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安郡王妃轶事》第9章


元倓脸色铁青,抬腿一脚将管家踹倒在地,跨步想走出去。王大福却不要命地扑过去抱住他的腿,苦苦哀求道:“郡王爷,我的爷,您就给小的一家一条活路吧!大爷可是撂下狠话了,他说您今日若是出了门,他就扒了小的一家老小的皮!”
“是啊是啊,信郡王也警告了小人。若是这次再没劝住您,小的这辈子就别想在京城呆了!您就大发慈悲,可怜可怜小的们吧!”吴师爷也飞扑过来拉住元倓的衣袖声泪俱下地阻止。
元倓气得浑身乱颤,狠狠地点着两人大骂:“吃里扒外的狗东西,你们究竟是我府里的人还是大哥的人!”
王大福道:“小的自然是郡王爷府里的人,可大爷的话也不能不听,他总归是您的哥哥,连您都得听他的不是。”
“可不就是,况且信郡王爷也是为了您好,毕竟这回的事情实在是闹得有些大。嘿嘿,郡王爷您就先委屈几日吧。”吴师爷也胁肩谄笑。
“滚滚滚,全给爷滚出去,狗东西看着就烦!出去告诉他们,别来烦爷,爷想一个人静静!”元倓抄起几上茶盏狠狠砸在了地上,瓷片立时飞溅了一地。
“好好,小的们这就滚,郡王爷你好生歇着。”王大福如蒙大赦,冲吴师爷使了个眼色,两个人麻利地退了下去。然而走到门外,二人却有志一同地停下脚步,然后齐齐守在外面。
两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笑了。不能确定赵家那位剽悍的四姑娘从刑部大牢出来后回到了伯府,他们就不能让郡王爷出去。
郡王爷的哥哥信郡王撂下的狠话时时响在两人耳边。想起信郡王处置应氏那位狐假虎威给诚安郡王府惹来大麻烦的闺女的手段,两个人就头皮发麻,哪敢有丝毫的马虎。
屋内的元倓愤怒烦躁到了极点,宛如困兽一般在屋内转悠。想他堂堂宗室郡王爷被一个闺阁女子给打破了脑袋,这乃是本朝绝无仅有的事情,他这丢脸程度绝对是本朝头一份。
偏偏事情发生在京都大街上,围观者自然少不了,所以这消息就跟长了翅膀的小鸟一般很快传遍了京都的大街小巷宅门后院,一时间群情汹汹,说什么的都有。
拜赵玉笙那恶婆娘所赐,他元倓成了满京都人的笑谈,真是奇耻大辱!赵玉笙,我元倓这辈子跟你没完!
虽说自大齐开国以来,勋贵家的姑娘,别说是嫡出,就算是庶出,除了家中被抄阖府下狱之外,至今尚无被关入大牢的,自己将赵玉笙送进了刑部,原本可以好好地出一口恶气的。
谁知这臭丫头在牢里才呆了几日,真正的苦头都没吃过就大摇大摆地给放了出来,真是岂有此理。他气不过,想趁着那丫头今日出牢的机会羞辱一番,出出心头恶气。
却不知道府里哪个多嘴的告诉了大哥,然后他就走不成了。元倓气愤地转悠了一通,只觉得头一阵阵发晕,只好歪在了榻上。
过了一阵觉着头还是有些晕,元倓不禁疑心是不是因为赵玉笙那一砖头。这种头晕的感觉他这辈子不是没感受过,当初于笙也拿砖头砸破过他的头。
想到这里,元倓脑子里不禁回想起当年的情形。那时候他闯下大祸逃出京城落脚在了偏远的景临县,全赖老马两口子跟着照顾。因为所带银两所剩不多,他不忍老马两口子辛劳,就提着篮子卖起了干果。
于笙那小子也是挎着篮子卖干果的,因为眼红于笙卖得好,老抢走他的客户,他决定打那小子一顿。某日便将那小子骗到了一条偏僻的小巷。
于笙那时候毫无防备,到了巷子尽头,还傻傻地问道: “这位哥哥,你想对我说什么?”“我想跟你说……”他一边慢吞吞地说话一边恶狠狠地一脚踹了过去。
于笙本来就比他小,加上没防备,一下就被他给踹倒在地,“咚”地一声,后脑勺磕在人家的外墙上,脑袋上登时磕出了血。
“混蛋,你居然打人!”于笙摸了摸后脑勺,摸到了血,惊怒交加,破口大骂起来。
原本看到于笙头上流血了他有些害怕了。可是于笙头上冒血冲着自己大骂的样子,一下子跟他记忆里继母所生的弟弟那张可恶的脸重合在了一起。
他心头的戾气一下汹涌起来,咬着牙扑过来冲半倚在墙上的于笙又是几脚踢过去。
他正打得起劲,谁知下一刻于笙忽然跃了起来,手中居然捏了块砖头,啪地一下砸在了他的头上。他不提防挨了这么一下,瞬间踉跄着后退了几步,额头的鲜血一下飚了出来,身子晃悠着站都站不住了。
于笙以牙还牙,趁他双手捂着额头的功夫,一头将他撞倒在地,跟着啪啪啪左右开弓在他脸上连扇了几巴掌。然后捡起自己的篮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大路口奔去。
打架形势顷刻间来了个大逆转,明明原先他稳占上风的,没想到最后于笙成了赢家。他被打懵了,等于笙跑远了才想着还击,无奈于笙已经跑远。
他气得嗷嗷直叫,大叫道:“臭小子,有种你别跑!什么东西,居然敢扇我……我阮小二的耳光,真是反了天了!”
于笙转身啐了一口,高声骂道:“呸,混账东西,你也配叫阮小二?老……老子还叫武松呢!”
作者有话要说:
申榜了,可收藏这么少,极有可能排不上,恳请亲们顺手点一下收藏吧,呜呜,没榜单的日子太难熬了!
第9章 誓言
于笙那小子真是好笑,自己因为怕给老子和继母查到行踪,将姓由元改为阮,又因为在家中兄弟排行第二,所以自称阮小二。那小子明明叫于笙,却偏胡诌出了个什么武松的名字。
当初两个人打得你死我活地,谁知道最后竟成了困境中相濡以沫的生死兄弟。不,他不配说自己是于笙的生死兄弟,一想起自己当年狠心抛下于笙,将那孩子孤零零地独自一人留在沣县,无依无靠地,最终失去了音讯,元倓就恨不得扇自己几耳光。
因为深重的愧疚和负罪感,于笙这个名字以及那道瘦小的身影,这些年一直镌刻在他的心头。如果一直找不到那孩子,这烙印可能会永远跟随他,搅得他一辈子都良心难安。
前天他派去南边的人又是无功而返,这么多年寻访无果,大哥大姐都劝他放弃,说于笙当初不过七八岁,孤身一人身上偏还有几十两银子,兴许早就叫人害了。
他却不信,那孩子机灵诡诈,眼珠子一眨一个主意,只有他算计人的,什么人能轻易害得了他。他一定好好地活在这天底下哪个角落里。不过是心里怨恨自己,不想叫自己找到而已。
然而找了那么多年始终找不到人,那孩子难道真的不在这世上了吗?捂脸静默后长叹一声,元倓不敢再往下想了,可十二三岁时候和于笙四处流浪相依为命那两年的生活场景却一幕幕浮上了心头。
两人原本一道倚靠着结义大哥丁蔚祖孙过活,可丁家族人意图霸占丁蔚家的房子,设计害死了他祖孙。丁蔚祖孙一死,他和于笙自然也被赶了出来。
两人原本因为当初打的那一架,一直相互敌视。可无家可归之后,彼此都成了对方唯一的依靠,两人倒日渐投契起来。为了活下去,两人辗转了好几个州县,一道要过饭,一道在铺子里给人当过学徒。
分开之前那大半年,他和于笙流浪到了汀州府。为了不饿死,他在码头上给人扛包挣钱。他那时候虽然只有十二三岁,但个头较高力气也不错,冒充大孩子往码头一站,还是能让那些急着卸货装货的外地客商瞧得上眼的。
若是有人雇他,他在码头上能挣个五文八文地。至于于笙,仍旧干他的老本行,提着个篮子叫卖干果,每日也能有两三文钱的赚头。两人在城里租不起房子,只好在城外的一座破庙里栖身。
他毕竟是从郡王府出来的,自幼享受惯了的人。即便落魄了,看到好吃的还是忍不住嘴馋,路边的葱油饼啊,芝麻酥啊总是让他两眼放光口水直流。
每当这时,于笙就会死死捂住钱袋子,死活不肯掏出钱来给他买上一个半个解解馋,理由是肚子不饿的时候钱就不能乱花。那孩子总是瞪圆了眼睛望过来,义正辞严地道:
“二哥,一个时辰前咱们才吃了馒头,你怎么又饿了。钱不能乱花的,别看眼下咱们两个每日里都有进账,可下雨之时还有过年时候,码头上你没活儿,我也卖不动东西,就只能吃老本,咱们得攒钱应付那些没收入的日子,你怎么一点忧患意识都没有!”
他总是被说得哑口无言,悻悻然走开了。现在想来,幸好有于笙那个小管家,精打细算地,不然自己恐怕早饿死了。
那孩子一副财迷模样,每到晚上歇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