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明-叫天》叫天-第452章


如果不是刚好有个惊天的急报,或者皇太极在第一时间就下令,崇祯皇帝也没法说出自己想要说得话。
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刚好辽东急报到了。等到城头上站在崇祯皇帝附近的监视的建虏,得到济尔哈朗地命令连忙上前时,崇祯皇帝已经说完了最为重要的话。
他从箭楼上下来时,在听到皇太极的威胁,看到自己的直系血脉在建虏的屠刀下时,便已知道自己如果想活着,就绝对不可能保住大明江山。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他没得选择,苟活于世不是他想要的。自从当上了皇帝之后,中兴大明才是他唯一的志向。
如今自己和直系血脉肯定要交代在这里,那么有谁能继承自己的遗志呢?崇祯皇帝只是稍微一想,便想到了原唐王朱聿键。
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只有这个朱聿键在崇祯二年末建虏入侵京畿之地时,有胆子不顾禁令而领兵勤王。当时的崇祯皇帝闻讯便记住了这个人,怕这个朱聿键不甘于藩王之位,最终把他贬到了凤阳去。至于其他藩王,都是碌碌无为之辈,犹如圈养着的猪而已。
此时此刻的崇祯皇帝,深知要当大明皇帝,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自诩是个非常努力的皇帝了,可还落得如此的下场。要是圈养着的猪来继承自己的意志,那绝对不可能保住大明江山。
城头上的崇祯皇帝,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仿佛重新披上了金黄的龙袍,整个人的精气神也一下高涨起来。大部分要交代的话都已交代出去,如今唯一的担心也没有了。
崇祯皇帝相信,唐王朱聿键在孙承宗和洪承畴的拥戴下登基,就算不能击退建虏,但要保住大明半壁江山,那应该不会有多少问题。如此一来,自己到了九泉之下,也算是对列祖列宗有个交代!
耳边听到箭楼上传来的气急败坏声,听到边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崇祯皇帝看着底下泪流满面的孙承宗和洪承畴大声喝道:“朕把大明江山托付给卿等,不要让朕死不瞑目,拥戴唐王朱聿键……”
就在这时,一名建虏已到了他身后,同时一把腰刀架到了他的脖子上,暴怒喝道:“汉狗给我闭嘴,否则……”
崇祯皇帝全然不惧,就仿佛脖子上贴着的冰冷根本不存在,转过身子直视那名建虏,身上似乎重新焕发出了皇帝的威严,散发的气势让那建虏感觉到了不安,竟然威胁的话都说不下去了。
崇祯皇帝抬头看了眼箭楼窗户上露出上半身的济尔哈朗,还有刚刚露出脑袋的皇太极,再转回头看看那些曾经的文武大臣,如今已是满清走狗的那些人,最后看了一眼自己的爱妃和儿女,忽然他中气十足地郑重宣布道:“朕乃大明皇帝,非亡国之君!”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忽然伸手一把抓住那把冰冷的刀刃,用力一扯,鲜血喷涌而出,洒向京师的城头,也喷到了那建虏的脸上。身子随即软倒,就靠在城垛上慢慢下滑,最后不再动弹。
这一刻,所有人都惊呆了。没人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不管是和崇祯皇帝打惯了交道的那些满清走狗,还是视崇祯皇帝为毛头小子的皇太极,全都没想到崇祯皇帝竟然刚烈如此。他真得用自己的命来守护国门,国门即陷,命便交代在这里。
都说阿斗聪明,安然活过了下半辈子;但阿斗可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义?可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含义?
城头上,有的人被震撼了,有的人脑子一片空白,有的人则是被吓到了。
“哐当”一声,那把带血的钢刀掉到了地上。那名建虏缓缓后退,嘴中惊慌地辩解道:“不是我杀的,不是我杀的,不是……”
“陛下……”一声尖锐的悲呼声响起,伺候在边上的王承恩几步冲向前,抱起崇祯皇帝的身子时,却发现他已没了气。
王承恩泪如雨下,小心翼翼地抱着崇祯皇帝,就仿佛怀中的崇祯皇帝只是睡着,不敢惊醒他一般抱着,缓缓地站了起来。
此时此刻,城外也传来了陆续地悲呼声。孙承宗的声音,洪承畴的声音,祖大寿的声音……
人都是有感情的,哪怕有的人已经麻木不仁,那也只是因为能刺激到他的程度不够而已。
崇祯皇帝在城头上交代后事,慷慨赴死的一幕,刺激了几乎所有人。
明军是怂,经常打不过建虏,有人逃跑就跟着跑;反正大家都这样,所以都这样做也无所谓了。
可眼下的一幕,崇祯皇帝的每一句话,都仿佛格外地清晰,回荡在他们的脑海中。
“大明立朝两百六十余年中,天子守国门,无投降、逃跑之君。”
“太祖驱除鞑虏,救天下万民于水火之中;朕虽无能守不住国门,却能死社稷,不会让大明重陷鞑虏之手。”
“……驱除鞑虏,还我大明江山!”
“朕乃大明皇帝,非亡国之君!”
一国之君以身殉国,自古以来又有几个君王能做到?皇帝如此,我何惜此头?许多明军将士心中如此想着。
646抢
“皇帝升天了!皇帝升天了……”王承恩那尖锐中带着悲愤的声音,在京师北门的上空响起。仿佛是哭诉,又似在送行。除了他的声音之外,城头上下忽然一下都没了声音。
投降了满清的文武大臣,还包括哪些阉人,如同曹化淳等,再没一人还有之前那不屑或者幸灾乐祸的脸色。大部分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刺激,良心发现,带着惭愧之色低下了头,仿佛是在默哀。
就连一向以野蛮凶残之称的建虏,在面对一个能慷慨赴死来捍卫尊严的皇帝时,都是面露敬佩之色。
此时此刻,唯有皇太极还是清醒的,他在震惊之后马上发现情况不对,连忙大声命令道:“快,夺回朱由检的尸体,让他闭嘴!”
然而,第一个响应他的,并不是他的满清奴才。
只见王承恩抬头,嘴角一裂,露出一丝讥讽之意,似乎不屑地盯了一眼皇太极。而后便露庄重之色,带着决然,转过身子,用力纵身一跳,便抱着崇祯皇帝的尸身跳下了三四丈高的城头。
城头上的人,又是没有预见到这一幕,不由得发出一声“啊……”,而后马上本能地拥到城垛处去看情况。
城下的孙承宗,在看到王承恩跳下时,便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一边催马急行,一边大声命令道:“快,抢回陛下龙体!”
这种时候,这种情况下,越靠近城墙这里就越危险。但有不少人不顾危险,快速催马冲向前去。
但孙承宗抵达城下时,祖大寿已经后来居上,先一步到达并已翻身下马。
只见城墙底下,王承恩仰面躺在地上,身上抱着崇祯皇帝的尸首,紧紧地护着;而他自己则是头脸上满是鲜血,嘴中也不停地冒出鲜血。
在见到祖大寿冲到面前时,还想做一个伸手想递崇祯皇帝尸身的动作。只是很可惜,他没能如愿,便头一歪,再也没了动静。
祖大寿红着眼睛,一伸手便抄起崇祯皇帝的尸身,几乎没有停留,便干脆利落地翻身上马,一边调转马头一边大喊道:“督师,快走!”
孙承宗看着王承恩仰面躺着的尸体,略微犹豫了一会,才调转马头,跟在祖大寿的身后远离城墙。
这些事情其实发生的很快,当城头上的人俯身往下看情况时,祖大寿等人已经拍马远离城墙了。
城头上的建虏看见这一幕,都有点犹豫,纷纷转头看向箭楼。他们知道刚才的一切,其实是为了要劝降城外那些明军,也就是要让刚才这些明国大臣投降。如果未得命令胡乱行事,怕是会坏事。
“快射箭,不要让他们跑了!”箭楼里的皇太极气急败坏,连忙大声命令道。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他自然明白,自己想要劝降孙承宗他们的算盘怕是落空了。既然如此,那么就只有逆者亡了。
可就这么一耽搁的时间,孙承宗他们已经跑出一段距离,稍远处的亲卫,也纷纷拍马赶过来护着主将。
不过这些城头上的建虏都是好手,在得到命令后,便本能地开始抽弓撘箭,向着孙承宗等人的后背射去。
“梆梆梆……”
“嗖嗖嗖……”
弓弦震动的声音,箭支刺破空气的声音不时响起。这个时候,弓箭相对火器的射速优势便很好的体现了出来。虽然西门城头这块区域的建虏不多,但射向孙承宗等人的箭却是不少。
“咴咴咴”的战马吃疼声响起,孙承宗胯下战马中箭,哀嚎几声便摔倒在地,把孙承宗甩了出去。
“噗噗”声音响起,祖大寿感到自己肩膀和后背一疼,然而他不敢耽搁,抱着崇祯皇帝的尸体尽量伏身在马背上,双腿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