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唯我煌煌大唐》第255章


裴炎摸着胡子思考了一下,道:“陛下可还记得,昔年欧罗巴的海员们经常得坏血病,而我们大唐的船员从来不曾听说有人得过此症。”
“你是说……”
“自古以来,我华夏的船只出海,就会在船上种植绿豆等物。”
“可是沙漠缺水……”
“海水一样不能直接用于灌溉、饮用。”裴炎也修习过万花的莳花之术,因此知道其中的关窍:“因此,船员们必须接、蓄雨水以备不时之需,要不然,就只能等着靠岸的时候去岸上取淡水。沙漠也是一样。若是陛下指的是奥斯曼帝国的沙漠,臣也许没有办法,可若是陛下指的是昔日的西域,臣却有话可说。”
“哦?说来听听。”
“西域如今虽然已经变成了荒漠,但是,并不是说,西域就没有水了。西域有雪山,有雪山,就等于说,积雪融化会在地下形成暗河。因此,不能因为西域如今被沙漠覆盖就说西域无水,只能说,西域的水,如今轻易不能被人所见而已。”
“那么,裴卿认为,在西域的沙漠里面种植水稻,可行?”
裴炎道:“西域果蔬乃是一绝,尤其是葡萄、瓜果,古来有名,想来,这样的环境,也是能种植水稻的。只是……”
“只是什么?”
“陛下,西域的荒漠越来越多,也说明了一件事情,要在西域种植作物,就必须把节水也考虑在内。”
“看起来,裴卿已然有了明确的方向。”
李嫣只是看到自己的那几页被锁的技能树,因此才有此一问。但是,现在听裴炎这么说,李嫣忽然明白过来,就是系统的技能,也未必比得过人的创造力。
“陛下,并不能说臣有了明确的方向,只能说,臣有了一个猜想,正有待验证。”
参知政事儒者李清雅听说,也笑道:“若是裴大夫能有所突破,将是我大唐之幸。”
“李知院客气了。不过是偶有所得。若无陛下之梦,下官怕是会止步于此呢。”
李清雅道:“陛下,臣以为,如今陛下需要考虑的,还是黄河。”
“说来听听。”
“是,陛下。”李清雅道,“臣调查了满清历任河务总督的相关案卷。虽然黄河夺淮入海多年,但是,若是臣所料不差,也许四十年后,黄河会再度改道。”
“什么?”
这一次,先坐不住的,是边上负责旁听的几位宣赞舍人,而忍不住脱口而出的,正是来自于江苏的吴姓舍人。
那吴舍人出了声之后,这才知道不好,连滚带爬地出列,跪在了地上。
李清雅皱了皱眉头,赶在李嫣无奈之前道:“好了,让你们听政,不是让你们做哑巴!如果真的很想知道,可以问!”
那吴舍人这才连磕三个头,告罪之后,这才慌乱地道:“请问,这是真的吗?请,请问,黄河若是改道,会从哪里经过?”
显然,这黄河改道一事,已经让这个家伙乱了方寸。
虽然心知,这家伙如此,一半是因为君前失仪一半是因为黄河之故,可是李清雅还是非常生气。
这就是江苏人的素质?不,应该说,江苏人有本事的,怕是此刻还在观望之中,因此才推了这么个人出来。
就是李清雅不是负责中路方面军的官员,她也知道,唐人对山东孔氏家族的所作所为,怕是引来了那些江南儒生的反感了。这更是让李清雅嗤之以鼻——那山东孔氏家族,可还有人记得先祖的教诲?
李清雅这才起身,从衣袖里面取出一块叠起来的绢。那是用来画图的绢,用明矾矾好了,再往上画图用的。可是现在,这块绢上画着黄河中下游的地图,而且,李清雅还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了汉唐故道、北宋故道、南宋元故道,以及黄河现在夺淮入海的河道,当然,还有她预估的,未来的黄河河道。
看到那河道即将从山东入海,那吴舍人明显地松了一口气。
这张绢被直接铺在了大殿的地上,李嫣和诸位臣子纷纷离座,在仔细地研究了一番之后,李嫣道:“你推测,这黄河日后会在河南铜瓦厢改道改道?”
“是的,陛下。”
李嫣迟疑着,道:“如今黄河是走徐州,经淮安,夺淮入海。若是,若是黄河改道,经过爱卿预测的菏泽、济阳、滨州……”
“是的,陛下,黄河改道,势必会伴随着三到五次的大规模决堤。”
黄河决堤!
大唐是黄河无私哺育的最后一个王朝,可以说,唐人是没有经历过黄河决堤之苦的。因此,唐人们的反应比那些宣赞舍人们的反应要慢得多得多。
或者说,在听说未来黄河会有三到五次的大规模决堤的时候,那些宣赞舍人们就好似被抽了骨头一般,瘫坐在那里了。
李嫣迟疑了一下,道:“你估计,会在什么时候发生?”
“三十年后。我大唐有三十年的准备时间。”
听见李清雅这么说,在场的诸人都松了一口气。
李嫣依旧低着头,盯着地上的黄河流域的地图不说话。
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己对满清王朝的这场战争。战争,总是要死人的,而火器的大规模使用,对于素来保守、觉得把火器封印起来不许汉人研究就万事大吉的满清王朝来说,就是一面倒的大屠杀。
没错,李嫣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从她发起复国之战,到如今满清皇帝沦为阶下囚、洛阳宫城的主体宫殿群的完工,总共不过三五年的功夫。这个时候,黄河中下游还没有从战争之中恢复元气,也就是说,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连人口都没有恢复过来!
在这个时候,以治理黄河之名,进行迁徙人口,成本无疑是最小的。若是将来人口恢复过来了,经济也起来了,那需要给百姓的补偿款,也许是十倍甚至是更多!
李嫣迟疑了一下,忽然指着自己的脚边道:“这里,是晋陕峡谷?”
“是的,陛下。”
“那么,这里就是禹门口。”
“是的,陛下。”李清雅立刻明白李嫣听懂了她的意思,“黄河离开晋陕峡谷之后,河面豁然开阔,水流平缓。从禹门口至潼关,河道滩槽明显,滩面宽阔,滩地面积近九十万亩,滩面高出水面不超过六尺,低的地方仅一尺。本段河道冲淤变化剧烈,主流摆动频繁,属游荡性河道。”
“你的意思是,可以从这里动手?”
“陛下,这里淤积了黄河八百年来从上游带来的泥沙,因此,若是从这里挖取泥沙,就是挖取三丈,也不怕黄河水灌入地下暗河导致断流。”
就跟开封府一样,要知道,当年北宋的开封府,如今还在地下约莫四丈的地方埋着呢。开封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禹门口了。
下面就有人问:“可是,这挖取出来的河沙,又要堆放在哪里呢?”
李清雅提出了一个在当时来看十分荒唐的提议,那就是,用洛阳城和未来的洛阳卫城来消费这些泥沙。更简单的说,那就是,用这些泥沙,把洛阳城和日后的卫城的地基,抬高。
反正洛阳是大唐的首都,只要告诉臣民,大唐希望国祚绵长,而不是跟昔年的北宋开封府一样,连都城都被埋在地下,然后,只要开足给百姓的工钱和伙食,那就足够了。
李清雅道:“陛下,臣翻阅宗卷,发现朱温之乱之后,华夏历代王朝的人口在官方数据上就没有超过一万万的,南宋末年甚至还出现了生儿不举之事。直到满清的雍正上位,采用了官绅一体纳粮,免除了百姓头上的一部分人头税,这才使得中原的百姓人口的官方数字首次超过了一万万。”
“雍正胤禛吗?”
“是的,陛下。”
其实,在唐人的眼里,满清,就是一群打肿了脸充胖子硬要装自己才是华夏正统的奴隶主而已。他们的体制决定了他们的皇帝的格局和气量。比方说,康熙,这货根本就是把儿子当成了工具、当成的敌人!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容不下,能说他的气量好吗?他的儿子雍正,也许要好一点,可惜,格局太小,就看到了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至于后面的乾隆,也许在帝王心术上,这货玩得还不错,可惜,好大喜功,注定了被人糊弄了,还要往自己的脸上贴金的主儿,这一点,看和褂兴暮蠊妥铀谩⒓坛腥司涂梢钥吹贸隼戳恕?br />
李嫣道:“爱卿,此事你可跟虞部、将作监,以及工部营缮郎商议过。”
“未得陛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