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贤后》第201章


艘徊闫ぁ?br />
地方他也传了召令下去,让各地尽可能的向当地大户商贾手中征调一些钱粮备用。
但是地方上没有人督导,官方不愿得罪地方豪强,敷衍了事,成效显然远不能和京城相比。
从召令下去到现在已经几个月过去了,从各地调转回来的粮食却少得可怜。
关中这一块,经历了去年岁末那把火,是不能再征了。但是大唐这么多的州府郡县,有钱有粮的大户不少,想征调些粮食其实不难,征不到,不过是地方官不愿得罪人罢了。
李世民拧着眉想了一会,最后决定派钦差下去督促征粮,为了避免地方官员推脱,他所派遣的钦差都是文武搭配的组合,即每队钦差以文官为主,再配一名武将辅助,并配卫队。
意图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不激起大规模的反抗下,让他们不计代价,一定要把粮食给征回来。
不然朝廷这么多张等着吃饭的嘴,若是大家都没粮可进,就要出大事了。
李世民在做了这个决定之后,也没找众宰相相商,直接在次日的朝会上颁布了旨意。
除了要差遣六队督粮的钦差之外,还在圣旨中特别强调,不许向那些已经食不果腹的贫民百姓征粮。
李世民也知道这道旨令下去,注定要得罪许多的世族豪强,可他已然不惧,有了北伐这一战的基础摆在这里,只要他不是逼得天下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就绝不会有人敢起什么异心。
大臣们突然听到他下的这道圣旨皆吃了一惊,有些保守的老臣下意识的就想站出来阻止,毕竟皇帝如此简单粗暴的作法,很有可能激起一应世族联合抵抗。
可当他们的视线与李世民碰到一起的时候,溜到口边的话就缩了回去,现在的陛下,已经不是以前的陛下,他一旦真正下了决心要做的事,是无人可以阻止的。
就这样,这条旨令顺利的颁布下去,合适的钦差人选很快就被选出来,这些人选出来之后,有皇帝在一旁监督,自然没人敢拖延,大家很快马不停蹄的出发了。
等各路钦差出京之后,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来到李世民的御书房。
“玄龄,辅机,你们来找朕可是有什么事?”李世民看见他们,放下了手中的笔,开口道。
“倒是没什么大事,只是想和陛下说一声,以后这么大的事,陛下也事先和臣等通个气,让我们好有个准备啊。”房玄龄苦笑着开口道。
“这事啊,磨蹭不得,若真拿到朝堂上讨论,只怕没有十天半个月讨论不出结果,可现在到处都是嘴张着要吃饭呢,朕哪有功夫等啊。”
“你们不必担心,这手段虽然粗暴了一点,但惹不出什么乱子,朕派出去的都是有分寸的人,征的也是那些大户手中多余的粮食,而不是让他们倾家荡产,让他们自己都没饭吃。”
“对了,你们俩一起过来应该不是专为此事吧?还有什么事都赶紧一并说了,别磨蹭。”李世民摆了摆手。
“倒是没什么其它重要事了,我们来找陛下除此之外,是想和陛下汇报一下胡人内迁的事宜。”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对视了一眼,开口道。
第二百七十六章 被坑的魏征
“哦,可是中间遇到什么困难?”李世民扬了扬眉。
“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突厥人与我中原人习俗不同,再加上在此之前,突厥与我大唐素不和睦,现突然迁了不少胡人进来,老百姓看他们不太顺眼,多有排斥。”
“而胡人性子急躁,一受挤兑就容易发飙,近期频频传来胡人与汉人发生冲突的事件,偏偏这种涉及民族矛盾的问题,罚谁都不合适。”
“雍州牧杨恭仁可不是什么无能之辈,对此仍感焦头烂额,这不,前两日还跑到臣和房大人这来哭诉。”长孙无忌开口道。
杨恭仁乃弘农杨氏这一代中最为杰出的代表者之一,他是在李世民登基之后才担任的雍州牧。
雍州牧就是长安的主官,掌管着整个长安城的治安,长安是都城,这里到处都是勋贵宗族,在这个地方当主管是很不容易的。
李世民没有登基之前,就担任过雍州牧,只不过他当年主要的任务是打仗,京城治安这一块基本没功夫管,管事的是长史,但上面有他镇着,长史做事也比较顺利。
杨恭仁不是无能之辈,这几年受命坐在雍州牧这个位置上,一应大小事物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只是现在陛下突然下令,迁了这么多胡人进来,他才开始头疼,这种民族融合的问题,实非一时半会能解决,闹事者罚重了不行,罚轻了没效果,真真是左右为难。
“这事确实不太好处理,来硬的肯定是不行,只能慢慢疏导,当然,怎么疏导也要讲究方法,
一般的说教估计没有什么效果,对了,如果我记得不错,岑文本和温彦博都精于此道。”
“你们会回去就把这两人都叫过来,朕和他们聊聊,看看能不能让他们下去给老百姓、还有胡人好好授授课。”李世民听完之后,稍稍沉吟了一会,接口道。
“也只能如此了。”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想了想,也表示只有此法可言,便点了点头。
温彦博和岑文本都是士族读书人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出身好,知识渊博,博古通今,尤熟民族融通之法,在读书人中声望甚高,由他们去和百姓授授课,确是最合适的办法。
“等等,别让他们来,你们去把魏征叫过来吧。”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与皇帝说完了正事,正要转身离开的时候,李世民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什么?陛下想让魏大人去?之前陛下让胡人内迁的时候,魏大人就极力反对,现让他去处理这个问题,只怕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吧?”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皆一脸愕然的看着李世民。
“不,你们都不够了解魏征,此人脾气比较硬直不假,却绝非不懂通容之人,想当初,建成和元吉刚死那会,山东若不是他去安抚,哪里那么容易平稳过渡。”
“内迁一事,虽然朕最终采纳了温彦博建议,没有采纳他的,他也没有因此和朕生什么嫌隙,不仅没生出什么不满,想反,内迁正式开始的时候,他还出了不少力。“
“他是一个真正为国为民的好官,现在胡人已经迁进来了,以他的为人,绝不会再建议把他们逐走,既然不能逐,就只能想办法让汉人接受他们,尽可能的让大家融合为一个大民族。”
“岑文本和温彦博的性格稍嫌温和了些,让他们去,我怕他们到时候镇不住场子,魏征则不一样,他能柔能刚,在金銮殿上都能时常把朕堵得无话可说。”
“你们还担心他劝不了区区一些平民百姓?”李世民脸上浮出一抹古怪的笑容。
“陛下英明。”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心里为魏征默哀了半分钟,面上却是半分不显,道了句皇帝英明,就转身离去。
“魏大人,陛下让你去一下御书房。”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回到中书高官孙无忌走到正埋头忙碌的魏征面前,笑眯眯的开口道了一句。
“你这笑面狐狸,不会又在背后捅了我什么刀子吧?”魏征从文书中抬起头来,一脸狐疑的看着长孙无忌接口道。
“魏大人说的哪里话?我长孙无忌像背后捅刀子的人么?”长孙无忌一脸的无辜,其它人闻声皆不由自主的抬目瞄了他一眼。
魏征撇了撇嘴,没有再开口,而是收起了手头的文件,起身站了起来,既然是皇帝召见,他自然不能不去。
“臣魏征见过陛下。”魏征来到御书房,朝李世民行了一礼。
“魏卿不必多礼,玄成啊,朕叫你过来是有点棘手的事想让你去办,这事也只有你能办得,不知道爱卿愿不愿接这个差事?”李世民看到魏征,立即笑容满面的从御案前站了起来,走到他面前,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却不知陛下想让臣去做什么事?”魏征一点没被李世民的热情给冲晕脑袋,内心反而拉响了警报,不着痕迹的退了两步,一脸谨慎的看着李世民开口道。
“就是胡人内迁的事,最近长安城时有胡人与当地百姓打架斗殴的事,玄成你应该听说了吧?朕思来想去,这事来硬的肯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只能找个能言擅道,博古通今,又深谙民族融合之法的人去给他们授授课,让他们明白建立民族大统一的好处。。。。。。”李世民没有再卖关子,很快将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
“陛下,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