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喜嫁》第376章


大不大,说小不小。
目前看来,不少人都觉得嫡长子才是正统,立为太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安王性情温厚,脾气极好,几乎从不与人争执冲突,之前的妻子朱氏有些拿不出手,可朱氏已经死了,现在续娶的小朱氏是知书达理,十分娴静的女子,可以说现在的安王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这一切好象和东苑没多大关系,似乎隔着一道春和门,就象隔着悬崖天堑一般,那些纷扰暗流都被关在了门外头。
也许这也是当初皇上和曹皇后将公主们安置在东苑的原因。
东苑这阵子很太平。
或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五公主的亲事尘埃落定,麓景轩为了备嫁的事情忙碌,五公主也由赵、孙二位太医一起照看着调养身子,整个夏天五公主平平安安的过来了,并没有如往常那样卧病在床。安和宫这边管得严,不过问隔壁的事情,但是宫里其他人的嘴就不大堵得住了。有人说五公主这没定亲的时候总是三病两痛的,一定了亲,顿时连咳嗽都没了,这定亲还真是灵丹妙药,怕是五公主恨嫁的心太急切了。
前阵子五公主才定亲时,曹皇后曾经因为底下有人传闲话,让整治过一次,可闲话这种东西跟野草一样,哪怕现在贴地铲一波,下一波没过多久照样会冒出来的。说到底宫人太监也是人,不是木头石头,人长着嘴不光是为着吃饭,不让说话他们憋得多难受。
别处的人李尚宫管不着,但安和宫里外李尚宫是管得严严实实的。
尽管李尚宫自己也看不上五公主。
多年前的旧事,年轻的人不知道,李尚宫多少知道个几分。崔家怎么没的,崔嫔是不是难产而死的,这些事儿都不算什么天大的隐密,只是知情的人全都缄口不语,谁也不想触犯皇上的忌讳。
有那样的外家,那样的母亲,五公主只怕骨子里就不是个安分的人。安分的人也干不出来她这样的事。
李尚宫对五公主自己找男人是一百个看不上,但是既然定了亲,那最好她顺顺当当赶紧的嫁出去。若是她嫁不好,她不还得想着法儿折腾?至于她嫁出去之后过得好不好,反正不关自家公主的事儿,是好是歹就随她去。
有李尚宫这么压着,安和宫对麓景轩的事情不闻不问,不帮忙也不会给下绊子。豆羹还多叮嘱了一番安和宫的一众小太监,隔壁的事情千万别搭理,不管他们是找人说话,送什么小东西,又或是请人帮忙,一定要推托掉,别让麓景轩寻着什么事儿赖上他们。
其实就算李尚宫和豆羹不这么耳提面命的,安和宫这些宫人太监也很警醒。五公主定了亲之后没多久,就闹出了内宫监和内司库的人合谋以次充好,苛扣贪没公主嫁妆的事,一下子牵牵拉拉的带下去不少人。虽然说是针工坊的人发现明珠是假的,但这话也就骗骗外头的人,他们在宫里当差多年的哪个心里不明白?这事儿就是麓景轩的人在后头摆布的。在宫里当差的这些人,关系盘根错节,不说旁人,安和宫就有个姓王的小太监,他兄弟就在内司库做事,这次也受了牵连,虽然没丢命,但是挨了十大棍又罚了三个月月俸。别看打的下数不多,打完之后好几天人下不了地,要没有人照应,受了伤手上又没钱,那下场可想而知。幸好他们兄弟都在宫里,安和宫这边日子好过,他还能照应一下兄弟。
其实上面大太监们得好处的事儿,小太监们连口汤也喝不上,但是出了事儿,却被干脆利落的推出来顶缸受罪。
宫里的事儿还不就是这样,查一次之后,过不了多久仍旧会死灰复燃,该偷的偷,该藏的藏,只要不过分,其实主子们也不会认真计较,毕竟老话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嘛。这回要不是麓景轩把事情闹大,原本也不会牵连这么多人进去。
刘琰用过早膳,原本想去宜兰殿一趟。刘芳养了几日身子无碍,已经挪出宫回公主府去继续坐月子,宜兰殿喧闹了几天重又冷清下来,刘琰觉得母后还挺舍不得三姐姐母女的。
她才换好衣裳,外头有人回禀,说五公主来了。
第五百一十六章 相求
“四姐姐要去宜兰殿?”
银杏在一旁腹诽。
多新鲜呐,说得好象她头一天认识四公主一样。只要不去程先生那儿,四公主哪天不去宜兰殿请安?
刘雨说:“我昨天得了两盆儿菊花,不算什么名种,但是开得热闹,四姐姐帮我一起带去吧。”
“怎么你不去请安了?”
刘雨摇了摇头,有些为难的说:“我昨天夜里可能着了风,早上起来又有些咳嗽。”
刘琰点了点头:“成,那你好生歇息,菊花我替你带去——你身子不舒坦就叫赵太医过来看看,重新拟个方子,别跟你现在吃的补药有冲撞。”
刘雨一走,银杏就说:“公主真替她把花带去啊?其实五公主随便打发个人送去不就行了?干嘛还巴巴儿的过来请你代送?”
刘琰只说:“菊花呢?搬来给我瞧瞧。”
两盆菊花确实不是什么名种,一盆紫的,的那样,开得热闹,一朵朵挤挤乍乍的,都快从这个盆里溢出来了。
黄的那盆倒没什么稀奇,就是金灿灿的,颜色很是艳丽。
“五公主要是想讨皇后娘娘的好,倒是用心弄两盆更好的来才是。”桂圆说:“这么两盆花……”
忒寒碜了。
要么一样两盆,凑个成双成对的也好啊,一入秋,宫里各处摆放的花儿大多都换了菊花,安和宫这儿也刚换了一批,不是桂圆夸口,这样的花在安和宫都不稀罕,随便搬个两盆都比这强。
宜兰殿更不会缺这么两盆花。
“公主,这花儿?”
刘琰说:“她特意送来了,就带上吧。”
刘琰带了两盆菊花到宜兰殿,曹皇后见跟着的人捧花进来,笑着问:“你怎么想起送两盆儿花?”
刘琰赶紧摆手:“不是我送的,刘雨说她有些咳嗽,托我捎两盆菊花来。”顿了一下,刘琰问:“她是不是有什么事想求母后?”
曹皇后目光从那两盆花上掠过,并不在意:“她有什么事要求我的?若用一个求字,那肯定不是小事,我也未必能替她做主。”
也是,刘琰也挺纳闷,五公主送这么两盆儿花做什么?说不好听的,曹皇后估计从来没收过这么寒碜的花儿呢。
真要想求点事,那怎么也得下点本钱吧?送不了重礼,好话总得有几句。
可这花她都没亲自来送。
难道真的只是出于孝心?
把五公主和孝心两个字拉扯到一起,不知怎么得就让人觉得别扭。
曹皇后摸了摸刘琰的手:“现在入秋了,你出门记得带件斗篷,手这样凉,回头病了可别嫌药汤太苦。”
曹皇后说什么,刘琰都应着,还说了两个笑话逗她高兴。
至于那两盆花,母女俩都没再提起。
刘琰陪曹皇后说了会儿话,等有人来回事,曹皇后忙起来的时候,刘琰就到侧殿里写了会儿字,曹皇后又让松青送过来一本账册,让她学着看。
这就是上个月宫里一本支出的细账,什么某宫领布若干,某宫领白蜡若干,茶具、烛台之类的。
松青担心公主看这个无聊,还在一旁小声替她解释。这些东西有的是按季发放,有的是按月发放。比如说布,这个就是按季来的,而蜡烛灯油线绳之类的东西是每月都在消耗,所以是一月发一次。
刘琰倒不觉得这个无聊,看得津津有味的。
从每处支领的东西多少,刘琰觉得可以看出挺多东西来。
比如人数多少啦,季节不同领的东西也不同。发放夏布的时候肯定是热天儿,到了秋天就不会再发夏布了。夏天支领的东西里还有其他应季的东西,比如薄荷艾蒿菖蒲这些避暑驱虫的药草。
现在正是换季的时候,窗纱要揭下来换成窗纸,再冷些就要大量的烧炭取暖。
她把这些心得同曹皇后说,曹皇后笑着夸她:“不错,能想到这些就说明账册没白看。”
女儿早晚是要嫁人的,得让她知道过日子是怎么一回事儿。
刘琰用过午膳要回去的时候,曹皇后对她说:“刘雨说不定这两天有事情想求你。”
“求我?”
刘琰琢磨了下,刘雨还有什么事儿能求着她?
她实在摸不清刘雨这个人心里在想些什么,就象上次刘雨过来说求她帮忙,张嘴就说她和人私定终身了。
这刘琰上哪儿能猜到去?
刘琰拉着曹皇后的袖子摇晃:“母后,你要知道什么事儿,你给我提个醒,别让我没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