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喜嫁》第313章


刘琰正在梳妆,问了一句:“什么汤?”
“送汤来的人说这汤清淡滋补,公主倘若用膳没胃口,倒不妨尝一尝这汤如何?”
刘琰说也好。
李尚宫进来送了一件新的斗篷,斗篷上带着一圈细致缀珠围领,十分别致。
针工局送来的斗篷上是没有珍珠的,珍珠是李尚宫后来加上去的,用的是安和宫的珍珠。本来昨天公主出门就想让她穿着,可公主说晚上要走许多路,还是穿一件更轻便的。
今天可一定得穿了,要不然出了正月可没人穿这么厚的锦缎斗篷,这件衣裳就只能压箱底了,有些可惜。
李尚宫还带来了一个新消息。
“五公主昨天也想出宫观灯的,不过才到公主府她就伤了脚,太医看过了说没大碍,没伤着骨头,幸好也没有破皮流血,只需要好好休养个十天半个月。”
刘琰转过——结果头一动就扯着头发了,幸好桂圆扯的不紧,也不怎么疼。
“她怎么伤了脚的?”
李尚宫已经打听清楚了:“说是天太黑,路又不熟。”
这也不奇怪,本来刘雨就没去过几次福玉公主府,昨天观灯天黑,人若是只顾着抬头看灯不顾脚下,那摔伤绊倒都很寻常。
昨天晚上听说也有人踩了旁人的脚、丢了随身的帕子首饰,不过倒没有听说象刘雨一样摔伤的。
“那用过饭我去看看她。”
刘琰过去的时候刘雨正在书房写字,她想起身,刘琰赶紧说:“你坐着吧,脚怎么样?疼的厉害吗?”
“不怎么疼。”刘雨把裙子拉高一点,让刘琰看见她裹着的右脚:“不动不碰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疼。”
“怎么就伤了呢?”
刘雨看起来有点不大好意思:“全是我自己大意了,倒不能怪跟着的人。”
昨天她伤了脚回来,冯尚宫已经将跟从她出门的人都罚了一顿,还要扣他们的月例,刘雨讲情也没有用。
不管她受伤是谁的错,终归是奴婢们伺候不周,一定要罚的。
虽然冯尚宫处罚了他们,可是高太监、可晴她们也没有怨言,毕竟冯尚宫罚得不重,要是让内宫监的人来罚,一人二十板子跑不了,最轻也得打得人一个月爬不起身来。
“原来以为你不去了,要是知道你也想去,咱们就可以一块儿出宫,有个照应好多了。”
刘雨微微低下头:“我也是突发奇想。”
其实真正的原因,刘琰心里能猜着。
她俩虽然没有过去那么针锋相对,嗯,大多数时候都是刘雨针对她,不过刘琰也不惯她这脾气就是了。虽然没有再针锋相对,但是她俩的关系还是不怎么亲近,主要是脾气性情差得多,她们平时除了一起在程先生处学习,一起去宜兰殿请安,其他时候两个人不会主动凑到一起,因为她俩没什么话说。
刘琰不觉得这是自己的问题,她朋友不少,姐妹间关系也都不错。
刘雨正相反,她一个交好的人都没有,可以说和谁都没交情,甚至还有不少的小仇怨。
想象下要是昨天她俩一起去公主府,路上不乘一辆车还可以避开,到了公主府她们如果还不走一路,怕是旁人看了要议论。要是同路,她俩都难受。
不如分开的好,各玩各的。
不过刘雨的脚伤就不在预料之中了。
刘琰和刘雨的关系,大概也就是这样了。大家和和气气,同时也是客客气气的,面子上都过得去也就行了。
刘琰给刘雨带了礼物。
一小箱颜料,里头的颜色很齐全,这么全的颜色可不易得,这还是过年的时候刘琰收的礼物,不过她自己明白自己,她那画技到了现在这个水平也就止步了,不可能再有什么进益,这些颜料都是上好的,她用了浪费。所以这些颜料被她分了两半,一半给赵磊,一半本来没拿定主意,现在送刘雨也合适。
“你脚伤了不方便走动,写写字,画几张画打发打发时间。”
除了颜料,还有一套上等画笔。
吃喝穿戴这些东西不用送,反正刘雨也不缺。
从麓景轩出来,豆羹问:“公主打算去哪儿?要去宜兰殿请安吗?”
刘琰随口应了一声好。
可是步辇没走多远,刘琰又说了声:“停。”
步辇立刻停了下来。
刘琰坐在那儿,神情有些犹豫不决。
这让豆羹都很意外。
公主很少有这样的时候,看上去象是有些烦恼,拿不定主意。
刘琰其实没什么大烦恼。
只是又想起了昨天晚上那个人,那件事。
她在想着,这件事情……要不要告诉母后呢?
她心里挺乱的,想找个人说说,可是能说这件事的人有谁呢?
她第一个想到母后。
可是母后要是知道了,刘琰有点不大能预测出她的反应。
当然,刘琰不是担心自己会受训斥,这个断然不会,她心里明白。
但母后会不会生陆轶的气呢?
一般人生气,顶多骂几句,可要是母后生了气,那陆轶肯定要倒霉的。
要是不说……
刘琰现在不知道为什么有点心虚,总觉得她在怀里揣了一样不能被别人发现的东西,可是又觉得旁人看她的目光都若有深意,仿佛已经将她想掩藏的秘密给看得一清二楚了。
刘琰不发话,步辇就这么在宫道上停着。
过了片刻她说:“继续走吧。”
豆羹心里确实有揣测,但他完全想到另一个方向去了。
公主从麓景轩出来就心事重重的,难道是五公主又闹什么花样儿了?
豆羹一直觉得洗心革面痛改前非这话不怎么可信,这世上大概没几个人做得到。要是能做到,就不会有人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了,正是因为少,所以才说金不换。要是人人都能轻易的改变,那浪子回头可不值钱。
回头他得好生的打听打听,到底五公主和自家公主都说什么了。
第四百二十九章 请求
曹皇后这里有外人。
这也不奇怪,宜兰殿里总有宗亲贵戚、诰命夫人们来拜见。她们有各种所求,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刘琰以前就曾经问过曹皇后,这样的人见她们做什么?就比如宣王妃那样的,居然还能在宜兰殿干出坐地大哭撒泼的事。至于其他人,她们奉承讨好曹皇后,把可以入宫,可以在宜兰殿拜见皇后当成炫耀的本钱。
刘琰一点儿也不喜欢她们。
尽管她不是小孩子了,她也知道这世上不是简单的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每个人都有私心。
曹皇后只是笑着摸摸她的头:“以后你慢慢就会懂了。”
小时候听到这样的话,刘琰很懵懂,为什么以后就会懂了?为什么现在就不能懂?
再长大一些,她就会有一种逆反的心情。什么以后?对少年人来说,二十岁都很遥远,三十岁更象是一辈子都到不了的地方,而那些年长的人,他们保守、衰老、虚伪、他们认为自己就是道理,可很多时候他们行事根本不讲道理。
但刘琰也过了那个年纪了。
刘琰一进宜兰殿,坐在那儿的四个人都起身行礼。
刘琰笑着说:“免礼。”
今天这四位客人她认识三个。
其中一个生得娇美明艳,头上斜簪着一只金簪,簪头的金丝之中包裹一颗明珠。
这人刘琰认识,袁若秋,小哥的未婚妻。簪子她也认识,上元节前曹皇后拿出几枝簪子让她挑,刘琰当时就看见这枝了,不过她没有挑这枝。
原来这簪子到了袁若秋头上。
是母后赏的?
会不会是小哥送的啊?
刘琰按下心事,先同年纪最大的修国公夫人招呼:“夫人可有好些日子没进宫了,前些日子听说夫人有些咳嗽,现在可好些了?”
修国公夫人一头银发,身子骨却还硬朗。刘琰问候她的病,修国公夫人受宠若惊,欠身说:“劳烦公主记挂,老身已经好多了,多亏皇后娘娘赏的好药。”
坐在修国公下首的那个年轻妇人刘琰不认识,越过这个人,刘琰同后头的何夫人说:“何夫人和袁姑娘怎么今天凑在一处了?”
时下的风气,未出阁的年轻姑娘不能自己抛头露面出去应酬,须得一个亲眷长辈带领着才行。袁若秋今天进宫,陪同她进宫的既不是她祖母,当然更不是她的婶子,而是一位看起来同袁家不沾边的何夫人。
何夫人笑着说:“我们这亲戚旁人都不知道,若秋她是我表姐的女儿。之前他们家一直在外域,我们在京里,也没多少往来。”
原来是这样的亲戚。
这种场合袁若秋只能跟着一个表姨母,而不是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