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安郡王妃轶事》第55章



田老太太摇头叹息:“蔚哥儿,话都到这份上了,你难道就没想过那赵四姑娘极有可能就是于笙?”
“赵四姑娘是于笙;这怎么可能!”丁蔚眼珠子差点没惊掉;他挨近榻沿坐着,被田老太太这话一炸,几乎没跌到地上来。
作者有话要说:
各位亲,新年快乐!在此祝各位鸡年大吉,万事如意。
第54章 承认
“你听我仔细说给你听,听完你再说有没有这可能。”田老太太嗔怪地拍了拍孙子的手,然后仔细告诉孙子,在妙音寺赵玉笙怎么一路挽着自己的手臂,又说了些什么。
丁蔚听完直接傻眼:竟然一眼就看出祖母左脚不便,还热心地说要带祖母去瞧病,这也太好心了吧!还让祖母叫她“笙姐儿”,说是家中长辈都这么叫她。自己一个毫无根基的小小武将,她一个伯府嫡女犯得上待祖母这般周到热情吗?
别忘记她和元倓可是水火不容的,而自己又是元倓的结义兄长。自己今日搬家,新昌伯府又送了贺礼来。总之这事横看竖看都透着古怪。
见孙子埋头沉思,田老太太道:“怎么样,你也觉着她很可疑吧。”丁蔚点头,转而又懊恼地道:“可惜年头久了,于笙当年的模样我不是很记得清楚了,不然倒是可以好生比照比照。”
田老太太道:“有些孩子成年后模样变化很大的,更别说那孩子当年有心掩饰,故意蓬头垢面地脸也弄得脏黑。她如今衣着也好言行举止也好都是千金小姐模样,跟当年是天差地别。不过我那日起了疑心,便瞧得仔细。你还记得于笙那孩子当初因为跟元倓拌了嘴,犯不上喊他劈柴,自己赌气拿了斧头去剁,却被柴块弹到了右边额头发根处,流了许多血那事吧。”
丁蔚点头:“记得,怎么不记得,祖母当时吓得腿脚发软,倒是笙弟自己还不停地安慰您说不打紧。”
田老太太道:“是啊,后来她头上就落了个疤。我那日在赵四姑娘头上同一个地方瞧见了一个淡淡的疤痕,还有,我记得于笙当年左边耳朵背后有个小黑痣,赵四姑娘也一样有。其实你与她呆久一些,就会觉着她的笑容和当年的于笙颇有几分相像。还有她表示不屑的时候,微微下撇的嘴角也像极了于笙那孩子。”
丁蔚激动不已:“元倓告诉我,赵玉笙是去年腊月才跟着她老子回府的,据赵家自己说是因为算命的说她不能养在爹娘身边,不然养不活,故而一直寄养在一户农家,十一岁才被赵大人接回。再想想她的名字,都有个‘笙’字, ‘于笙’‘玉笙’这光听声音其实差不多。”
田老太太道:“话虽如此,人家毕竟是伯府嫡女,除非她自己开口承认,不然咱们绝不能贸然点破。如果这事是真的,那真是再好不过了,伯府嫡女,亲老子又是京都的父母官,锦衣玉食地也算是弥补了那孩子早年所受的苦。”
“确实是大喜事。可是,可是元倓就惨了!”丁蔚才刚点头立马又脸色大变。
祖孙两个想到元倓和赵玉笙的恩怨,顿时头大如斗。如果赵玉笙果真是于笙,她被元倓那般祸害过,难怪说此生不想与他再有瓜葛。
想到元倓一说到于笙那内疚悔恨的神色,丁蔚心头不忍,提议道:“祖母,不如咱们稍稍暗示一下元倓,能不能猜出来看他自己的本事,这应该不算对不住笙妹了吧。”
田老太太摆手:“还是先确定赵玉笙究竟是不是于笙,确定了之后再看她的意思。她若实在不想和元倓相认,咱们就一直瞒着元倓吧。”
一直瞒着,这是不是太残忍了?田老太太看出了孙子眼中的不忍,叹息道:“元倓是男子,地位也尊贵。你别看他眼下说到于笙就难受,等他娶了郡王妃,有了孩子很快就会放下于笙。而笙姐儿是女子,这事掀开对她的伤害却极大,兴许会毁了那孩子一辈子的。”
祖母说得对,如果赵玉笙果真是于笙,那事情揭开,世人会如何看她,她的命运将会如何?丁蔚打了个寒噤,不敢往下想了。怪只怪元倓自己做事太过,自作自受,活该!一直都是他对不起笙妹,笙妹才是真正值得同情的,自己还真不该偏向他。
腹诽了一通,丁蔚又忍不住感叹:“若果真赵玉笙是于笙,他们两个一个是宗室郡王,一个是伯府嫡女,论门第极其相配,更别说还有早年的情谊在。本是多好的一桩婚事,偏偏阴差阳错地闹到彼此视对方如寇仇的地步,想起来就叫人痛心。” 
田老太太道:“这婚姻天注定,两个人该是一对,无论经历许多波折最后都能在一起的;不是一对,任凭你怎么想都没用。好在他们两个如今都没婚配,看老天爷的意思吧。”
“元倓当年将笙妹抛下,那孩子不知道受了多少苦难才活了下来,这已然够让笙妹怨恨他了,更别提笙妹回京后他又对人家做的那些事了。他将笙妹伤得那么深,想得到笙妹的原谅恐怕比登天还难。”丁蔚摇头叹息。
田老太太不忍孙子这般难受,便道:“其实婚事不婚事地,也只是咱们祖孙在这一边说说而已。元倓苦苦寻找的可是义弟于笙,并不见得他知道于笙是女子就想娶她吧。”
丁蔚苦笑着摇头:“信郡王和我说,元倓有次在气头上,曾经高声大嚷说只要能寻到于笙,于笙若是还喜欢他,他就和于笙过一辈子,断袖就断袖,只求于笙能在他身边好好地就行!信郡王差点没被他气得厥过去。您说,元倓得知于笙是女子会不会娶她进门?”
想不到元倓对于笙这般看重,这一团乱麻真是叫人头疼得紧,田老太太沉默了片刻后颓然摆手:“先不说他们两个的事了。蔚哥儿,万家这门亲事我是打定主意不同意了,那边若是不死心请元倓还来劝你,你就把话说死,别含含糊糊地,反倒耽搁了人家万五姑娘。”
丁蔚点头:“孙儿省得,祖母您就别操心了。”
赵玉笙所说的有祖传秘方治疗腿疾的人其实就是梁大叔。赵玉笙捎信给徐蓉,让她上门来邀自己去逛书铺。徐蓉到了伯府,赵玉笙告诉她说重阳节那日丁家祖母帮了自己,自己投桃报李,想治好老太太的腿疾,邀请她一道去丁家拜访。
丁蔚是方子敬的同僚,加上元家兄弟的关系,两人本来就走得近,徐蓉哪有不乐意的。两人坐着马车出了伯府,先去芸香斋买了点心,然后往响水桥那边而去。
梁大叔早和秋山在胡同口等着了。关婆子去拍门,丁家的婆子进去通报后,田老太太很是高兴,亲自来迎。赵玉笙很是过意不去,给老太太一行完礼便扶住老人道:“老太太,晚辈们上门叨扰,哪当得起您亲自迎接。”
田老太太拍了怕她的手,亲热地道:“当得起,好姑娘,老婆子初来乍到,没什么熟人,正嫌闷得慌,你们来了我有人陪着说话,欢喜还来不及呢。”
等徐蓉笑着给田老太太行完礼,赵玉笙又介绍了梁大叔,说他是自家老子的熟人,今日自己特地带他上门来给田老太太瞧瞧腿上的旧伤,看能不能治好。
田老太太做感激状,欢欢喜喜地将大家引进了正房宴息室。赵玉笙已然告诉了梁大叔田老太太当年收留过自己,对自己有活命之恩,梁大叔哪有不尽心地。
他将田老太太的左腿敲打按压又仔细询问后,说她这腿疾自己那祖传秘药有极大的把握能根治,不过要配合针灸。好在他娘子自幼跟着他那郎中岳父学了针灸,自己这就回去带她来丁府,告诉她从哪些穴位下针。
赵玉笙大松了一口气,笑道:“何须劳烦梁捕头亲自跑一趟,秋山秋桂,你们兄妹去接梁捕头娘子。”秋家兄妹领命而去。田老太太不住口地道谢,大家正说得高兴,丁蔚回家了。
赵玉笙她们今日登门是专门为了治疗自家祖母的腿来的,丁蔚为了表示感谢,非要留大家在自家用了膳再走。他有心试探赵玉笙,便假装想询问她可知道梁捕头夫妇喜欢吃什么菜肴,让田老太太将她叫到厨房。
田老太太笑道:“笙姐儿,你看老婆子从乡下来,京里人宴请客人一般有哪些讲究,菜肴要如何搭配都不懂,你教教我。” 
赵玉笙说自己也不太懂,教不敢当,勉为其难地提些建议吧。她两个人说话的时候,丁蔚在一旁不错眼地观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他越看越觉得眼前的赵玉笙和当年于笙的小模样很相像。
而且祖母和赵玉笙才刚认识没多久,她又是个小姑娘,问她这样的话其实很不合规矩的。可她丝毫不推辞,落落大方地拟定了菜单。菜单所需的食材不贵重,但做出来的菜却体面。若不是笙妹,她一个伯府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