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跑道上》第76章


刘鑫源无语地看着她,谁关心这个啊。
“罗主任态度怎么样?没生气吧?”刘鑫源得到了陈焕之肯定的回答,才算稍微松了口气。
他虽然明知道指望青春期小公主压抑克制自己的愤怒是不可能的,这时候也不由得有点埋怨,“你说说你,咱俩都是江省来的,你知道江省来的什么意思吗?意思就是在这田径队里连做饭师傅算上都没几个江省人。你现在的成绩,说是还可以,但你能当队霸吗?有人承认你是田径队一姐吗?别说苏方方恢复好了还回来,就算她退役了目前都轮不到你。我呢,我从省里上来的,到这儿也是两眼一抹黑谁也不认识,咱们立足的除了成绩,还得靠谁也不得罪。你可好……”
刘鑫源这么说,陈焕之就不高兴了,“教练,咱们立足除了成绩,别的什么也不用。等我百米奥运夺冠,我高兴了我就是一姐,不高兴了我就是队霸。”
刘鑫源想反驳她,但张了张嘴发现也没什么好反驳的,只好斥责她,“你这还什么成绩都没有呢就开始琢磨当队霸?你素质呢?”
陈焕之心想不是你先说的队霸嘛。她吐吐舌头,风一样冲进田径场里,“训练训练,下午训练课都开始啦。”
下午开始接力训练前,徐指导先安排所有人跑了一次百米。
七八个人人数正好,这会儿又不是正式比赛,也没人按照什么谁成绩好谁站4、5道的规矩,大家都那么随便一站。
苏圆圆拉着陈焕之,两个人提着起跑器往远离徐指导的一二道去,一起蹲下调试距离的时候苏圆圆小声问她,“老潘上午叫你干嘛呢?”
陈焕之也小小声,“没啥,就为了训我。”
苏圆圆啧了一声,“他这个人,以前对我姐就是,好像那赞助商的钱从他口袋里拿出来一样,整天吹他对运动员多好,把好好的代言分给不受待见的运动员,挽救人家的收入和职业生涯,其实都是赞助商自己指定的人选,他就传个话,什么都不用干。”
徐指导隔着整条跑道瞪她,“各就位……”
众人连忙蹲好,随着发令枪响一起冲了出去。
徐指导站在起点外眯着眼睛看她们:韩英状态保持得不错、元绘云以前前半程是要被苏圆圆落下的,这回居然跟得差不多,苏圆圆也并不是没有进步,不过这段时间的精力主要放在解决后程爆发力上面了。
至于陈焕之,徐指导都不用低头看秒表,就知道她又变快了。
也许是因为集中突击了一个月的60米,她起跑后的重心调整速度和步频都明显变快了,从一开始就把包括苏圆圆这种前半程优势的人都甩开了。但是以往三十多米后的明显爆发不见了,她一直保持着这种高步频的跑法,直到最后四十米,才猛然地大步爆发冲过了终点。
徐指导下意识地按了下秒表,不过他在起点看的肯定不准,所以直到在终点负责掐表的刘鑫源把秒表给他,他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看见的是什么。
陈焕之,手计10秒98,风速…0。8m/s。
换算成电计就是11秒22,与她去年12月的亚运会成绩一样,但考虑到她前一个月几乎没有练过全程的100米,而且风速…0。8也无论如何不算个好天气。
徐指导看着手上的秒表,也就是说,换算成电计和不逆风的情况下,她能跑11秒2以内?
真的吗?11秒2以内?
上一个能在比赛中跑出这个成绩的还是李雪茹呢。
第63章 63
11秒2。
徐指导一时间甚至有点恍惚,这个成绩已经有多久没有出现在他面前,出现在中国田径队里了?以至于当他在一次手计的练习中看到都能激动至此。
距离李雪茹退役已经五年……不、六年了。
但是在更早以前,11秒以内的成绩就从女子短跑队消失了。
曾经的女飞人李雪茹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年饱受伤病之苦,她选择了那一年的全锦赛作为退役舞台,可是复赛11秒52的成绩让她甚至无法进入半决赛。
那是一个她从18岁以后再也没见过的成绩。
李雪茹最后久久站在电子记分牌前的背影永远刻在徐指导记忆中。
与刘鑫源一样,当年的徐指导也是作为李雪茹的启蒙教练跟着她进入国家队的,只是后来李雪茹走了,他留下了,留下继续在这片田径场上带出苏方方、带出下一个李雪茹。
徐指导深吸了一口气,迅速平复了情绪——不管怎么说,虽然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退役,但李雪茹现在的生活还是很好的,沉溺在过去的场景中毫无意义。
“我看到小陈起跑后的步频加快了?”徐指导转向刘鑫源,“是在外面比赛时候开发出来的吗?”
“对,为了跑60米,她特地练了提高步频,正好弥补了她以前前半程略慢的缺陷。”刘鑫源没有发现徐指导片刻的走神,因为他看到这个成绩的时候也很惊讶。
早在陈焕之60米成绩提高的时候,他就料到了她的100米成绩必定会再次进步,但他本以为这进步的成果会出现得更晚一点,毕竟她在过去的一个月没有做全程专项练习、一直都跑60米,疲劳和缺乏联系肯定会对她身体记忆中的100米跑节奏有所影响。
没想到是今天,练了一早上一上午,一个月来的第一个全程跑,还逆风……刘鑫源摇了摇头,算了,他在陈焕之身上,没想到的已经够多了,而且现在也已经习惯于这种局面了。
刘鑫源先在只关心一件事:徐指导看到了陈焕之如今的成绩,还坚持要她用宝贵的一半训练时间来练习接力吗?
毕竟徐指导是知道他们刷超级大奖赛奖牌计划的。
“好,我们继续按照以前的顺序,开始全速交接棒练习。陈焕之你这次先站最后一个交接区,”徐指导说完又跟刘鑫源说,“她下次参加比赛不是还有十天么,你跟小陈商量个时间练一下交棒吧。她现在接棒勉强过关了,交棒还是不行,总不能一直给她固定到第四棒吧,这样战术变化太少了。你们商量好了时间跟我说,好安排陪练。”
刘鑫源叹了口气,有点失望,但也在意料之内,毕竟屁股决定脑袋,要是他俩位置换换,他一看陈焕之跑这么快,说什么也得压着她跑接力,反正都是为国争光吧。
事实证明徐指导也是这么想的,他整个下午基本都盯在陈焕之身边了,以从未有过的细致角度,给她一遍遍纠正接棒的动作。
从接棒时后摆臂的手腕角度到手臂和身体的夹角、从接棒时张开手掌的姿势到应该用手掌的哪个部位触棒。
说真的,陈焕之之前跟短跑其他人一起训练交接棒的时候,以刘鑫源的指导为主,但他的指导从来没到过这么细致入微的地步。
“可以说到了手把手教小学生写字的地步了。”陈焕之晚上跟苏圆圆一起吃饭的时候如此评价。
苏圆圆很惊讶,“怎么了?你觉得这样不好吗?”
陈焕之咬着筷子,“也不是,这一个下午下来我就感觉到自己有明显进步了,就是有点不太习惯。”
苏圆圆回忆了一下陈焕之平日里的训练,确实,身体素质的训练要比技战术的训练多得多,“那你是习惯了刘教练的教法了,非常地……粗放。”
“我倒觉得比较自由。”陈焕之想了想下了这个结论。
苏圆圆耸了耸肩,肯定习惯哪种就觉得哪种好咯。
冯主任看着他手里的训练报告,“从明天到去墨尔本比赛一共就十天了,不给她调整一下状态怎么还加这么大的力量,她受得了吗?”前半截在跟刘鑫源说,最后一句却是在问运动医疗所的严所长。
一模一样的报告严所长手里也有一份,事实上现在在这个办公室里的每个人手头都有一份。
现在是晚饭时间,但坐在这里开这个临时小会的人:严所长、徐指导、刘鑫源,却没有一句怨言。冯主任负责着整个田径队大大小小几十个项目的所有竞赛事宜,他有多忙可想而知。现在他特别要求几人过来,对于陈焕之的训练有多重视可见一斑。
严所长也在翻看手上的训练计划,“嗯……亚运会前我们所里小陈、陈卫亮跟过一段她的训练,从生理生化指标来看应该是没问题的,她的身体自我调节能力非常好,对于高强度运动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当时的训练强度比这个还高,但是一直没什么问题。她这个身体特点有点像刘飞,他们两个除了身体素质出色外,最大的优势就是对高强度训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
冯主任摇摇头,“不一样,刘飞今年都24岁了,陈焕之才刚满18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