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要我当地主gl》第133章


这种败坏宋氏竹纸的名声的行径,最是让人唾弃,族里召开大会严惩了他们,又将他们在族谱上除名,这才震慑了剩下那些蠢蠢欲动的族人们。
因为造纸的收益超出了成本许多,故而这笔费用除了可以给族人补贴之外,也能拿一些出来修葺祠堂。
这些钱从未经过族人的手,他们自然不会舍不得,而且祠堂越好,说明家族的凝聚力越强,以后在这金川乡,谁人不会羡慕和高看宋氏家族?于是修祠堂之事就这么通过了决议。
宋玉延得知族里要修葺祠堂,便让二十一叔与合作伙伴们商议,宋氏买水泥给打八折。一来她是宋氏的族人,若是不出力,族人肯定要不满;二来若是宋氏的祠堂修好了,那效果总不会太差,能给别的家族立一个示范,那水泥的订单肯定会提高。
至于为什么是二十一叔去商议,那是因为二十一叔是名义上跟楼杲等人合作水泥生意的主事人。
这是宋氏族人跟宋玉延商量过的,因她被封官,督修海塘,若是她又有水泥的生意,那海塘修完之后,朝廷必然要说她假公济私。
朝廷虽然允许官员的亲属做买卖,却不允许官员本人经商,这也是担心官员假公济私。故而为了避免这种冲突,宋玉延的蜡园则转移到了唐枝的名下——蜡园是她的嫁妆,这总没有问题吧?
至于棉花田这不成问题,这是她租的族田。便是菜园子的田,名义上也都是属于唐枝的。
合作伙伴们都是人精了,哪里会算不清楚这笔账?加上宋玉延督修海塘,必然会需要大量的水泥,这便是赚官府的钱啊,他们没必要得罪宋玉延,于是便欣然同意了。
宋玉延也是因为这些事而忙得脚不沾地,作为她忠实的竹雕粉丝,赵赜等人有些遗憾她很久都没有产出了,但是想到她正在做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好事,也没有喊她回去雕刻竹木,也觉得她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反而更加光辉了!
赵赜等人给宋玉延写了信,表示自己在去年便受到了她的鼓励和启发,为了追赶她的步伐而决定好好读书。之所以没有登门祝贺她被封官,也是因为要闭门读书,在他们考上解举人之前,他们是不打算出门的了。
宋玉延也庆幸他们没有过来,否则自己太忙而没空招待他们,那便是失礼了。加上他们这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很值得称赞,便也给了他们回信,鼓励他们多加努力。
这些书信还都是用诗筒装着的,赵赜收到回信,感觉自己像是蹭到了一件竹雕,内心还有些小激动。
他是快乐了,宋玉延却是有些郁闷,她发现因为一个官职,自己就从拥有多处产业的小土豪,变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怎能不郁闷?
她对唐枝道:“以后我就身无分文了,全靠娘子养着了。”
唐枝数着箱子里藏着的钱,闻言,抬头看着她,并没有多少同情的目光:“你不是还有卖竹雕的私房钱吗?”
宋玉延:“……”
她悄悄地抱着自己的小金库:“里面真没钱了。”
唐枝道:“真没钱?那盒子我帮你收着。”
宋玉延道:“盒子给你收着也行,不过最近学了三招,你得让我练习一下。”
唐枝左右衡量,最终点了点头:拿住了宋玉延的私房钱,她哪里还有机会去研究更多的招数?!
宋玉延高兴地将盒子里的钱掏出来用钱袋装着,然后把盒子给了唐枝。
唐枝:“……”
她有些牙疼,怎么感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____
唐枝没打算真让宋玉延一穷二白,她跟宋玉延平日在生活上十分节俭,宋玉延的理财计划更是进行了近六年,攒了不少身家。
她没用这些钱来买大宅院,也没有大量置办田地,因为她知道一旦自己的财产变多了,必定会招人眼红。
财不露白的道理她懂。不过,更多的是她本身便是一个低调的人,即使是在前世,她的朋友虽多,但是知道她的家世的却没有几个。
唐枝也知道宋玉延只是靠节俭的话是攒不出这么多钱的,最主要的是她一边“开源”,一边“节流”,故而她也要继续将这种做法贯彻下去。
她不懂做大买卖,她只知道长期有效又稳定的投资其实是田产,置办了田地,再雇人干活,或者租佃农田,也是一种开源节流的方式。
唐枝便拿出一小部分存款,悄悄地在金川乡买了十亩地,其中五亩种粮食,另外五亩种棉花。
十亩田地在这时代并不算多,加上宋玉延在金川乡还是颇有名声的,只是置办了十亩田地,没有传到县城的街坊邻里的耳中的话,是没有人会去眼红和嫉妒她的。
而唐枝跟宋玉延接下来的一年里都无法时常往金川乡跑,所以这十亩地,只能让黄鳏夫父子看顾。
等到了秋末,台风天、海浪狂袭的季节已经过去了,农夫们也清闲下来了,官府让人开凿和运送过来的大块石块也已经准备好,明州海塘的修筑工程便正式开始了。
第95章 又有钱了
海塘的选址; 宋玉延早就经过勘测决定了; 而按照古今的习俗; 都要先进行一些仪式; 以祈求工程能顺顺利利。宋玉延知道这样的做法太过迷信,然而哪怕是在现代,她也会遵循这种约定俗成的规则,因为工人们的心里会安心一些。
果然; 等祭祀完之后; 那些受募集而来的民夫以及服役的百姓干起活来就很卖力了许多。
宋玉延“安全生产”为名; 让官府给民夫们准备了手套; 原本范知州认为这笔钱是没必要出的,宋玉延以加快进度为名,且又以可以多次利用为由劝他; 最终范知州才让人去赶制了低廉的麻制手套。
有了手套之后,那些搬运石块、挖地基的民夫一下子觉得轻松了。那些服役的百姓更是感动——以前他们服役去修河渠、疏浚河道可没有这样的待遇; 如今看来范知州很是爱惜他们的。
于是范知州到工地监察时发现民夫们忽然对他热情了起来。
范知州:“???”
后来他跟民夫们闲聊; 这才知道是因为一双小小的手套,收买了他们。被他们感激的时候; 范知州也有些惭愧和心虚; 他身为父母官; 本就该为百姓而着想,可是他却远不及宋玉延来得细心,也不知道百姓的需求是什么。
再看宋玉延,自己戴着一顶斗笠便跟着一起干活; 要不是找人询问,他都找不到宋玉延在哪里。
这海塘的工程负责人是宋玉延,她不盯着不行,万一哪一步出了纰漏,那问罪的可就是她了,因此她就一直住在周围搭建的草棚中。
基于这种环境,民夫们想去洗澡就能去不远处的寺院的澡堂,她想每日洗澡那是不可能的了,且海边离县城五六十里,她也不可能每日都回家。
唐枝每次见她回家第一件事便是先冲回屋里洗澡,寻思着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便在离海岸几里远的地方租了一处农家小院,这样一来,宋玉延的洗澡问题便能解决了。
唐浩根来过几次,他劝宋玉延道:“你也不必每日起早贪黑地跟民夫们一起干活,不必时刻盯着,我还未见过有哪位监官像你这般拼命的。”
宋玉延道:“这次修筑海塘采用的是全新的方式,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取,故而只能自己多盯着点,否则一个细小的环节出了岔子,那整个工程都会被毁了,而且百姓也会质疑这种造塘方式的先进性。”
唐浩根闻言,便没有继续劝她。
临近年关,民夫们因为不能回家过年,故而内心是有些浮躁的,接连出了几次岔子。宋玉延庆幸自己盯得紧,才没有酿成大祸,但是她也不敢让人继续干活了,便跟范知州商议,让他们轮流回去过一个年。
范知州对“轮班”这种方式并不陌生,毕竟朝廷每逢节假日要休务时,总是会安排官员在衙署轮流值班的。只是他当地方官之后,上下班的时间很是机动,可是过年时期若是衙门有事,也还是得回去处理事务的。
他并不想拖延进度,可也认为宋玉延的提议有效,便让人排好了班,让民夫们回去过年。
当然,民夫们也能自愿留下,毕竟年节的头三天有三倍工钱。
基于这三倍工钱,反倒有一大半的民夫选择留了下来,他们想的倒开:“不能回家过节而已,可以让妻儿过来团聚的嘛!那几天可是有三倍工钱的呀!干一天等于干三天,干三天等于干九天,多划算!”
他们得知这种三倍工钱的奖励是宋玉延建议的,心中对她更有好感。这位堰闸都监平日里一点架子都没有,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