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代嫁[民国]》第124章


月儿骤然想起韩江雪在家时候也问过她想要“暗示”什么,月儿惊诧于兄弟二人第一次能够有着如此默契,也好奇他们都认为她在暗示什么?
韩江海顿了顿,笑道:“暗示你啊,该管住的地方可得管得住啊!”
月儿的小脸登时便红得近乎发紫了,众人哄笑了多久,她便羞赧了多久。韩江雪揽过月儿肩膀,直接把她发烧的小脸按进了自己的胸膛。
“行了吧大哥,我可不像你,该管好的地方管不住。我们月儿才没那么多心思呢。再揶揄她,当心再吃一回枪子!”
韩江海本能地惧怕自己的这位弟妹,一听这话,干巴巴一笑,便将话题给引开了。
六姨太见人都到齐了,悠悠起身,拍了拍巴掌。一行人带着吹拉弹唱的家伙什来到了厅堂。
“大帅好听曲儿,我便特地请来了唱曲儿的艺人给大帅助助兴。祝大帅福寿安宁,永远都是这世上最勇猛的男人。”
此话一出,众人心中都砸么起滋味来。这话里歧义过多,既夸赞了大帅的功勋,却又在字眼上带着一点桃色意味。
晚辈们听着,自然觉得有点失了长辈的尊重。但听在其他姨娘耳朵里,便是一众炫耀的姿态了……
即便众人心知肚明,此时的韩静渠已经慢慢走向了衰老。但女人之间的争斗,却从未放过一丝一毫。
韩静渠却大喇喇一笑,男人的自尊心从来都来自于疆土的扩充和女人的臣服。他受用这个,于是那伶人班子还没有开唱,便兴致勃勃地喊了一句:“赏!”
宋小冬此刻心如止水,对于故人往事已然不甚在意了,她看着那伶人班子,开口问道:“你们是哪里来的班子?”
为首的琴师恭敬行礼:“回夫人的话,是北京城里来的,专门唱北京小曲儿的。”
琴师此言一出,六姨娘的脸色突然有了微妙的变化,但很快便消散了去,众人的目光并不在她身上,她便好整以暇道:“这几位都是我旧时相识了。”
一听说对方是北京来的,登时便勾起了宋小冬的兴致。
“北京?你们是哪个班子的?师从谁?”
梨园行虽于世人眼中,是下九流中的末位,历来有着娼优并序的说法。但梨园行自身却有着一整套完整的规矩和体系。
无论是得过老佛爷赏赐的大戏班子,还是街头卖艺的养家糊口,只要是干这行,都讲求个“师从何人”。
宋小冬这般攀谈,倒没有其他意味,只是京城之中但凡叫得出名字,担得起“师傅”二字的角儿,没有她宋小冬不认识的。
那琴师见宋小冬这么问,也不知其身份,于是利落答着:“城南曲儿王,孙之洞。”
孙之洞?宋小冬在自己的脑海里搜寻了一个来回,也没想起来这个人名来。
宋小冬思量着许是不太出名的艺人吧,赚个钱收个徒弟也算是能糊口,自己不认识也有情可原。
只是这班子的质量,恐怕是高不了了。
宋小冬不打算继续问下去,可一旁的六姨娘却显然坐不住了,忙道:“他们早年间在天津城里讨生活了,所以您才可能没听过。”
月儿从旁看着,这是六姨娘鲜少有过的慌张神色。说到底,不过是个戏班子,有没有名气,师从何人,本就是不重要的。唱得好,才是根本。
可这惶惶之语入了宋小冬的耳,却是另外一番意味了。宋小冬常年往返于京津两地,天津城里的角儿,她更是熟悉了。
见六姨娘如此慌张,宋小冬不明就里,但总觉得这里面透着一点古怪。
高门大户的事情,哪里不古怪呢?宋小冬决定闭口不言,不再去问东问西了。
佣人来告,已经布好了菜,可以开宴了。一家人坐定,那伶人也开始了吹拉弹唱。
“桃叶尖上尖,柳叶遮满了天……”
伶人开口,三弦琴师从旁弹奏。声音甫一入了宋小冬的耳,便让她觉得甚是粗糙。
唱的人声线轻飘飘的,高的上不去,低得下不来。弹的人手上没有力道,左手丝毫没有揉弦的动作,整个琴音都显得干巴巴的。
事实上,即便不是宋小冬这般梨园行的行家,在座的其他人也能多少听出这曲子中的水分来。
只是毕竟是得宠的六姨娘请来的人,谁也不能多说什么。
月儿甫一坐定,便觉得胃里有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异样。韩家的厨子是从全国各地聘来的,其中不乏京都退下来的那位小皇帝曾经的御用。
按理说,色香味俱全都能做到。只是她此刻只一着眼,便觉得反胃。
月儿吸取了在天津时的教训,说什么都不敢再多想了,思量着应该是方才在雪地里放炮仗着了凉。
她作为儿媳,未敢言语,只得默默坐在席间,尽可能让自己不去看那些菜肴……
从韩静渠的训话,到众人纷纷举杯敬酒,月儿一直在苦苦支撑,忍着这份恶心,不知不觉间,已经布上了一层细密的薄汗。
韩静渠看着月儿好似不舒服的样子,关心了一句。
月儿只得咬着牙硬挺着:“谢谢父亲关心,我没什么事,可能有点着凉了。”
韩静渠对于儿子的这位贤内助,能够独立负担起军费的儿媳,还是青眼有加的。
他吩咐了句:“喝点热汤发发汗,把病留在今年。”
韩静渠出于好心,旁人听着便是另外一番滋味了。
如今的韩江雪经过剿匪一役,中上层的军官悉数换成了他的心腹。而月儿又通过她的长袖善舞,笼络了不少下层兵士的军心。
韩江海如今失去了岳父的支持,愈发显得孤立无援。在军中落得个闲职,人也管不着,财也动不了。
曾经是韩静渠最为偏爱的儿子,如今落得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地步。
见父亲对儿媳都比对他上心,心中是不免失落的。
“我这几日啊,闲来无事,想起来父亲对我的教诲,如今得了天下,要多读点书。”
“读书”二字从韩江雪口中说出来,连韩静渠都颇为震惊了。
三个儿子里,唯有这老大从小随着他南征北战,让他读书都不如要了他的命。
连他的亲娘二姨娘都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你倒说说,你都看了些什么书?”
韩江海的声线有着一点说不出来的奇怪,阴阳怪气的:“看的红楼梦。”
此言一出,就连一直不舒服的月儿都跟着笑了起来。这种感觉,无异于看见了憨李逵脑袋顶上插了一朵茉莉花。
二姨娘继续问:“你都看出了什么来?”
韩江海丝毫没有笑意:“里面有个笑话,我将给大家听。一户人家的老太太得了病,需要针灸治疗,针灸婆子说需要针心脉。心脉见针,还不得死么?那婆子便道‘不针心脉,针肋骨便是’。”
韩江海故意顿了顿,问道:“你们知是为何么?”
韩家上下,除了韩静渠与韩江海,多多少少都是有些文化的人。要么是看过这经典中的经典,要么也是七窍玲珑心,猜得出其中缘故。
众人的笑意都僵在了脸上,唯有韩江海破罐子破摔,继续说了起来。
“因为啊……天下父母,没有不是偏心眼的!”
他话音一落,二姨娘的冷汗都冒出来了,赶忙打了他一下,转头看向韩静渠的神色,一时间不知所措起来。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着看这场好戏终究会落得如何的走向。
这本不关六姨娘的事,寻常时候她最是看不惯二姨娘的做派。可今晚的六姨娘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常,竟然举起酒杯,撒着娇敬向了韩静渠。
试图将话茬引开。
然而最终救了韩江海的人不是他亲娘,也不是六姨娘,而是月儿。
月儿作为晚辈,最不愿掺进韩家的是是非非当中,见空气中弥漫着尴尬的氛围,她低头专心喝着热汤。
一来为了暖暖胃,二来为了装作什么都没听见。
可一匙汤水刚刚入口,不适感又一次袭来。月儿感觉胃里一阵的翻江倒海,终于,她实在是忍不住了,冲出了宴席,冲向了套房的洗手间。
生生干呕起来。
所有人都被月儿的举动吓了一跳,连弹唱着的艺人都停了下来。
月儿近乎把心肝脾肺都呕了出来,待平静了许多,才好整以暇地出来。
全家人的目光都耐心地等待着她。
月儿的小脸又一次红到了耳根子。
“不好意思……可能是着了凉了。”
宋小冬经历过月儿在天津那次“假小产”,不敢多言。但在座的其他女人却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
话说得最欢的,自然是两个生养过的女人,二姨太和三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