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行行好》第74章


本来,刘大学士刘韬光出身贫寒,在京都没有什么根基。但刘韬光才高八斗,又少年中举,一步一个脚印做到大学士,为人刚正不阿,是京都朝官中难得的清流之辈。太子想笼络人才,一直宽待刘韬光,且让皇长孙拜入刘韬光门下,让皇长孙行拜师之礼。
刘幼仪受了欺辱,这等事常人尚且不能忍,何况是刘大学士。刘韬光虽是文人,却甚是刚烈,愣是让家丁绑了宇文荣礼,将他打个半死,关到自家的柴房,然后上朝觐见皇上讨公道。因身体违和,如今很多事情都交由太子处理,这个事情,也就被太子知道了。太子一直苦于刘韬光太过直正,这下总算找到机会施好了。不过,女孩子受欺负,这个事情不好处理。而且,瑾瑜郡主又是求人又是赔罪,折腾一大圈,最后刘韬光平息了怒气,由太子说和,让宇文荣礼迎娶刘幼仪。
以刘家的家世,其实是高攀宇文家的,之前瑾瑜郡主就没有跟刘韬光提过亲,但谁让宇文荣礼混账呢?刘韬光也不想和宇文家结亲,奈何事已至此,不得不为。不过,太子为安抚刘韬光,让太子妃认了刘幼仪为义女,封了郡主,成婚前住在太子府,又另赐了郡主府,令刘幼仪和宇文荣礼婚后居于郡主府,不必侍奉公婆。宇文家是大齐开国功臣,瑾瑜郡主是名正言顺的郡主,但她当初也是嫁入宇文家,为人儿媳成婚定醒,如今却被刘幼仪占了先头,也只好咬碎银牙自己咽下。
因着太子妃的关系,京都闺秀都给刘幼仪送给嫁。我家三嫂,也就是张宛柔,她就约我去东宫给刘幼仪添妆。我又让五月回将军府,跟大嫂说了这个事,将军府自然也要去的。
这日我准备好贺仪,等着大嫂,在一起去找三嫂,然后去太子府。
大嫂和二嫂同来,竟然还带着可儿。我有些惊讶,二嫂二胎之后,还第一次出门,她自己出来也就罢了,怎么还将可儿也带着。可儿一直吵着说要找皇长孙,她虽然受宠,但若说家里大人这么宠她,却也有些过了。我和大嫂同乘一轿时,我就问了。
“这原是你大哥的意思。”大嫂说。
“大哥?”
“你是知道的,你大哥现如今一人在北边抵御胡人,殚精竭虑。年初你大哥在家时,与二弟山地聊到京中局势,觉得将军府还是要向太子府靠齐,熙博熙明也很是赞同。后来无意间得知可儿和皇长孙玩得到一处,就一再交待我们要顺势而为。”
我了然的点头,不禁撇撇嘴。大哥曾责怪我和宝儿成婚,他为了将军府谋划,我自然不能说什么,但这样的事情,我也不能认同。
“倒也不是说要我们做什么,毕竟可儿和皇长孙现在都还是小孩子,说什么都为时尚早。”大嫂似乎看出我的想法,解释道,“不过孩子们玩在一起,倒也不为过,就算以后将军府无福,但多结善缘,终究也是好的。何况皇长孙龙章凤姿福慧兼备,你二哥二嫂也是喜欢的。”
第62章 六十二.战报
第一眼看到刘幼仪,我不禁在心底骂了一句该死,真真是,这么漂亮的女孩子,怎么就让宇文荣礼那无赖欺负去了!
听说刘幼仪才及笄,却出落得窈窕娇媚,瓜子脸,肤若雪白,含情杏目,殷桃小口,一笑起来,还有两个大梨涡,美得让人心生恋爱。
刘幼仪和三嫂相熟,她两倒还能聊上几句。刘幼仪起先还拘谨着,三嫂也避开敏感话题,只捡一些有趣的事情说,慢慢地,她也有些放开了。
“宛柔姐,谢谢你。”刘幼仪说。
“哪里当得了你的谢字。”三嫂摆手,又笑着道,“不过,这姐姐倒不能再叫了。”
我听着也笑起来,三嫂是太子妃妹妹,刘幼仪被太子妃认做义女,那三嫂就是刘幼仪小姨了。
刘幼仪也想明白过来,瞬间脸颊绯红,忸怩半天,最后还是对着三嫂乖巧地开了口,“小姨”,然后又转向我,低低唤了一声,“瑶姨。”
三嫂笑,我也笑了,看着刘幼仪乖巧的模样,心里泛起疼惜之情。我拉起她手,柔声道,“宛柔姐姐倒该如此称呼,只我却不敢生受这一声。你如今已是受了册封的郡主,身份自不一般。另一则,太子太子妃替你谋了这个封号,也是想让你有个依仗,日后,若是碰到为难处,你也当好好维护自己。”
“瑶瑶说的极是。”三嫂也道,“幼仪你的性子有些和软了,之前种种也就罢了,以后过日子,冷暖自知。抛开其他不谈,就是家里下人,也有看菜下碟的,如果有人将你为难,你也不必客气,自己要硬气一些。”
“嗯。”刘幼仪连连点头,眼角已是湿润了。我和三嫂又说了几件高兴的事,这才将她哄开心了。到临走时,刘幼仪竟拉着我俩的手,一步一步送到门外,扶着我们上了车,才依依不舍的松了手。
我回谢府不一刻,刘幼仪的人又送来了一个小包裹,我拆开一看,是两条手帕,一条绣着蝶恋花,一条绣着雨打竹,皆是栩栩如生。看着这么好的绣工,念着刘幼仪的好,我不禁又感叹了一番。
如此这般,我和三嫂同刘幼仪竟结成了手帕交,隔三差五偶有联系。一直到刘幼仪成亲前一日,我改变原来打算,预备去给刘幼仪送嫁,却不想出了另外一件事。
北边突然传来八百里加急战报,竟是北胡突袭我大齐边关。这倒也罢了,这些年来,大齐兵强马壮,北胡虽偶有入我齐境滋事抢掠,都不曾占到多少便宜。只是这一次,北胡那边恐是得知我父亲卸甲,这才强兵来犯,大哥措手不及,我军伤亡惨重。朝廷收到战报,太子暂代理朝,连夜下旨,让驻守西边的宇文荣鑫派兵往北边增援。
战报突如其来,京城一片躁动。我担心母亲忧心大哥,又匆匆赶回娘家。
母亲倒还好,我看她的样子,似是还不曾知道。我宽慰了母亲一番,就借着去看药出了母亲院子,问了下人,知道大嫂去书房找父亲,也就往书房寻去。
大嫂果然是担心大哥,又不好让母亲操劳,就去找父亲讨主意。我进了书房,看大嫂神色,一副所求不得的样子,我也没坐,只走近父亲。
“父亲,北胡突袭,大哥一人在边关,可妥当?”
“不妥当又能如何?”父亲说道,“你大哥自十三岁跟我镇守边关,虽性情急躁了些,却也算身经百战,此次虽突然了些,正好让他震震军威。”
“可战报说我军伤亡惨重,也不知熙弘如何了?”
“他是主帅,即未提及,自然是无碍的。”说着,父亲睨了一眼大嫂,接着道,“你是当家主妇,以后这样的事情还多着呢,该当稳重才是。”
“是。”大嫂惶恐地俯身称是。
“父亲,那皇上如何让宇文将军增援?”我见大嫂尴尬,就问父亲。
我本是随口问的,但父亲听了却没有马上回我,而是端起了一边的茶碗,低头喝了几口,又慢慢放下,才转头看向我,问道,“皇上将玉敏公主赐婚给张宛之,可有确定婚期?”
我愣了下,不明白父亲为什么问这个,不过还是如实回道,“皇上精神不好,贵妃姑姑预备安排婚期,可钦天监说今年是流年诸事不宜,皇后娘娘说,玉敏是皇上膝下唯一的公主,婚事要慎重。”
闻言,父亲皱了皱眉头,对大嫂道,“让熙博熙明回来后来书房见我。”说完,就对着我们摆摆手,不愿再多谈。
我和大嫂一起出了书房,帮着她料理些家事,又陪着母亲用了午膳,终是有些坐立难安,借口说家里还有事情,辞了母亲回谢家。
我总觉得有些不好,但如何不好我又说不出来,说不出来我却想搞明白,越想搞明白却越糊涂。
我坐在马车上,心里七上八下的。按我们的想法,玉敏和张宛之成婚,即合了玉敏的意,又安了皇上和贵妃的心——其实,我们都是担心,若皇上有个不测,如果皇后和太子宽厚自然无事,但如果他们心里过不去,届时能对玉敏维护一二的,也只有太子妻弟张宛之了。刚才父亲问我这个,只怕也是想到了这个,但皇后推迟婚期有理有据,且她也不曾反对赐婚,这,倒让人摸不清楚她的立场了。
只是,皇后和太子若真介意,于贵妃一脉在所难免,于谢家是池鱼之灾,但于王家,难道还会有连坐不成?
马车颠了一下,打断我的思绪,外面车夫“吁”一声叫停了马。
“少夫人!”车夫在外面喊道。我看了一眼五月,五月会意打开窗帘,我从帘缝中看到一匹马立于马车右侧,端坐在马上的是文翊。
我怔住。
“瑶瑶,我有话同你说。”文翊下马走到马车边,望向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