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贤后》第191章


哗的一下,就这么骤不及防的流了下来。
“母妃,这是得胜鼓的声音,北伐大捷了!”正好在她这里的要蜀王李恪跟了出来。
“是啊,北伐大捷了。”李淑妃默默了流了会泪,接过蓝翊递来的布巾,将脸上的泪擦去之后,才接一句。
“北伐大捷是大喜事,母妃你。。。。。。”李恪自懂事以来,极少看见母亲流泪,现突然见她这么失态,还哭得稀里哗啦,莫明有些不安。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举国欢腾(下)
“没什么,高兴罢了。”杨淑妃哭了一会,人就缓过来了,她将脸上的眼泪擦干之后,一脸平静的对儿子道了一句。
李恪并不知他的外祖母,前朝的萧皇后这些年一直在突厥的事,杨淑妃这些年来没有一日不惦记自己的母亲。
可是,以她的身份,再加上突厥和大唐的关系,她根本没有办法、也不敢主动去联系。
倒是几年前,萧皇后曾让人捎了一封信过来,她在信中告知杨淑妃,自己在突厥一切安好,让她不要惦记,可杨淑妃又怎能不惦记?
她不知道北伐胜利,对母亲而言是福是祸,更不知道颉利可汗败亡之后会不会把怨气发泄在母亲身上……可这种心事是万万不能对外说的,哪怕亲儿子,也不例外。
蓝翊倒是知道她的心事,可在这种时候,她也不便说什么,只能默默的站在她身旁。
李世民最初的激动过去之后,先去了一趟大安宫,准备亲口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
李渊虽然能从得胜鼓中猜到北伐大捷,但这种事他这个做儿子的必须前去说一声。
“儿子见过父皇,父皇,儿子今日过来是想告诉父皇一个好消息的。”李世民来到李渊的寝宫,先朝他行了一礼,才开口道。
“不必多礼,坐吧,你可是来告诉我北伐大捷一事的?”李渊摆了摆手,道。
“不错,此乃天大的喜事,儿子觉得应该在第一时间和父皇一同分享。”李世道。
“你有心了,就一个皇帝而言,你确实做得比朕好,朕不如你。”李渊目光复杂看了他一会,叹了口气。
“父皇严重了,倒是儿子应该向对父皇说声对不起,儿子登基这几年来,做了许多让父皇不开怀的事,儿子特在这里向父皇告罪。”李世民站了起来,一脸惶恐的开口道。
“你不必紧张,我说的是真心话,你刚登基那会,朕心里要说没有一点怨气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你刚登基,不声不响的就把宫里的宫女放出了近一半。”
“放完之后才和我商量,我当时真被气得不轻,突厥大军围城的那会,我虽无临阵脱逃之意,心里却也有几分看热闹的意思。”
“我想看看,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服过输的你,会怎么应对这个局面,甚至会想,如果长安城破,我大唐亡了,你会不会后悔玄武门的事。”
“但是,为父小看了你,你仍然是当年那个张扬明亮,永不服输的孩子,虽然倾尽了府库才得以退兵,但你保住了我大唐的威严。”
“渭水之盟后,你秣兵历马,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积蓄了足够对付突厥的力量,然后,一举雪了当年之耻,你的坚韧和无畏,不管是朕,还是你的哥哥建成都有所不及。”
“你,确实是生来就应该坐在帝位上的人,当年,若不是我坚持要立建成为太子,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
“以后,没什么大事不要来我这里了,我是真的不怨你了,也是发自内心的觉得你比我更合适坐这个帝位,但是,身为一个还在耳聪目明之年,就不得不退位的太上皇,要说心里对你完全没有半点隔阂是不可能的。”
“你对我,想必也是差不多的心情,所以,不管是为了你自己,还是为了我,没什么大事,就不要来看我了。”
“当然,必须我这个太上皇出面的庆典,我也不会扫你的面子。”李渊看了他一眼,静静的开口道。
这是李渊自玄武门事件之后,头一次这么敞开心扉的和儿子说这么多的话。
这一刻的李渊心里没有猜忌,没有怀疑,他以一个父亲和曾经帝王的身份,将自己的心里话都告诉了李世民。
“是儿子对不住父皇。”李世民听完之后,沉默了许久,随后俯身跪倒于地,恭恭敬敬的朝李渊瞌了几个响头,起身的时候,一双虎目已经隐隐泛红,目中的泪珠在打转。
从大安宫出来,李世民去了长孙皇后的立政殿,他过来的时候,已到了用晚膳的时间,长安公主李丽质和雉奴都在这她这里。
“臣妾见过陛下。”长孙皇后看到他,立站带着一双儿女站了起来。
“儿臣见过父皇,父,儿,儿,父皇。。。。。”李丽质和雉奴也同时向他行礼,只不过雉奴还不满两岁,口中会说的词有限,说了几次,也仅吐出儿和父皇这几个词眼,没法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
“在你母后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不必拘礼,雉奴说话倒是说得越来越顺了。”李世民扶起妻子,随即弯腰,一把将儿子抱了起来。
“还没用过晚膳吧,这会也到晚膳的时间了,就在这一起用膳?”长孙皇后看了他一眼,又问。
“也好。”李世民点了点头。
用过晚膳,李丽质和雉奴都下去了,长孙皇后才坐到他边,开口问了一句:“陛下刚过来的时候,眼睛尚有些泛红,北伐大捷,本是大喜事,可是在父皇那边遇到了什么事?”
适才儿女都在,她虽察觉到丈夫的不对,也不便多说,这句话一直忍到现在才开口。
“没什么大事,我去和父皇报喜,父皇与我说了不少心里话,朕心里难受,觉得很对不住他,就儿子这一条来说,朕是真的做得不好。”
“逼着他不得不退位也就罢了,还把他身边几个喜爱的臣子也都一一逼走了,那些人,即便没有什么才干,只要他们拎得清,不惹事,留着他们和父皇说说话又有什么干系,可我。。。。。。”李世民说着,眼眶不自觉的又红了起来。
长孙皇后没有说话,只默默的伸出手掌,紧紧握住了丈夫的手。。。。。。
三日后,李世民下诏,因北伐大捷,举国同欢,特许百姓朝臣聚饮五日,同时,命御史大夫温彥博为中书令,王珪任侍中,擢民部尚书戴胄为任户部尚书,参预朝璇,长孙无忌任吏部尚书。
三日后,召群臣商议因旱灾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突厥大捷,无疑是举国同欢的喜事,可此战之后,后面一系列的安抚工作若是做不到位,同样会出大乱子。
第二百六十三章 祭献宗庙(上)
贞观四年,是注定会在历史上会被着上浓墨重彩的一个年代。
这一年是大唐王朝的转折点,这一年,是李世民打造贞观盛世,为自己铸就千古一帝之美誉的开端。
在此之前,他先是经历了血腥的玄武门,踩着兄弟的鲜血和尸首才登上帝位。
上位不足三月,突厥大军就兵临城下,迫得他不倾尽府库才得才让突厥退兵,保住江山。
他上位这三年多来,虽然一直兢兢业业,时刻克制着自己的欲望,不敢行错半步,名声也不见得有多好,这一点只需从他上位之后,不断有谋反之事就能窥窃一二。
但,经此一役,再也无人能阻挡他在这个历史的舞台上拨墨挥毫,肆意撰写属于他的章篇!
他的帝王之位将彻底稳固,大唐盛世将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自接到北道大捷的战报的那一刻起,李世民这颗自登基以来,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接到捷报的当晚,他在皇后的寝宫里睡了一个踏踏实实的好觉。
这一觉,他睡得前所未有的安稳,他忘记了朝事,忘记了手里曾沾染的那些血腥,忘了一切纷扰,就这么酣然的睡着。
长孙皇后次日起床的时候,看着睡容前所未有的平静和放松的丈夫,心头既酸又软。
为了不惊扰他,她连宫女都没唤,悄然更好衣,下了床,轻手轻脚的走了出去。
近侍王德也知李世民这一段时日的辛苦,很有眼色的没来打扰他,一直睡到辰时末,李世民终于睁开了眼睛。
这一睁眼,李世民只觉通体舒泰,精神也是前所未有的好,他也没有唤人进来更衣,自己麻利的穿好衣裳。
下床的时候,正好长孙皇后推门进来,他看着迎面而来的妻子,脸上不由自主的灿出不带一丝阴霾和压抑的的笑容,看上去温暖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