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第5章


型不能乱的原因。
比如明末满人入关之后,发了一道剃发令,让汉族人改学满
族人发型,一律削发留辫子,很多人不愿意,于是就遭到清兵的
强迫镇压。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虾和熊掌不能兼得。即使
这样,江阴城为了抵制剃发令,为了留发,抵抗了八十多天,全
城被清军杀得尸横遍野。有对联为证:“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
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声赴死,存大明三百里江山。”今天看来这
件事有点过于荒诞,六万人同声赴死,就为了这个发型。
以前的中国人一向把这个事看得特别重要,身体发肤,受之
父母,轻易不能乱动。年纪小的时候还可以剃头,冠礼成年之后
头发就不能剃了,要蓄发蓄须,直到临终。所以崇祯皇帝在煤山
殉国的时候,无颜见列祖列宗于九泉之下,以发覆面,头发散开
才能拖到腰部那么长。
如果没有管仲尊王攘夷,力保中原的话,当时的中原就被少
数民族给同化了,发型一换,就轮不到后面这些事了。
周昭王喂鱼
继齐桓公称霸之后,晋文公和楚庄王陆续崛起。齐桓、晋文
称公,因为齐国和晋国都是侯爵国,这个公不是它的封爵,而是
尊称。楚庄称王是因为楚国乃子爵国,是南蛮少数民族政权,西
周中期才被天子册封的。楚国国君嫌地位低,所以干脆自称为王,
跟天子平起平坐。当时的天子周昭王不高兴了,亲自去楚国讨个
说法。楚国人听说天子要来,准备了一艘船迎接他,周昭王特别
高兴,以为楚国人害怕了,知道自己做错了。谁想到是因为楚国
蛮人嫌周人扰民,设计用胶水粘的船身,昭王一上船才开了没多
久就散架了,周天子一众人全部落水葬身鱼腹。可见这个楚国的
南蛮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民族。
周天子的南征失败导致整个东周的神话破灭,王朝由盛转衰。
到了春秋晚期的时候,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竞相称霸。吴越两国
在长江流域,吴国的都城,就是今天的苏州,越国的都城就在今
天的绍兴。那个时候,江南就已经开始得到了初步的开发。
陆续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在历史上被统称为春秋五霸,个个牛叉。
6 七匹狼轮番登场
三晋乱周礼
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403年,即周威烈王23年这个
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周威烈王册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
为韩侯、赵侯、魏侯,俗称三家分晋。无独有偶,齐国的大夫田
氏,与此同时也废掉了姜氏取而代之成为诸侯,三家分晋和田氏
代齐,使得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从这一变局中可以看出,这其中分封制起到了很大作用。周
王朝实施分封制的方法是: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分封给
大夫,大夫分封给卿,卿分封给士,它的每一层都是往下分封的。
所以天子后来能够被诸侯架空,诸侯就能够被自己国内的大夫给
架空。因为这是由它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基本上,上一级只管
都城周围,底下全给分封出去,随着地方势力的逐渐庞大,等于
就是中央集权走向衰落。所以以晋国为例,晋国当时有六家大夫
具有相当的权力,除了韩、赵、魏三家外,还有智氏、中行氏和
范氏,中行氏和范氏很快就覆灭了,韩、赵、魏联合起来又把智
氏给灭了,最后这三家,索性把晋国的国君给废了,自己做了诸
侯。周天子一看好家伙太无法无天了,不过我也没办法,被迫承
认册封这三家为诸侯吧,晋国于是一分为三,韩国、赵国、魏国
横空出世。
小时候拿板儿砖砸缸的司马光说,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
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周封三晋这个窝囊事儿让天子之职彻底崩
坏,礼制是国家赖以存续的纲纪,三晋居然威胁周天子封他们为
诸侯,周天子还不得不承认,这纪纲大乱,就标示着周朝末日已
经临近。
战国七匹狼
齐国原来的国君应该姓姜,例如齐桓公,名字叫姜小白,那
会儿起名还不太讲究。结果大夫田氏强大起来把姜氏废掉之后,
自己当了诸侯,齐国改姓田了。所以三家分晋,加上田氏代齐,
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
这个战国七雄一开始还不是就这7个国家,当时一共20多个国
家都觊觎霸主地位,历经战火洗礼,这前20强大浪淘沙的一番海
选PK之后,基本上就剩下燕、齐、楚、秦,赵、魏、韩,7位选
手继续死磕了。
从春秋五霸升级衍化到战国七雄,可以看出春秋的时候,中
原的主要矛盾是南北矛盾,体现在晋楚两国的争霸当中,晋在北
边,楚在南边,一直是南北对峙。到了战国的时候,主要矛盾就
是东西矛盾了,具体表现就是秦国跟关东六国的矛盾。因为关东
六国位居崤山函谷关以东,对秦国形成一定威胁。尤其到了战国
末期,秦朝想统一六国,进一步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7 蛮夷狄戎VS中原王朝
瘦身款服饰
春秋战国时期,神州大地中原地区除了华夏儿女之外,四方
还有诸多强敌如豺狼虎豹般环伺,例如匈奴、戎、越等这些彪悍
的少数民族政权。有道是不打不相识,打架也是算一种主动的交
流方式,总比谁都不理谁强,夫妻天天吵架没准还越吵越恩爱。
于是通过频繁的战争和经济文化交流,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
次民族融合的高潮。
中国人先秦时代是这么认为的:“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狄而
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你是天子册封的诸侯,你用夷礼,学习少数
民族,大家就把你看成蛮夷。比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当时就被
看成蛮夷之人。但是客观上来说,以前汉人的服装是最笨拙的,
宽袍大袖,那个大袖子能钻进一个人去,穿上那个衣服一上街,
勤劳的清洁工都得下岗。上衣下裳,成年男女也是穿开裆裤的。
裤,胫衣也,护腿的,相当于长筒袜。这种服装设计既不便于生
产,又不便于战斗。人家少数民族窄衣小袖,死裆裤,生产战斗
能力都是汉族人所不能及。
最后汉族人还是把自己的传统服装放弃了,从唐朝开始,皇
帝的服饰已不再是汉代皇帝冕服的样式,皇帝上朝已经不再头戴
沉重的冕冠,而是改戴乌纱,领子也变成了圆领,腰部系一条腰
带,袖口也由宽变窄,相当时尚。
同化不见血
除了穿着之外,饮食方面,中原人的口味也一直在向少数民
族方向调整,就像大盘鸡、拉条子这些新疆维族美食如今已成为
某些人的最爱一样。行为方式方面,以前中原地区的人们进门以
后习惯席地而坐,像韩国、日本至今保持这样的习惯。后来中原
采用西北少数民族那种高桌大椅,据说中国人比日韩两国人民身
高占优势,这是最主要原因。由此而见,中原人民其实一直在向
少数民族学习,但是当时的汉族人认为,中原文明才是正统,谁
要是学习少数民族,就把谁当做蛮夷对待,而少数民族学习中原
文明,就把它当成中国的一部分对待。那也就是说,当时的汉族
人看待这种民族融合现象,主要看重的是文化认同,而不是血缘
联系。在中国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从来不被当成外国看待,
因为那时候它们跟中国完全一样,用汉字,遵汉礼。甚至至今,
韩国和日本的祭孔日都比中国要隆重,中国的儒生也从来都把它
们当做中国的两个省,只不过不太听话而已。
但是欧洲国家对待民族融合现象的看法就和我们不一样。他
们是看重血缘而不是看重文化认同,比如一个中国人跟德国住一
辈子,德语说得比德国人还流利,都休想加入德国国籍,除非1750
年的时候,你的祖先是德国人,这样的话你一句德语不会说,都
可以入籍德国。中国历史上汉族政权不止一次被少数民族政权侵
扰甚至终结。但是每一次都是少数民族政权最后被我们同化,所
以我们这个民族非常顽强,五千年没有灭绝。快马弯刀打仗容易,
但征服人心何其困难,而汉民族文化发达是民心所向,所以最后,
就这样被你征服,每次都是别人在唱。
8 名正言顺的变公为私
锄头向外刨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得到推广,生产力水平往前进一步
发展,荒地开垦的数量前所未有地增多,与井田制产生了一定程
度的冲突。井田制规定土地是国有土地,耕种的土地是分封来的。
而且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分封的土地尚且耕种不过来,无暇顾
及其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