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贤后》第164章


而年节则是自炎黄时代承传下来的最为盛大的一个传统节日。
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到了腊月,只要家里不是真的穷到揭不开锅的,都要开始准备过年的事宜了。
皇宫里自然也不例外,各宫的妃嫔们指挥着各自的宫女太监,剪花抹彩,添衣加饰,尽可能的将自己的寝宫收拾得整齐温馨,将自己打扮得光彩照人。
皇帝和大臣们则要商议着年终祭奠等事宜,李世民这位上位才一年多的大唐天子还不知道,义安王、利州都督李孝常正在暗中筹谋一件大事。
李孝常是高祖的肱骨之臣,高祖在位期间极受宠信,他并非李氏宗亲,却被封了王,并出任朝中要职,帮着李唐牧守一方。
太子在位的时候,他和太子、齐王一党走得颇近,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登上帝位,接掌了大唐江山,李常孝为避嫌疑,自请入朝。
可他入朝之后,只有闲职,没有实缺,可谓是被荣养起来了,这对于闲不住的李孝常来说无疑是难以忍受之事。
再加上罗艺、李幼良,还有李氏宗亲被削爵的事,都让他担心李世民说不定哪天一会对自己下手开刀。
意示到这一点,李孝常心里不自不觉的就产生了反意,玄武门的事已经证明,能登上皇位的人不一定是法定接班人,人家太子李建成不就被陛下干掉了么?
李孝常是个谨慎的人,心里虽有了反应,但具体怎么反,却需要好生筹谋。
罗艺,李幼良,还要山东那一片,隐太子的旧部的谋反皆失败的案例都告诉他,想从外面起事,打进长安的可能性不大。
李世民是马上皇帝,麾下良臣猛将不计其数,想从外面起兵,打进长安或和李世民分治江山都不太可能。
突厥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都镇不住李世民,他们这些人想从外面造反,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在外地起事行不通,他就把主意打到了京都内部。
若能勾结上禁卫军和李氏宗亲,设下埋伏,出其不意,倒有可能一举成功,李世民伏击他的的哥哥和弟弟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干的么?
在京这一年多时间,他不受李世民重用,有事没事就和太上皇李渊泡在一起,因李世民削爵的行动,惹了不少的李氏宗族的不满,他早已不只一次听到相关的抱怨。
他挑了个合适的时间,不动声色的去探这些人的心事,果不其然,这些人听得有机会扳倒李世民,都极感兴趣。
说白了,都是姓李的,谁,对那把至高无上的椅子不兴趣?
至于自己有没有那个能力,担不担起那个责任,抱歉,这些他们暂时不想考虑,包括李孝常!
李孝常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悄无声息的联络上了不少人,这些人中有他自己的外甥元弘善、贺娄善积、郎将元律,还有右武卫将军刘德裕。
话说这刘德裕能这么轻易被拉过来,李孝常还是颇有些意外的,此人既然不是高祖的人,也不是隐太子和齐王的人,他自从投到李唐旗下,就一直跟着秦王。
现更是被李世民委任为右武卫将军,从三品的武将,是十二卫军其中一军的主将,由此可见李世对他的看重。
李孝常之所以找上他是因为发现秦王府的旧将大多被被封了公侯,唯有他什么都没有封。
皇帝虽授了他一个从三品的武职,可对他的看重却远不如尉迟敬德等人。
李孝常找他,纯属试探,没想到这一试就成功了,除了刘德裕之外,还有一个人的积极响应让他颇有些意外,这个人就是长孙安业。
第二百二十六章 宫变(下)
众所周知,长孙安业是长孙皇后和当朝仆射长孙无忌同父异母的哥哥。
在长孙皇后幼年的时候,他对长孙皇后、长孙无忌和继母高氏极其刻薄寡情。
父亲长孙晟过世不久,就丝毫不顾孝道和血缘之情,蛮横而粗暴的将他们赶出了家门。
按理来说,面对这样刻薄寡恩的兄长,长孙皇后兄和长孙无忌得势之后即便不报复,也不可能对他有什么兄弟之情。
实则不然,随着李唐的崛起,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成了京都显赫的红人后,非但没有为难昔日这位兄长,反让他跟着沾了不少光。
等到长孙封后,长孙无忌成为尚书之后,李世民爱屋及乌,为了避免外人议论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封了长孙安业为监门将军。
可长孙安业的心却始终不能放下来,恶者向来喜以恶度人,他不信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真能做到不计前嫌,一心一意的对待他。
他忘不了洛阳城破,李世民进城的时候看他那充满杀机的眼神,也忘不了长孙无忌当时眼中的冷漠,他时刻担心着,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会突然找个什么由头把他给杀了。
为此,听了李孝常派过来的人的试探之后,他几乎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在长孙安业看来,只有李世民倒台,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都死了,他头顶上悬着的那柄利刃才能真正消除。
不说长孙安业这个草包的心事,但说李孝常联系上一应李氏宗室,右骁卫将军刘德裕、监门将军长孙安业后,他本想着再去试探一下与他相交甚密的长孙顺德和刘宏基的。
后来思虑再三,觉得这两个人是李世民的铁杆部属,不能随便试探,否则很可能事情还没开始,他就被举报了。
不过他虽不曾去试探,但他的种种异样,长孙顺德和刘宏基不可能没有半点察觉,但诡异的是,这两人却非常有默契的选择了当成什么都不知道。
李孝常和他联络上的那些人反复商议,最后决定将起事时间定在大年三十。
这一日宫防最为松懈,百官都放假了,皇宫里都在忙着准备除夕宴的事。
这个时候,骤不及防间发起宫变,还是很有可能成功的。
想到事成之后大家将要获得的种种好处,这些人心里热血沸腾,磨拳搽掌。。。。。。
这时候的他们都选择性遗忘,事成之后,到底要奉谁为主,也选择性遗忘了彼此的竞争关系,只一心想着先把李二给拉下来再说。
至于把李二拉下来之后,怎么办?嗯,到时候大家再各凭手段呗!
就是这样一群因各种利益,以及各种小心事组成的杂牌军,密谋着要在大年三十这一日来把李世民拉下马。
此时负责左武卫军的将领是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在战术上的水平虽不能和李靖、李世民等比,却也绝非等闲之辈,尤其是他打了半辈子的仗,对危险和部队异动的敏锐远超常人。
李孝常和刘德裕等人想要发动宫变,就一定要有兵。
他们和当年的秦王不同,李世民现在也不是太子,李孝常和刘德裕想要干掉李世民想凭几个或者十几个人是绝对行不动的。
李世民身为皇帝,身边除了贴身侍卫还有密卫,李孝常和刘德裕想要逼宫,就必须要发动一场小规模的战争,如此一来,需要人手也不会是少数。
需要的人手一多,无论他们多么谨慎,都不可能不露半分马脚,以尉迟敬德敏锐和老练,他很快就察觉到了异常。
不过这莽汉看似有勇无谋,实中粗中有细,他发现异常之后,并未擅自行动,而是不动声色的告知了李世民。
李世民听完后眼微微眯了一眯,没多说什么,只让尉迟敬德小心防备,与此同时,侯君集和张恭谨也被他调于宫中,暗中布防。
而身为密谋者的李孝常、刘德裕、长孙安业等人对此却是一无所知,这种信息的不对等,以及双方根本不在一个等量级的武力配比,李孝常的举事还没开始,败局已经注定。
大年三十,对此一无所知的李孝常、刘德裕、长孙安业等人用过早饭后再次聚到了一起,秘密商量了一番各自离去。
时间一分一秒的往前滑动,时近午时左右,宫中的贵人正在用午膳的时候,一支约有二千人左右的兵马悄无身息的潜进了玄武门。
今日是大年三十,除夕之夜皇帝要宴请百官,大凡在京的四品以上的官员和李氏宗亲皆会入宫赴宴。
为此,中午的时候,李世民带着妻子长孙皇后,和膝下的几个儿女来到了太极宫陪李渊用膳。
从宫外进太极宫正殿,自然是承天门进最近,但承天门有重兵防守,李孝常等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往这里过。
而玄武门今日宿值的将领已被他们收买,为此,李孝常等人选的是玄武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