托了起来。
孙思邈也不坚持,他起身之后再次仔细打量了李世民几眼,扶须开口道:“太子不愧为天选之人,别的不说,单说这份礼贤下士就让许多人望尘莫及,带我去看看太子妃吧。”
孙思邈现年已七十出头,活到这把年纪见过的强人异士无数,本身又通玄黄之术,上位者的礼贤下士他一眼便能看出真伪,而眼前这位太子。
面对他这个无官无职、无权无势的山野之人,所表达出来的尊重并非表面客套,而是发自内心。
也就是说,在这位出身显贵、自身又才气华模溢,胆略无双的他日帝王眼中,并不在意他人的出身,他只在意对方的德行操守和是否有真本身。
“先生请。”李世民自不知自己这一礼加一扶,就让眼前这位名满天下的神医对自己有了这么好的评价,他心系妻子,很快带着孙思邈去了锦笙园。
高氏、李承乾、李泰,和年方四岁的小姑娘李责质,见李世民在和孙思邈对话,都很有眼色的保持了静默,未发一言,只满脸好奇的打量着眼前这个面色红润,仙风道骨的老人。
孙思邈随着李世民来到长孙静卧的房间,此时已近黄昏,太阳已有一半挂到了地平线,不过这个房间南北通透,采光效果极好,室内的光线还很充足。
孙思邈进了房间之后,走到床前,静静的打量了长孙几眼,随后转目看向跟在他身后的刘大夫:“一鸣,把你的药箱拿过来给我。”
此老过来的时候两手空空,什么也没带,很显然他知道徒弟刘一鸣就在秦王府蹲点。
刘大夫应了一声,麻利的将自己的药箱拿了出来,并细心的将其打开,孙思邈从里面拿出一根细长的丝线,让人系到长孙的腕脉上,接着便闭目细细诊治起来。
医学中的悬丝诊脉,大家都听闻过,但亲眼看见尚是头一回。
一开始李世民看到孙思邈拿丝线的时候本想说,他是大夫,太子妃身份虽然尊贵,但治病不必这么拘泥。
毕竟以前刘大夫和宫里的太医给她看病的时候,都是持手诊,只不过会在王妃的手腕上搭上一块薄薄的丝绢。
可他瞧着孙思邈淡定自容的神色,溜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孙思邈的名声如此之大,能亲眼见证一回传说中的悬丝诊脉也不错。
孙思邈用三根手指搭着丝线,微闭上眼,手指不断的按动丝线,片刻之开,眼睛睁开,两道半白半黑的眉毛却不自觉的拧了起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