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太子的重生路》第57章


精华去其糟粕的在不断创新,大清为何就不能呢?想我泱泱大国,人才辈出,不少卧虎藏龙之人。”
“恩……”康熙想了想问道:“保成继续说说看。”
“汉人也好,满人也好,又或者蒙古人也好,不都在皇阿玛的掌控之中?保成认为,应当派些学子到别的国家学习,而且还能好好的了解当地的情况,还有学习到那不同的洋文。”胤礽的提议是派人到其他的国家学习,自从听多了关榕祺各式各样的想法以及说法,他已经有了不同的看法。而且他或许会歧视汉人以及洋人,但是他现在却不会这么想。
成功与失败只不过是一线之差,大清成功入关,明朝覆灭,有明朝落败的原因,也有大清骁勇善战的原因。但是,改朝换代是大势所趋了。
胤礽知道,今天告诉康熙这些,并不是想让他改革,改变,而是让他重视那些一直被忽视的事。显然,他的目的是达成了。
第五十章
第五十章几方会谈【下】
关榕祺见到康熙与胤礽一同出现;心里大概有底了。不过;这几年英吉利以及法兰西的事物一直在入侵大清;说起来有他与胤礽的手笔。法兰西和英吉利何尝少了大清了事物呢?茶叶和陶瓷;每年都会带来巨大的收益;而刺绣利润更是撑起来整个兵工厂大半年的消耗。
而英吉利这几年试图传到大清内的福寿膏;胤礽也花了不少力气尽量的压制。说起来;关榕祺一直都有雨胤礽说福寿膏的危害;并且也让他瞧见了吸食过福寿膏之后的那些人。个个都是无精打采;而且倾家荡产也会继续想要购买这福寿膏来尝试。
说起这个福寿膏,名字虽然听起来寓意十分好;但是它的危害却十分广泛。关榕祺已经准备好了奏折与康熙诉说此事的重要性,尽管他与胤礽之前已经刻意的压下了这件事;但是怎么说都比不上康熙彻底下旨严查。
“皇上;奴才有事请奏。”
魏珠见康熙没有反对,接过关榕祺的奏章。而胤礽大概知道他呈奏的是什么事。这几年,他一直都在四处查找收集福寿膏的危害,这本奏章可以说是他辛辛苦苦了许多个日日夜夜才得到的。
常宁、福全和杰书三人都十分好奇的看着关榕祺,他们没有料到他会在这个时候又呈上奏章。关榕祺这几年一直都很低调的办差事,在宗人府内也没有什么大动作,此刻他递奏折,还是让不少人吃惊。
胤礽与关榕祺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之间都有了些默契。看来,今天康熙的心情必然大怒,而且最几年必然会有很多的动作。边境的布防,海上的防卫,还有福寿膏……。
说实在的关榕祺心里有很多想法,但是他不可能全部说出来,起码他认为清朝的覆灭是有迹可循。虽然他不可能一一与胤礽分析,胤礽始终是这个时代的人,不管他是不是重活一世。他所生活的时代与清朝真的是两个不同的时代,思想还是物质都不相似。
若说关榕祺之所以会帮助胤礽想要大清改变,并非想要大清一直这样的封建继续下去,他想改革,他也渴望改革。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他只能一丁点一丁点的与胤礽沟通探讨,也为汉人谋福利。
汉人在大清的地位真的不高,不说汉人,就连满人在康熙面前都要自称奴才,可见这种种的不平等。
关榕祺这时候递上奏折,也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不想找时间又再来乾清宫,各种的礼仪烦恼充斥着。他不喜欢单独见康熙,所以他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递奏折。
康熙看完那一本奏折之后,什么都没有,而是命魏珠给胤礽看。而胤礽看了几眼,没有说话,让常宁感到十分好奇。他也想知道这本奏折再说什么,不过他有一种预感,内容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康熙心里原本还有些七上八下,但是见到关榕祺的奏折,他完全只有震怒两个字可以形容他此刻的心情。
梁九功突然打开了偏殿的门,然后四五个奴才将长桌搬入,桌面上摆放着一副十分清晰的地图,上面的标注的国家十分清楚。饶是刚刚从边关述职回京的将士,也是难掩一股兴奋以及震惊感。这幅地图的地形标得与实际基本没有多大的变化,而且若是全部都没有出入,那大清四周的国家真的是数不胜数。
“胤礽。将你的想法说说,今日朕想知道你的话能有多少的可行性。”康熙看着众位大臣,以及胤礽。他很想知道,胤礽接下来的话,大家都有什么样的看法。他十分重视军事上的事,而关榕祺刚刚递上来的奏折的事,也是他想要查实的事。如果都是真的话,此事应当重视以及好好处理。
胤礽开始指着那幅地图,开始讲述他的看法以及这几年他收集到的资料。福全、常宁和杰书都没有想到胤礽呢刚说的是海上防卫,还如此侃侃而谈,众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过,想法最多的大概是回京述职的那一众将士。
一直都知道胤礽当初跟随大军一同参战噶尔丹一役,但是没有想到胤礽分析起当今的局势还能如此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而关榕祺之前已经与他探讨过不少这方面的事,他与大家都不同,没有那么多感触,但是他也是一直认真在听着胤礽说的话。
“大清四周的各国都对大清虎视眈眈,胤礽以为不能坐以待毙。”胤礽一口气说完了心里想说的话,看着大家的表情,他也知道这番话是给了不少人一个炸弹似的宣言。
常宁是第一个开口问:“皇上,此事重大。皇上,常宁以为应该审慎查访,确定此消息。”
常宁的话说完之后,福全立刻附议道:“确实,皇上此事关系重大。若是是真的,也该尽快想出办法,若不全是真实,常宁以为亦当重视。想我大清泱泱大国,地大物博,洋人这几年一直派人来大清传教。一方面确实有心来传播他们的宗教信仰,但是只要人一多,防不设防。”
“裕亲王,此言差矣。”杰书立即说道:“杰书以为传教本身并无什么大错。相反,洋人来大清传教,大清也能清楚洋人究竟是如何。更何况,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关榕祺原本并不打算说话,但是想了想,他说:“察尔祜伦以为裕亲王、恭亲王与康亲王三人的话都并无道理。只是光是约束传教士是无法真正做到富有以及强大,大清更应该加强自身的抗敌能力。若是固步自封,那是无法真正的强大起来。西方国家一直都致力研究大炮火铳这些武器,察尔祜伦认为,大清亦应该加强武器以及将士方面的培养。”
“皇阿玛,胤礽附议察尔祜伦的话。”胤礽说道:“大清不该固步自封,而是应当将主动权掌握在手中。”
康熙看了看胤礽说道:“噢?太子以为该如何呢?”
胤礽继续说道:“胤礽认为应该成立海上军队,姑且称为海军。就是在海上作战,胤礽也命人调查了一下附近沿海的国家并没有一个国家有海军。洋人的船只制作能力十分厉害,不能保证他们没有建立海军的想法。而且他们的大炮再结合船只的话,那简直是如虎添翼。而且他们一直都有攻打大清的意图,若非如此又如何会挑拨蒙古与大清的关系呢?先是沙俄,之后肯定还会有其他的国家。”
“而且平日的军队胤礽以为还有一个弊端。”胤礽的话,让不少将士都暗暗的留意着,他的话不少人都是十分赞同的。现在的军队还有不少的不足之处,至于弊端他们也很想知道是什么。
“火绳枪的威力,相信在座不少人都见识过它的威力吧?”胤礽知道不少人都上过战场,也见识过枪支在打仗的重要性:“若是平日的军队都能配备上那威力强劲的武器,再加以训练,胤礽以为那以后的作用很深远。但是,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大清应该加大力度投入工部。工部应当要有人才懂得如何制造以及改革武器,若只是制造相信必然是无问题,但是关键是如何才能让武器威力越来越强,那真的是一件头等大事。”
“……。”
胤礽的话说完之后,整个偏殿鸦雀无声。唯有关榕祺开口了:“皇上此事重大,应当好好考虑。只是察尔祜伦赞同太子的话,大清泱泱大国人才辈出,相信只要皇上下定必然会有不少的人才出现。”
关榕祺的话十分笃定,让常宁也有了干劲:“皇上,察尔祜伦的话有道理。八旗是时候该好好整顿了!这几年皇上虽然也有派大阿哥以及七阿哥整顿,但是效果却并不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