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第9章


三五显然很二,更像是闹钟或者香烟的品牌,所以就叫皇帝,三
皇五帝都沾边。
从此,秦朝开始有了大权独揽,拥有至高无上皇权的皇帝。
自称曰“朕”,诏旨称制,或者称诏。值得一提的是,在秦朝统一
以前,谁都可以称朕,屈原就老称朕。秦统一后,你要朕,那就
把你给震了,只能皇帝可以朕。其实这个制度实在不怎么样,因
为皇帝大权独揽的结果就是你这个国家的治乱兴衰就完全看皇上
一人了。如果是名君圣主,国家就能够强盛,但是名君圣主是比
较少的,中国历史上名君比较集中的朝代就是清朝,除了同治皇
帝差点儿,都还可以。像明朝一个赛着一个混蛋。皇帝开国的都
不错,到二世没准还能凑合点儿,守成还行,到三世这帮人,生
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整天与阉竖为伍,你想想他除了“下
面没有了”的笑话还能了解什么东西。一代不如一代,王朝总是
逃不脱兴衰的怪圈,所以大权独揽的皇帝制度是有缺陷的。
秦始皇一开始还是很勤政的,他每天早起洗脸刷牙之后看600
斤奏章。别怕,当时奏章是写在竹简上,要是看纸的,600斤能看
死他。他让在寝宫里搁一个秤,每天秤约600斤,不看完不休息,
累得手都翻不动竹简了,拿绸布条挂到脖子上吊着翻,太累了!
这种体力活远大于脑力活的工作,让他后来终于腻味,于是开始
追求长生不老,转向炼丹了。
工资都是米
第二,他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这套制度就把
它概括成为三公诸卿郡县制度。皇帝至高无上,其下设立三公,
太尉主管军事,大概相当于中央军委,但是在秦朝太尉一般不设,
是个虚衔儿。然后是丞相,相当于国务院,主管行政,总领百官。
史籍上解释这个丞相的记载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国家大事
基本上都归丞相处理。然后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
管监察,同时负责监察百官,还要掌管百官的奏章,相当于今天
的副总理兼反贪局兼检察院兼人民来访办公室主任,就类似这么
一个职务。这三位称为三公。三公相当于中央一级的大官。三公
之下是诸卿,相当于各部部长。诸卿在史书上叫九卿,但是一般
可能不止九个。其中一些常见的比如郎中令,相当于宫廷警卫;
典客,相当于外交部礼宾司;宗正,掌管皇族内部事务;少府,
处理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廷尉,是管司法的。诸卿之下,
地方设立郡,再往下是县,再往下是乡,乡下面是里。乡、里的
领头人,不是朝廷任命的,而是当地自己选出来的,就是村民自
治委员会,跟居委会的性质差不多。这种制度就叫中央集权。从
皇帝往下,一直到县,一杆子插到底。这个让后来的班主任、班
长、课代表、小组长都受益,从学生会到包工队一直在效仿。
秦汉时期还没有品级,要区别一个官的大小主要看他的工资。
太尉和丞相是万石,就是一年的工资是一万石粮食(好像是小米),
一石是150斤,一年给150万斤粮食,你爱干吗干吗去,什么东西
都可以拿粮食换。那个时候货币不是很发达,所以万石粮食很多
是拿来当钱用,买机票啊什么的都用米买。所以网上说,你MP3
买来多少米就是花了多少钱的意思,比Money首字母的说法更有
依据。
此外区别官员大小的方法是看官服上佩戴的绶带,系在腰间
一直垂到下面的大绶带。还有就看你佩戴的官印,那会儿因为官
印都很小,是可以佩戴在身上的。万石的丞相和太尉是金印紫绶,
印是金的,绶带是紫的;五千石的御史大夫是银印青绶(以至于
到后来明清时期的很多朝代,官员加衔叫什么金紫光禄大夫、银
青光禄大夫,出处就在这里。不过那时候已经有品级了,官印太
大个儿,除了想锻炼身体的也不会系身上,更不会戴绶带);再往
下两千石的诸卿和郡守是铜印黄绶;千石的万户县令(不到万户
的是县长)是木印黑绶。下面就没有了,它的等级制度森严,层
层管理,比以前分封制的封邦建国有更大的积极意义。
第三,秦律,特点就是轻罪重刑。你随地吐痰,吊起来打。
车书成一家
再来看经济:第一,承认土地私有;第二,统一度量衡;第
三,统一货币(一律是那种圆形方孔钱,孔方兄);第四,统一车
轨修驰道。车轨是车轮之间的距离,轮间距。驰道就相当于今天
的国道,为什么要统一这个呢?比如说现在修的驰道是并行几辆
车,你这个轮间距得一致啊!要不然宽窄远近各不同,你得买保
险。
文化方面:书同文。一律采用小篆和隶书。这个书同文和前
面的车同轨是被后世史家津津乐道的秦始皇的两大功绩,还用文
轨车书代表国家的统一,古文献、古诗词当中就经常看到这两个
字。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颁布圣旨:“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
城,虽富有四海,然文轨未一。”唐朝诗人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
国》:“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金朝海陵王完颜亮伐宋,作诗
云“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车书一家、文轨未一,
万里车书一混同,都是这个意思,象征国家的统一。
3 冬天里的一把火
给米不给权
但他接下来干的事儿就缺德了:焚书坑儒。
秦始皇在统一了国家之后,让大家伙商量商量,议一议,我
大秦采取什么统治方式?丞相王绾就站出来了,诸侯初破,燕齐
荆地远,荆就是楚,那地方太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
子,惟上幸许。这个王绾主张搞分封。分封秦始皇的诸子。您把
您的儿子分到那些地方做王,因为那地儿太远,燕齐荆您远不能
制,所以封你儿子去治。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大
臣们都认为高啊!结果李斯这老哥不干了,他怒了。李斯当时是
廷尉,是司法部长,还不是丞相。李斯就曰了:周文武所封子弟
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
弗能禁止。就是说,你分封同姓?文王、武王当时海内71国,姬
姓诸侯53国,全是同姓啊!结果怎么样?照打啊!你跟你叔叔的
孩子很亲,等到了你的孩子跟他的孩子的时候关系就疏远了,再
下一代就更远了,再下一代就根本不认识了。
李斯接着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拍皇上马
屁!),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
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就是说您的儿子和您的功臣们,用公
家的赋税赏他就完了,别让他掌权,别封什么同姓诸侯。所以自
秦以来相当一段时间是封而不建,皇上封你为齐王,但你不可能
在齐国建立自己的统治。你可以享受齐地的赋税,但行政、民政、
军事这些东西不归你管,你的工作就是多挣点儿米。总之李斯曰
了半天,意思是明确反对分封,主张搞郡县。
始皇就接茬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打了半天架了),以有侯
王(就是因为有这些侯王)。赖宗庙(靠祖宗保佑),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就是
说我好不容易把六国都灭了,一统天下,马上又去封疆立国,不
是吃饱了撑的自己培养敌人嘛,所以秦始皇同意李斯的观点,咱
不搞分封,搞郡县。
就差水木金
后来公元前213年的一次宫廷派对上,博士淳于越(这个博士
跟今天的博士不一样,是一种官职,当时负责教授五经),这老兄
可能喝高了,他就跟秦始皇讲,你不搞分封,搞郡县是什么意思
呢?是使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你拥有天下,你的儿子亲
戚都是平头百姓)。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万一有那种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臣子怎么办?你的子弟没有兵,
他怎么救你,他怎么帮你打田常、六卿,他怎么帮你干这个?
淳于越说这话,当然是为了皇上,本来是好事,属于学术争
论。但他多说了一句话:事不师古而能久者,未尝闻也。就是说
办事儿不学古代你能干好?没听说过。淳于越是典型法先王的儒
家,一句话把法家的李斯惹火了。李斯说,你小子什么意思?我
干的事儿就是古代没有。郡县制古代哪儿有,你恶毒攻击郡县制
度,你不跟中央保持一致,你不反革命吗?所以李斯建议,这些
儒生,谈论诗书,以古非今,罪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