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z201431161421-1.jpeg》1.jpeg-第80章


就像你在酒店的贵宾房里面,你能感觉的服务是非常细心周到的。
2)医生能获利的“暗”的渠道:
a。医药,设备的来源方面
为了防范医药、设备采购“幕后交易”造成医疗成本大幅提升倒逼医疗收费增加,高州医院采取“阳光采购”措施,每次采购都会成立临时采购小组,领导成员概不参加,采购专家临时随机抽调,入组后收掉手机,集中工作,不再与外界联络,完成任务后立即解散。
b。医药,设备的使用
尽管不能在采购方面捞到提成,但是可以在医药使用方面给病人多开,与药厂商暗地里大成协议,从而达到间接获取提成的目的。
所以为了克服这个弊端:
严禁滥用药:
高州的药事委员会,我们每个医院都有这种委员会,只不过有时候叫法不同而已,就是随机抽几个医生,大家一起来定个目录,但是这些医生在定目录的时候,是不允许和任何药厂的人接触的。高州医院的医生开的药,必须在药事委员会开的目录范围之内。
高州医院对医生用药进行严格控制,能用便宜的绝不用贵的,能用国产的绝不用进口的,能用单种药绝不用多种药。为保证落实好,医院还制定了《病程记录的七个书写模式》和《抗菌药物分级应用指南》,并要求医生用药时写明理由;医院考核不与科室创收挂钩;同时规定平均处方金额不能高于80元。
严禁滥作检查:
医院规定,需要进行医疗检查的患者医疗指标阳性率要达到70%~80%,低于这一标准,开具检查的医生要受处罚。
(2)利益集团2掌权者的动机源:
我们知道一个集团的高层是很重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权和利是分不开的。我们现有的大多数团体如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制度都是由高层所决定,也就是说,你可以从一个制度看出这些高层的立足点。
如果掌权者要想从里面捞取利益,可以说一件非常非常简单的事情。所以说,什么是改革,如果没有首先从掌权者入手,一切谈改革的话题都是屁话。
关于高州医院掌权者的动力源,非常抱歉的是笔者没有掌握到准确的情况,简单说,笔者不知道院长的收入来源的具体情况。
但是关于对掌权者的制约方面,有人做了以下阐述:
“医院不是行政单位,医院院长不能由政府任命。有了政府的干预医院工作就很难推进。特别是通过政府换届,来更替医院院长的作法,医院院长的心思是不会放在医院的。他要考虑的不是如何降低成本,为百姓减轻负担,而将是如何搞“形象工程”、保自己的下一步晋升。一旦用人失当,大权独揽后,还会出现“黑幕购药”、“关系用人”、“腐败用钱”等,医药成本就会迅速上升,病人负担就会随之加重。医院院长应由医院职代会直接选举,干得不好的,职代会有权对其弹劾和罢免。”
这是一个从制度上来说可以制衡掌权者的方法,笔者不知道目前有没有人认识到这点,并且能勇敢地使用这个方法。
为什么台湾,香港的制度那么能得民心,其很重要在于领导选用的制度,能够更有可能选取一位真正为民办事的人。其实老百姓不患贫,而患不均(不公平)。
关于利益的对抗制衡,我们就谈到这里。
但是,假如笔者问你们一句,如果你是某个地方的代表,你会让你所在地方的医院完全仿照这个“高州模式”吗?
不少读者看了以上例子,觉得还可以,于是都会照搬不误。
其实你照搬,很可能是不会成功的。为什么?
在这里必须要谈一个大前提,大太极,笔者之所以会花一整章内容去谈太极,原因在于你不了解事情的太极,事情的背景,谈一切改革,谈一切事情,谈一切阴阳的道理,都是在扯谈!
为什么高州医院会走一条“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要。
你想想,如果我不改革,我医药挂钩,我看病贵,我看病难。我这家医院会倒闭吗?读者有听说过这回事情吗?
不会倒闭!你要知道,一个地区,有多少间医院,数量总是有限的,而天天有人病,而你不可能想着,某某省的医院很便宜,我们坐车坐飞机过去看病吧!我想,我们如果得的不是什么大病,是不会跑那么远去别的地方。
——也就是说,即使贵了,老百姓也就认命了。
——这意味着什么?垄断!
全国有哪些地区不是这样呢?
报道说政府对高州医院财政补贴少,致使其走“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这个笔者认为并不是直接原因,并不靠谱。因为,即使不走这个模式,这个地区的病人总量依然是那么多,病人总要看病吧,钱一定最终会流进你的口袋里。
为什么这家医院要走这个模式?
有两个可能:
(1)这个地区的医院太多了,多到就连患病的人去就医的时候,都要想想,这么多医院,路程都差不多远,哪间比较好呢,哪间更便宜呢?
(2)这位医院的领导,掌权人是一位有良知的人。不为个人利益所动,能感悯苍生。于是乎决心要创造一个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医院。
第一点,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我们一直都在谈这个,我们一直都想这么做,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市场的竞争手段去自动调节这个团体的运作。
但是如果存在垄断,你还放它自由,这岂不是傍着“市场调节”的名义去横行无忌吗?
所以你们会发现,中国的垄断行业,特别是某些国企,天天在喊亏钱,天天在喊涨价,你们看看他们员工的福利有多少就明白了。
在某个朝代最荒唐的是什么?
——是明明我们都知道了真相,他们还在那里撒谎;
最、最荒唐的是什么?
——是明明我们都知道了真相,他们也知道我们知道真相,他们还在那里撒谎;
最、最、最荒唐的是什么?
——是明明我们都知道了真相,他们也知道我们知道真相,他们也知道我们知道他们撒谎,他们还在那里撒谎!
第二点,如果上梁不正,下梁正又能如何呢?
目前很多改革都忽略这个本质问题(阴阳对抗的两个角色),可以说:
一个真正的改革,必须是掌权人,也就是利益集团真正受益者下定决心的结果!
所以如果我们要仿效“高州模式”,企图达到预定的效果,如果没有对这个大前提,大环境进行考虑,可以说,基本上是不会成功的。
举一反三,我们要是研究房改,教改,也同样如此,这些都改了这么多年了,改革之初邓小平先生提出的“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到现在,老百姓内心非常清楚:先富起来的人究竟是谁。
任何的政策只要能把控好利益集团的导向,人心利益的导向,我们才能把事情看得准,看得远,看得透,从而离我们所设想与计划的就不远了。
③制度引流
在医改的话题里面,制度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制度是一种对事物进行约束的规则,所以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存在的话,制度就不再存在,你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制度,就像水从西面流到东面,如果你不给他挖一条水沟,一条河,那么水会流得很散乱,假如你挖了一条沟,那么这水就能沿着你指定的路径完整地往目标地流下去。
比如说,企业的管理中会制定很多制度,以此来规范人的行为。这就笔者说的阴阳对抗制衡。
可是现在有一些管理教授,拼命地鼓吹大力设定制度,极力提倡森严管理。其实笔者对此并不认同。皆因太极的意义所在,企业制度的最初起源基于:人心是多向的,如果无法达成一致的理念,那么一个团队的运作,就会很散乱,每个人随意按照自己的风格去做,每个人做什么大家也可能不知道。所以为了规范这一点,企业就设定一个制度,让理念,让事情的进展信息凝聚在一起,于是就有了部门会议,审核流程等等。
这种约束既有利也有弊,利就是能起引导约束的作用,弊也就在于其“利”:约束的特性会使其运作不够灵活。
比如说有个人走路是驼着腰的,你用一块钢板绑着他的腰,他走起来路就不会驼背了,可是他走不快呢!
所以小公司,特别是几个人的公司,由于交流得比较多,分工并不是很细,这种情况下,大家更能凝聚在一起,更能取长补短,发挥各人的优势处,这时候制度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反而会约束一个团体的发展;反之,在大公司里,由于人比较多,分工太细,所以你会发现这里头制度很多,你要申请做一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