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要下嫁》第136章


昌平这番丢尽了脸面,引来众人的唏嘘之声。
她气愤的扔了弓给赵承玉,愤愤道:“我可不信你能射中!”
“昌平公主看好了!”昌平的连续失利,让赵承玉信心大涨。
她拿了三支箭,拉开弓,三箭齐发,三支箭都极速往那珠帘而去,经过珠帘,并未掉下。
最后,两支箭射在了箭靶上,只有一支脱靶落地。
众人看此,惊异不已,都已赞赏佩服的目光看向赵承玉。
那禁军统领去检查了一番,见珠帘上有两颗珠子被刺破,不禁更是对赵承玉大加赞赏:“距离如此之远,又有珠帘阻挡,长公主的箭不但刺破了珠子,还能射在箭靶上,其力道非常,末将佩服不已。恐怕男子也少有几人能够射出的箭穿过珠帘后,而不落地。”
虽然方才赛马赵承玉丢了风头,但射箭这一轮,赵承玉赚足了风头。
今日获胜的人是赵承玉和李徽宗,南帝虽心里不悦,但面上还是笑呵呵的称赞北朝旧族人才济济,还真许了他们两个愿望。
“疾风被下药的事查出来了,此事是颜妃指使人所为,宫中多少有人知道疾风曾经是您的马,即便疾风已经不如当年,但她料定您还是会选择疾风,故而早就给疾风下了药,想让您被发狂的疾风摔下马背踩踏而死。”刚回到公主府里,松儿就与赵承玉道。
“那就让颜妃病着,下不了床,最好,挨不过这个冬天。”赵承玉冷漠道。
“是。”松儿应下。
赵承玉坐下后,又与松儿交代了一句:“了凡还在宫中,南帝对他很是看重,派人给了凡送句话,请他帮一帮我。”
闲下来之后,赵承玉脑子里满是今日在跑马场上,卫谏冲出来将她从马背上救下来,还有从身后拥着她,与她一同拉弓的画面。
想着这些,她的脸红红的,像是发烧一般。
“瑾儿,替我温壶酒送来。”赵承玉叫了瑾儿。
瑾儿很快送来了一壶酒,和几样小菜。
赵承玉在院中饮了几杯,想让自己醉一醉,如此就不会胡思乱想。她要做的是护住北朝旧族,甚至是复国,卫谏对她再好,他倆的命运注定了是只会是敌对。
所以,不论如何,不能对他动情。
卫谏又暗中潜入了公主府里,见赵承玉一人在喝酒,脸都红彤彤的了,忙过去抢她的酒杯:“你已经醉了,不能再喝!”
“我醉我的,与你有何相关?”赵承玉要去抢他手里的酒杯,怒气道。
“你中毒之后身体一直没有恢复好,今日比射箭又是耗了很大的力气,现今入秋夜凉,你不可喝那么多。”卫谏劝道,态度很坚决,见赵承玉站立不稳,便伸手扶住她,拥在怀中。
赵承玉用力的推开他,摇摇晃晃的站着,道:“我用不着你假惺惺的关心!卫谏,我会帮你登上皇位,但是,我要当皇后,我的儿子也要成为新的君王。还有,这辈子,我都不会原谅你,不会爱上你!”
她是醉语,又是真心话。
卫谏听得这话虽然心中难受,但他眼前只关心赵承玉。
赵承玉趔趔趄趄的走了两步,就突然“哎哟”喊了声疼,崴了脚往地上摔去,卫谏眼疾手快过去接住她。
赵承玉还欲挣扎,卫谏却是死死的抱着不放,担又命令的口吻道:“时间不早了,我送你回房休息。你的脚扭伤了,我给你上药。”
瑾儿送了药来,卫谏亲自给赵承玉擦好了药,又看着赵承玉喝了醒酒汤,等着她睡着了之后,他才离开公主府。
第二日一早,宫里那儿传了消息来,了凡请赵承玉去宫中佛堂一叙。
第96章大婚
宫中佛堂修葺的与迦叶寺没什么差别,既不是十分奢华,又显得佛缘十足,算是这宫里唯一的净地。
赵承玉到的时候,了凡盘腿坐在蒲团上,安静的敲着木鱼。
院中有几个小沙弥在打扫落叶,见到赵承玉来,念了声:“阿弥陀佛。”
赵承玉进了殿内之后,叫了他一声:“了凡师傅。”
了凡起身来,对赵承玉行了个佛礼:“长公主,许久不见了。”
“你可是有什么话要指点我?”赵承玉疑惑的问道。
“别人敬我是高僧,长公主就别笑话我了。小僧也是经长公主指点,才有所悟。”了凡谦虚的道。
赵承玉看着他,问:“那你寻我来宫中,是叙旧的?”
“算是,但也不尽然。皇上给了我一样东西,但是我是用不上,兴许能帮到你。”了凡低声道,从佛像后面拿出一个檀木盒子交给赵承玉。
赵承玉打开一看,是一道空白的圣旨,已经盖好了大印,只要填上字,这圣旨便就有用。
“南帝待你倒是十分厚爱。”赵承玉道,南帝这人虽然反复无常,行事阴狠小气,但应该不会对了凡起杀心。
“多谢你了。”赵承玉感激道,她将这圣旨收好后,又问了凡:“对了,你送我那串佛珠,其中可是有什么奥秘,我却瞧不出玄机来,不如,你直接同我解惑吧。”
“我的本意是怕长公主因为灭国之祸而过多烦忧,过于殚精竭虑,看现在看来,长公主并无这些烦恼,那串佛珠便也没什么用了。”了凡平常的道。
赵承玉也不好过多追问,了凡已经不再是她第一回见到的那个桀骜不驯的了凡,他更加高深莫测,好像许多事情他都知道一般。
赵承玉什么都准备妥当了,就缺一份圣旨,尽管她在宫中眼线无数,却是无法拿到南帝的国玺。
回了公主府之后,赵承玉就让人模仿南帝的笔记写好了一份传位遗诏。
“宫里那边盯紧点,绝不能让南帝再留下一份遗诏,免得生出事端。”赵承玉跟松儿叮嘱道。
“公主放心。”松儿应下。
“五皇子的死,差不多该出结果了,可以给南帝下药,算好了日子,明年春后太子登基最好,那会儿,南方多少会出些洪水涝灾,他正好有些作为,震慑朝堂,他这皇位便就能坐得稳当些。”关乎国运的大事,赵承玉却说得稀松平常。
至于到底要不要复国,赵承玉心里是有迷茫和犹豫的。
她之所以要推翻南帝,是南帝从来都没有容下过北朝旧族,且南帝在乎的只是权位,并不算是个好皇帝,他自入主北朝以来,就甚少关心百姓死活。先前有难民,还是赵承玉利用了七皇子所赠的金银赈灾,卫谏又暗中拿出了自己的银子赈灾,而南帝却对这事并未关心过,百官上谏呈情,南帝也只是拿了二十来万两银子出来,之后的事便就丝毫不过问。
她暗中查过,那二十万两银子全都落在了那些管事的贪官手里,难民是一分都没见着。
倒是他为了修建京郊园林,拨了有两百万两白银。
如此之皇帝,他若当政太久,百姓还有什么好日子过?
赵承玉想过,若是卫谏登基了,他是个好皇帝,有德行能力,若处处胜于赵承桓,她还真要复国,将那皇位抢过来,给赵承桓吗?
在赵承桓丢弃京城逃往扬州,又突然降国,北朝泱泱大国却一下子被击溃,赵承玉自那时起就对赵承桓失望了。
此时陈国势力越发大,若是皇位再落在了赵承桓手里,那陈国来犯,赵承桓又如何抵挡?
越想这些事情,赵承玉越头疼。
她若是不复国,便就愧对于赵氏皇族的列祖列宗。
看赵承玉头疼,瑾儿过来给她按着太阳穴,一边劝道:“公主总这么多烦忧,这头疼可越发严重了。眼下一切形式都好,许多事还有赫连将军他们顶着,您何必这么多烦忧!”
“瑾儿,赵氏宗族的子弟里,你觉得谁更有才能些?担得大任?”赵承玉与瑾儿问道。
瑾儿略顿了下,迟疑许久,道:“陵郡王、文郡王略出挑一些,公主扶持咱们宁安王登基后,太多王爷伙同后妃、还有皇叔们谋反,故而宗族里的子弟不多,跟您和宁安王是亲姐弟的也就剩下当年还年幼的景王、梁王和裕王,如今才十二三岁,也未显露出什么才能来。”
说完这些,瑾儿问了赵承玉一句:“公主是要重用他们吗?”
赵承玉点了头,与瑾儿吩咐了一句:“你去晓月楼一趟,把所有赵氏宗族的子弟的过往信息记录拿来与我看,另外,去给风娘传句话,让她安排人去接近所有的宗族子弟。”
“是。”
很快,瑾儿就从晓月楼回来,赵承玉看过那些消息之后,便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