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唯我煌煌大唐》第269章


“哦?说来听听。”
众人立刻竖起了耳朵。
他们都知道,曹家能够坐稳晋商中的第一把交椅,自然是有他们的独到之处,听听曹家家主的分析,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有好处。
曹文是就对众人拱手,道:“一点浅见,若有疏漏之处,诸位相与且多多包涵。”
“哪里哪里。”
“岂敢岂敢。”
众人纷纷抱拳回礼。
曹文是就道:“这也是我私底下琢磨的。我私底下打听过,听说这极西之地,欧罗巴有个国家,叫做英吉利,早些年也跟我们大唐一起弄这个。听说,英吉利商人逐利,而英吉利国王又短视,不肯对之加以约束,因此国内商人和地主重利,把好好的田地都圈了,就用来放羊,导致民不聊生,死了很多人,因此英吉利,还有欧罗巴,有了‘羊吃人’这样的典故。这个英吉利,也因为死了太多的百姓,导致国力一阕不振,最后没了跟我大唐争霸的本钱,甚至因为损了根基,导致从一流强国沦落到了欧罗巴二流国家。”
曹文是说一句,大家就惊呼一声,这惊叹声,此起彼落,不绝于耳。
虽然曹文是得到的消息跟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出入,但是,对于这个时代,几乎可以说从来没有离开过东土的他们来说,能够得到这样的情报,已经很了不得了。
渠家家主渠骁就道:“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乃是千古名言,那英吉利上至国王下至商人地主尚且如此,这大漠各族,怕是不能免俗。以曹大当家之言,我想着,朝廷怕是要用世人逐利的天性,把这大漠紧紧地捏在手里。而把新式纺纱机新式织布机交给我们,却不曾在广州露出一丝一毫,怕是担心两广百姓也跟那英吉利一样,最后出现羊吃人的惨状。而我们,朝廷对我们也有限制,不许我们将羊放羊,怕是这原因也在这里头。”
渠骁这么一说,大家纷纷点头。
没错,他们山西距离大漠近,越过长城就是大漠,附近又有煤矿,人口又众多,可是大量的土地都掌握在豪商的手中,大多数百姓只能沦为佃户或者是卖身为奴。因此,在晋中发展劳动密集的新式纺织业,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因为晋中可以从大漠得到充足的羊毛。
但是两广就没有这个条件了啊。若是这两广出现了羊吃人的惨状,那不是害民嘛!
不要说这个时代的商人觉悟好。这个时代的商人受儒家思想熏陶是一回事儿,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商人跟工匠一样,刚刚经历过明清两代的他们,在内心深处是以自己的出身自卑的,因为在明清两代,尤其是明代,商人和工匠,都是贱籍,甚至明代立法规定,商人和工匠,三代不得参加科举。
虽然到了清代,因为曾经的八大皇商的关系,清廷有放宽条件,允许商人子弟参加科举,但是,工匠的地位却没有获得提高。而让乡亲们进工坊,不是曹文是说,如果不是占了男耕女织的边儿,如果不是进工坊的都是女人,他们曹家的纺织作坊怕是不会这么顺利的开起来呢。
没错,第一批进工坊的,多是女人。甚至因为纺织工坊需要大量的人手,使得如今晋中人家卖女儿的事情越发少了。为什么?因为十二岁一过,女孩子们就可以进工坊做工挣钱了。
为什么是十二岁,那是因为国法规定,十二岁以下的孩子,无论男女,必须进学堂。
也因为这个工坊来钱多,使得百姓们送女儿给人家做童养媳的事儿也少了。为什么?因为多留女儿一年,那就是拿一年的工钱啊。甚至有的人家,看到把女儿嫁出去,也不过得三五两银子的聘礼钱,而多留女儿一年就是八、九两银子的收入,都纷纷推迟了给女儿议亲的年岁。
原因很现实,现在把女儿嫁出去,自己一年就要少三到六两是年收入,而把女儿多留一年,除了每年八、九两的收入不说,推一推,以后这聘礼说不定还会涨呢!
也因为如此残酷的现实,也让商人们行事多了几分思量。
听见渠骁这么说,伍秉鉴心中也是一动。
是啊,两广不像晋中,靠着大漠,有大漠上源源不断的羊毛来源。可是两广靠近天竺,有棉花啊!
伍秉鉴可是听说过的,这欧罗巴的棉布,可是顶顶有名的。
就在伍秉鉴暗自思量的时候,就看见老亢头的儿子亢不悔急急忙忙地从外面一路小跑地过来,一进门就高声道:“爹!诸位相与!大事!大事!朝廷,朝廷给了那些匠人官身!”
在座的人立刻跳了起来。
老亢头甚至都没有注意到自己那旱烟的火星子已经燎了身上的鹤氅。
他用根本不像他这个年纪的老人的速度飞快地窜到了门边:
“你,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爹!朝廷的新政!说是有本事的匠人,就是能修新式纺纱机的那种,那样的匠人,根据本事的不同,分别享受正九品和从九品官吏的待遇,有专门的绿色袍服穿,还有基础俸禄,九品官吏该有的,他们都有。”
老亢头一听,立刻长叹一声,道:“满人重商人,许我们商人子弟参加科举做官,可是如今的朝廷,竟然直接……”
老亢头说不出自己此刻是什么心情。
这九品的官身,可是比那些衙役、捕快等皂隶还要高一等呢。要知道,从大明开始,衙役、捕快等皂隶都是贱籍都是下九流,一样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亢不悔道:“爹,不止如此。诏令上还说了,衙役、捕快等皂隶虽然是不入流,但是依旧是吏,是朝廷的基础官员,虽然没有品级也不能穿绿色的袍服,但是一样享受从九品官吏待遇。不过,诏令上也说了,以后,这皂隶也再是世袭的了,一样要考试。”
“真哒?”
“可不是真真的。”亢不悔从自己的靴筒里面取出几张纸道,“那诏令,晚辈都抄写在这上头了。”
老亢头一听,立刻夺了过来,仔细地看了起来。
不过是几页纸,又是用毛笔抄写的,字很大,看着多,其实没几页内容,可就是这么几张纸,却在这些商人们中间宛如珍宝一样,被仔细地传阅了一遍。
良久,才听常彪一声长叹:“果然是新朝新气象啊。”
众人齐齐地,点了点头。
在今天之前,他们何尝想过,这皂隶竟然也有了翻身的一天呢?
第270章
因为这道诏令,最终导致了伍秉鉴跟这些晋商的聚会提早结束。立刻晋商会馆的时候,伍秉鉴坐在马车里面,一声不发,连他的长随和车夫都小心翼翼,生怕坏了他的好心情。
而伍秉鉴,经过半个时辰的思考之后,终于下了一个决定。回到客栈,他好好地把自己收拾了一番,沐浴更衣,甚至连头发都洗了,然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在宣徽府衙门口等着了。
辰时一过,宣徽府大门就开了,然后,一个小吏走过来,问明了他的来意,就把他领到了负责招商的相关官员的桌子前。
伍秉鉴表面镇定,实际上很紧张,尤其是看到那小吏还给他倒了水,他更加紧张了,只是面上不显而已。
不是伍秉鉴说,从他在宣徽府大门口等着的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这宣徽府衙门上上下下的态度都很好,好到了他心里发虚的地步。
以前,他跟满清的那些官员打交道的时候何尝有过这样的体面?可就是这平白无故的、天上掉下来的体面,才让他如此地不安心。
伍秉鉴暗暗地给自己打气,然后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那负责的羊姓官员也利落,取过一份表格,让伍秉鉴填写。虽然那表格的空格倒是不大,但是,伍秉鉴担心的,却是自己的籍贯,以及自己的目的。
果然,填好表格之后,那官员一看,就皱起了眉头,道:
“嗯?先生来自广州?”
“是的,大人。”
“那先生是想要在广州开设纺织工坊吗?”
“是的,大人。”
“如此说来,先生是想要在两广之地养羊喽?”
伍秉鉴连忙道:“不是的,大人。小人尝听说过,欧罗巴的棉纺织业十分发达,而天竺距离两广很近,不说在两广种植棉花的本钱,就是从天竺进口棉花,也是有利可图的。”
那官员这才笑道:“伍先生很敏锐。不错,天竺的长绒棉举世有名,但是,天竺人在某些方面实在是太懒?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