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官途》第132章


难,这太难了!就算他能忍痛答应,这底下的官员谁能同意?这指令又怎么能推行下去?
第一百一十二章 
“皇上,若是我们能开放私营铁冶,促进钢的产量,以后我们制造火铳的造价将会大大降低,臣经过预算后,开放三年内,我们可以将火铳的造价降到十两银子左右一把。况且,钢的产量和需求高了之后,能让私营的产出大大增加,到时候光这一方面的税收也会增加!”
林清知道,如果召集人力物力去研究,自然会将技术提高,纵观天朝上下五千年,从来不缺物理、数学方面的天才,火药甚至也是天朝的四大发明之一,但是最终却被西方列强用枪支大炮打压了整整一个世纪之久!闭关锁国自然是一方面的原因,更大的一部分的原因是封建社会以儒孝治天下,将数理知识都视为上不了台面的异端学说,从来没有走到过正统的位置。
天朝是最早发明火铳,也就是枪支原型的国家,早在宋代就有人用竹子做的圆管来充作发射管,用火药填塞其中算作弹药,可是之后的发展却一直很缓慢,甚至到了清朝都出现了断层和退步。而西方国家在得到了枪支大炮的雏形后,却能一再地改进研究,不断增大其威力,除了两者的外在因素外,同对科学、对技术的认知不同有密不可分的原因。
根据林清推算,如今已经进入了14世纪中叶,如果这个世界的大方向和前世差不多的话,那么西方国家如今已经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很快他们将会把对神的关注转移到人本身上面,人的创造性、主观力量和个性解放都会得到释放。在林清理解里,就是从这个时刻起,整个天朝开始在世界的历史舞台上开始慢慢呈现下滑的状态。原因很简单,当我们还在不断加深自己那套儒孝治天下、君权神授的理论时,西方已经开始解放了思想,从那一刻开始,差距就已经拉开了。
更不用说到了17、18世纪,整个西方展开的启蒙运动,将人文自然科学的力量再次拔高,从中涌现了多少科学家、教育学家、经济学家?而那时候的天朝已经完全被排挤在外,再无参与这场盛会的可能,只能成为西方列强肆意掠夺的对象!
正是因为知道这些,林清无法单纯的只以一个普通朝臣的目光看待整个大明,他的目光已经放远到了未来的几百年。而作为了解这一切的人,既然已经身处了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他自己又或许有这个能力,如何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让大明也参与到这个举世盛宴中?
或许林清一开始的目标很简单,只是想让自己家人有衣穿、有房住、有饭吃,可是等真的实现了这一切,等自己也有了那个能力去影响这个国家的决策者,甚至说他以后有希望成为这个国家未来走向的决策人之一时,他如何能说服自己袖手旁观?!
或许林清的方式方法不一定是最正确的,毕竟想要改变一个根深蒂固思想的国家,想要以一己之力说服全天下的人,那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重重的阻碍、各方的利益,新老势力的争夺,这些都会在每一步落下一枚棋子的瞬间,都产生变化。而这样的变化是好是坏,谁都不能保证。
但是林清还是想尝试,想努力,毕竟那段百年的屈辱史让人太沉重,每每在后世读到这段历史的人,静下心来的时候都忍不住内心激荡、无法支持,泱泱大国的尊严、民族的族性全都被踩在脚下,那样沉重的代价、沦落为半殖民地的国土,让人忍不住痛心疾首、不忍直视。
或许林清自己也不知道,在一饮一啄之间,他的政治理念已经悄悄形成。如果说一开始做了翰林官,那只是科举成功后的果实,但是那次沈修文事件却让他看到了可能——改变这个朝堂、改变这个国家的可能性。况且他还那么年轻,他有的是时间,去隐忍去蛰伏,去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来实现他的理念。即时在他活着的时候不能实现,那么还有后人,只要理想的种子种下,自然有生根发芽的那一天!而就是这样的理念一路推着他,一步步地往前走。
所以林清在制作这个火铳的时候,并没有只是单纯地做出了一个伤人的利器。伤人的利器他可以做很多其他的冷兵器,也有出人意料的效果,但是他却费时三个月,用这个他能改良到最好的火铳威力来给世人都展现了一次科技的力量,或许如今还没有人正视科技,但是他总会让所有人都看到的。
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只有那样巨大的威力,那样高于之前火铳很多倍的新型武器,才能让举朝震动、让永康帝正视,也能更加有利于接受他的提议和条件。
就比如现在,当林清抛出十两造价这个概念的时候,果然让永康帝眼前一亮,这个造价就比较接近于他内心的预期,同时也听进了林清的话:若是能开放私营铁冶,那么未来他虽然损失了几座铁矿的利益,但是依旧有更多的税银进国库,而他的军队能得到最好的装备!
“好!朕允了!朕命你全权负责此事,林清,这可是朕对你莫大的信任啊,希望你不要辜负朕的这一份信任!”永康帝能做到这一步,确实是因为林清的计划对他有着极大的诱惑性。
“微臣林清领命!绝不辜负圣上隆恩!”林清再次下跪行礼,脸上的表情是满是感激涕零,这样真诚的样子,倒是让永康帝放心了很多——确实,这位臣子还年轻的很,或许有许多地方做的不够妥帖,但是做事还是非常努力的,充满灵性。整个朝堂被他们这些老家伙已经把持的够久了,确实该换些新鲜的血液进去了!
只是林清还是低估了这次任务的难度,当林清在朝会上提出这个事情的时候,竟然遭到了内阁阁老的一致反对,就连他的顶头上司杨庭安和暗中结盟的顾宁顾大人,都沉默不语,没有支持林清。
这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了,就算是老对头黄友仁和高明远都默契的联合起来,一致反对,倒是让高黄两派的人突然有一种重归于好的错觉。
所以说,这世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当高黄两党的利益达成一致时,他们就能抛弃前嫌,甚至不用言语一声,就能马上站成一派。
而显然,首辅和次辅权势的联合,是有着惊人力量的!
其实在永康帝没有直接下命令,而是让林清做好方案后先递折子上去时,林清已经隐隐有些不安,但是他对永康帝还是抱有希望的,毕竟已经说服了永康帝这个王朝的最高领导,那么胜算还是很大的。
谁知道,等到真正讨论要不要执行这个方案的时候,永康帝也表示了支持,可是却被内阁直接给驳斥了回去!可能永康帝自己也知道,就算他直接下令,也有可能被内阁驳回,若是朝议不能通过,那么就算有了永康帝的圣旨,那也有可能是一纸空文!
这一刻,林清才真正明白永康帝为何如此沉迷于权力牵制,那是因为这个皇帝确实当的不够痛快,下什么决策也要看看群臣的意见,自己说了也不一定算啊!虽然大部分的时候朝臣们还是畏惧龙椅上的那位的,也害怕自己触怒皇帝,脖子上的脑袋会不会被摘掉。但是如果皇权真的危害到了他们家族的利益,他们还是会竭尽全力去反抗的!因为他们今天退了一步,那么明天就会退十步、百步,而这,就是君权和臣权之间的争斗!
永康帝坐在龙椅上,面色已然有些铁青,寒着脸不说话。刘全知道露出这样的表情,是皇帝内心深处已经怒极,此刻只想将自己遮掩起来,不要被任何人发现自己的存在为好。
黄友仁和高明远心里面也是对这个林清又爱又恨!根据林清一路来的表现和能力,这样的人才让他们真的入了眼,想要收到自己的麾下;可是谁能知道,还没动作呢,这小子就跳出来整这么一出,把自己完全放在了诸多官员得对立面上,他是想干嘛?是想自毁前程,还是已经做了永康帝的走狗?以为紧紧抱住皇上的大腿就没事?
大部分人还是认为林清已经彻底站队到了永康帝这一边,因为在宫里有点眼线的人都知道,昨天林清和永康帝在养心殿密谈了许久,今天朝会就有了这个提议,显然是永康帝的意思。
其实高明远揣摩了一下,就能明白永康帝的想法,前朝的时候就是官营民营并举的,而大明开国之初,为了封闭钢铁流入蒙古,就将铁冶全部收回官家所有。而官家的铁冶出产除了一大部分供给兵部外,其他的就是售往民间,满朝上下早就形成了利益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