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唯我煌煌大唐》第258章


这里路易·菲利普才走,李嫣就问身边的人了:“东土的百姓可跟着信教了?”
女官温子涵就道:“启禀陛下,对于东土百姓来说,教士无非是洋和尚而已。若是上门化缘自己手中又有闲钱,给一两个也无妨。因此,各地的教堂修建起来极快。只是,这些传教士们要求百姓们只信他们一个,不许百姓们祭祖祭孔,百姓们便远了他们了。”
这就是东方跟欧罗巴最明显的区别。诚然,两地底层百姓的实际收入与购买力做对比之后,其实相差不多,可因为东方的人口众多,加上又听说李嫣在欧罗巴的时候能够加冕为女王,跟天主教关系匪浅,而东土百姓们也不知道这理由的详情,还以为天主教之于李嫣就跟传说中的少林武僧之于李世民和李唐王朝一样,因此,那些传教士们来募捐,百姓们就当时洋和尚在化缘,但凡手里有点闲钱的,给了就给了。
而晋中富商颇多,晋商更是天下闻名,因此,各地的教堂修建的速度都不慢。
只是东土百姓对宗教的态度跟西方完全不同。对于东方人而言,今天是佛诞日,大家就去礼佛,明天是真武大帝的好日子,大家就去给真武大帝烧香,后日家里的孩子要进学堂了,就要去祭孔,这都是东土百姓的日常。
可是对于这些传教士们来说,这跟侮辱了他们的信仰来说,又有什么区别?要知道,教皇可是专门就东方传教下过通谕,要求保持“纯洁”的!
因此,矛盾就开始了。
传教士们在布道的时候,反复地强调,要纯洁,要求教民们:你们既然信了我们,就不要祭祖祭孔了。
东土的百姓……
他们在满清的脚下做顺民做久了,怕被报复,因此明面上不敢直接反对,但是绕着教堂和传教士们走,却是可以的。
然后?
然后那些传教士们就去找当地的官员了。
可问题就在于,当年的欧罗巴人语言不通,文字不通,因此至今能够通过考试成为官员的人依旧是少数,哪里像东土人,即便是语言不通,可文字却是没有问题的,因此,考中做官的,也不是一个两个。
因此,这些官员听说传教士们求见的时候,没少纳闷。当然,连百姓都知道天主教曾经为李嫣加冕,这些官员自然也不会把这些传教士们拒之门外。可是等到听说了传教士们的来意之后,个个都囧了。
不过是几个洋和尚,竟然管起了闲事,不许百姓祭祖,还不许朝廷开科取士的时候祭孔!
性格刚直一点的,直接就把这些洋和尚们扫地出门了,性格圆滑一点的,虽然是客客气气地把人送出了门,可转头,却翻开了会典,再度检查起相关的条文起来。
不止如此,各地官员也立刻走关系,或者直接写信,或者是旁敲侧击,总之,就是打听女皇跟这些洋和尚的关系。
唐宫和政事堂给予下面的回复,自然是不用多说,因此,传教士们在东土的传教活动,可以说,刚开始的时候看着挺体面的,但是到如今,可以说,遇到的冰川期都不为过。
路易·菲利普还再担心会不会引起宗教问题,可在东土官员的心中,这些传教士根本就是一群妖僧,提防、打压都来不及了,哪里还会跟昔年欧罗巴的那些领主们一样,尽什么宗教义务,驱逐什么异教徒!
李嫣点了点头,然后对臣下道:“既然如此,我们也不用藏着掖着了。告知玉虚观,还有诸位大师,只要遵守朝廷的法度,不大肆接受百姓赠予的土地,那么,就允许各个宗教在各地修建道观庙宇。”
李嫣怎么可能让基督教一家独大?即便基督教分为天主教和若干个新教派系,但是,基督教可不是东土的本土宗教。
“陛下可要册立国教?”
李嫣沉默了一下,道:“你们认为,按照我大唐祖训,以道教为国教,如何。”
周围的官员都吓了一跳,就连提出这个问题的温子涵都惊呆了:“陛下!请陛下三思。多年来,因为陛下的约束,国内道教实力远远不及天主教,更别说佛教了。若是陛下立了道教为国教,只怕天主教方面会开除陛下教籍。”
而且整个帝国,都有可能分崩离析。
李嫣道:“帝国分崩离析么?”
“陛下?”
“你们且告诉我,如今,帝国之内,信教之人,占据人口和家庭总数的多少?”
“这……”
温子涵不敢开口。
她当然知道,李嫣问的,是信天主或者上帝的基督徒们。当然,毫无疑问,大多数白人都信教,也许是天主教,也许是新教的某个教派。但是,唐人?不是温子涵说,大概全国上下,只有王室家庭是信教的,而且,还只是表面上信教。
本来,如果没有唐人的话,长期被白人奴役的黑人肯定会陆陆续续地皈依基督教。可是,唐人比白人强,这是这么多年来,深深地烙印在帝国的黑人民众的心中的,这也导致了,相当多的黑人并没有皈依基督教,相反,他们要不就是无神论者,要不,就是保留了自己部落的原始宗教。
对于唐人们来说,打击基督教的总体实力,降低基督教对民众的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是现在就宣布道教为国教。
不是温子涵说,她十分肯定,这个消息一旦公布,天主教和教皇国肯定会在背后搞事儿,从而让帝国动荡不安。所以,温子涵并不是反对李嫣立道教为国教,她只是觉得,现在不大适合而已。温子涵思考了一下,再拜,道:“陛下,天主教能够造成的影响力,跟他们的信徒的人数无关。请陛下三思。”
“也罢,这个议案,暂且搁置。让政事堂拿一份文件出来吧。”
“是,陛下。”
第256章
宫廷就是这一点麻烦,简单的事情很容易被复杂化,更别说宗教问题这种事情了,若是李嫣不明确地表明了态度,下面怎么理解都有。李嫣提出要立道教为国教,虽然当时就被温子涵给反驳了,却也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打个比方,这跟宫廷里面李嫣想要在某道宫墙上开个门一样。如果她直接提出,从某某宫室到某某宫室行走不方便,要在这两座宫室之间的宫墙开道门,绝对有一大堆的臣子拿出一大堆的理由表示反对,最常用的反对理由之二,一个是风水,一个是安全。可如果说,李嫣提出,这两座宫室之间的宫墙实在是太碍眼了,要把宫墙拆除,大臣们肯定会吓一跳,然后有人就会私底下跟李嫣的左右打探,得知李嫣不过是不想绕路的话,那么大臣就会主动提出在宫墙上开道门了。
就跟这宗教一样。
多年以来,李嫣一直都是压制宗教的,即便李唐皇室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跟老子李聃攀了亲并把道教立为国教。可是如今的大唐治国的中心思想就是这样,压制宗教,保证共有土地和皇家土地,从而保证农业基础,以保证国家的稳定。
如果在这个时候,李嫣提出,放开禁制,提高道教和佛教的地位,那么,朝堂上肯定又要扯皮了。
但是,李嫣忽然问左右,要不要效仿先祖,立道教为国教,即便立刻被左右臣下反驳了,但是余波已然满足了李嫣的要求。
名义上,不止政事堂,就连内廷的女官都反对,国家的大方向是绝对不会允许宗教势力崛起的。可私底下呢?
要知道,唐人之中有个群体,叫做玉虚观门下。玉虚观虽然是唐人的学府之一,可是不能否认的是,这个学府本来就是道教的分支之一。
还有万花的药王府,他们的药圣孙思邈就是一个道士!
更别说,沉溺了几十年的大师们早就蠢蠢欲动,想为佛祖也为门下弟子门修建一座真正的庙宇了。
玉虚观弟子、少林弟子牵头,万花药王府紧跟其后,很快,无数的道观、寺庙宛如雨后春笋一样,在东土各地冒了出来。
伍秉鉴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洛阳的。
他还带了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伍雨薇,当他们的马车在城门口等待进城的时候,伍雨薇拿出单筒望远镜对着北方看了半天,然后兴致勃勃地道:“爹!我看到了!果然有烟柱!什么时候,我们去北面看看?”
伍雨薇说的,便是位于洛河以北的洛阳新城和洛阳北站火车站。
“不行!”
“爹!你就不好奇吗?”伍雨薇娇嗔道。
“所以,我去,你不能去。”
“爹~!”
跟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