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不列颠帝国》第370章


一向稳重而谨慎的财政大臣,看得非常清楚,在面对法国、奥斯曼帝国的情况下,支撑起王国庞大开支的尼德兰,重要性极大,只能采取怀柔政策,不可强攻。
“请您慎重考虑,一个经受战火摧残的尼德兰,对于王国来说,没有丝毫作用!目前来说,还是对付法国的胡格诺派要紧!”
说着,财政大臣一脸期望地看着国王,心疼地将法国战争抛了出来,转换国王的想法。
“陛下,那群阴谋叛乱者,早就应该上绞刑架,对待他们,不能太宽容,只有死掉了这些领头羊,那么尼德兰自然安稳下来!”
阿瓦尔公爵看了一眼苦口婆心劝说的财政大臣,这个自己的老对头,他不屑一顾地看了一眼,狠狠地说道。
对此,财政大臣气得脖子都粗了,与阿瓦尔公爵互相讽刺了一阵子后,将问题推给了腓力二世。
西班牙国王这时,却在思量着尼德兰与法兰西的重要性。
如果进攻法国,整个法国南方都是胡格诺派的信徒,吃下去的话,有点消化不良。
丢失了尼德兰,整个帝国霸业顿时崩塌,他不愿意面对这个画面。
如此,目前只有一个选择,让尼德兰重新成为王国的钱袋。
“不要说了,阿瓦尔公爵,我授权你为尼德兰新任总督,一定要让尼德兰稳定下来!”
腓力二世当着几位大臣和宫相的面,大声地宣告道。
财政大臣和宫相闻言,脸色一灰,而阿瓦尔公爵却神采飞扬的答应下来,脸上有说不出的得意。
忍住心中的暴躁,腓力二世又一次仰望着法国的方向,感叹道:
法国人,又让你跑过了一劫!
尼德兰爆发起义,当然不是什么恰好发生的,而是年轻的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国王,亲自吩咐情报部门行动的。
事实上,在三年后,也就说1556年尼德兰地区历史上还是会爆发革命,进行反抗西班牙人的起义,然后持续了四十多年,流干了西班牙的血。
当然,英国人只是提前轻轻地点了一个火花罢了,真正的因素,还是西班牙人的缘故,他们亲自建造了尼德兰火药桶。
查理五世时期,尼德兰被宗教裁判所处死的新教徒达到了五万多人。
到了腓力二世时期,更是使用起了经济战,来迫使尼德兰屈服。
腓力二世不允许尼德兰与西班牙殖民地进行贸易往来,却白白便宜了英格兰人;提高西班牙羊毛的收购价格,迫使大量手工业厂破产倒闭;拖欠尼德兰银行家的贷款,延长偿还国债,导致尼德兰银行家损失惨重。
他的作为,并没有迫使尼德兰人屈服,反而引了了尼德兰全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此时的尼德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火药桶,一点就着,英格兰人只不过是一点火星罢了。
很快,西班牙人准备出征尼德兰的消息传到了法国,天主教同盟为之懊恼,胡格诺派则大为惊喜。
而英格兰伦敦,年轻的国王陛下则不禁为自己的手笔而得意非常。
提前点燃尼德兰,不仅可以让联合王国吞掉部分法国领土减少阻力,更是可以让联合王国削弱经济对手尼德兰的实力。
一举两得。
第四百七十七章尼德兰革命() 
?? PS:求票,求订阅
尼德兰有两大经济中心,分别是北部的阿姆斯特丹和南部的安普卫特,而尼德兰的政治中心,却在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位于森纳河畔,北部是低平的弗兰德平原,南部是略有起伏的布拉邦特台地,平均海拔58米。
布鲁塞尔有1000多年的历史。
公元979年,以森纳河流域为封邑的查理公爵,选择森纳河的圣热里岛为定居点,在岛上筑起要塞和码头,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住所,从此这里出现了城市的雏形,当时称“布鲁奥克塞拉”,条顿语为“沼泽上的住所”之意。
“布鲁塞尔”的名字,就是由此演化而来的。
由于河运便捷,商品在此集散,港口贸易兴起,至13世纪时成为有相当规模的手工业城市,所产呢绒、挂毯和花边驰名全欧。
其中,几百年后,法国的拿破仑皇帝,在这里经历了一场战役,从而诞生了一个谚语——人生的滑铁卢。
由于独特的政治地位,和繁荣的经济,布鲁塞尔从而打败阿姆斯特丹和安普卫特,成为西班牙王国统治尼德兰的中心。
在腓力二世得到消息的五天前,也就说八月三号。
这天,布鲁塞尔天空中泛起朵朵白云,恰好遮掩住了刚才还在大放异彩的太阳,一时间,天地似乎暗淡了不少,似乎在预示着什么。
繁华的布鲁塞尔街道上,并没有因为天气的因素而减缓多少,人们熟视无睹地做着自己的买卖,叫卖声,吆喝声,吵闹声不绝于耳,一切都在表明,这座政治和经济城市,虽然与往日相比,消减了几分,但在欧洲,依旧显得繁荣。
而这时,就在人们忙碌地做着生意的时刻,城门前,突然走来了三个身穿乞丐服,系着乞食袋的人。
他们身上虽然挂着看上去破旧不堪的乞丐服,但明眼的人却可以看得出来,这只是用高级麻布缝制的样子货罢了。
更重要的是,从他们身上,大家并没有看到那种低下卑微的气息,反而显露出一股高居人上的贵族气质,让路人皆为疑虑,纷纷瞩目。
其后,还被一群侍卫包围保护着,看上去就身份不凡。
一时间,行人们和小商贩,只将这当做贵族子弟抽风而来的嬉戏罢了,当做笑话看。
自从新教传播到了尼德兰,就受到了大部分小有资产的尼德兰人欢迎,在贵族间,也成为了普遍现象。
而查理五世和腓力二世却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自然不允许自己的钱袋子脱离掌控。
于是,设立宗教裁判所大力捕杀新教徒,贵族平民一时间为之禁声,再加上经济的慢慢颓废,整个尼德兰就笼罩在这种长期的白色恐怖中,人人胆寒。
贵族们自然无法长期忍受这种思想上的控制,于是经常做出那种叛乱的行为,作为无声的抵抗。
什么大肆喝酒,胡言乱语,还有扮作流浪的骑士,在街上乱撞,奇葩行为不一而足。
所以,几个贵族扮作乞丐虽然有些奇葩,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所有人的驻足观看着这几位贵族的表演,也算是生活中的一个调剂罢了。
这时,有眼尖的人认了出来,他们是大贵族威廉·奥兰治、厄格蒙特伯爵和荷恩大将。
尤其是威廉。范。奥兰治,他是尼德兰地区有数的大贵族—奥兰治亲王,也是荷兰、泽兰、乌特勒支三省执政,可以说,在整个尼德兰,他的声望和权势是仅此于尼德兰总督帕尔马公爵夫人。
他也是尼德兰本土势力的代表人物。
很快,厄格蒙特伯爵和荷恩大将也被人们认了出来,一时间,所有人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表演,而是一场政治秀。
一时间,布鲁塞尔人独有的政治敏感性立马在心中发酵:
尼德兰要发生大事了!
就在奥兰治亲王等三人作秀来到布鲁塞尔的总督府前时,布鲁塞尔的粮价立马上涨了三层。
奥兰治亲王看着眼前的总督府,眼神复杂。
他的手里,此时拿着一个请愿书,这是尼德兰贵族们签署的请愿书,他们要求:
废除“血腥敕令”、撤走西班牙驻军,召开三级议会,罢免不得人心的天主教主教等。
很快,请愿书就经过奴仆之手,来到了尼德兰总督帕尔马公爵夫人玛格丽特的手里。
作为查理五世的私生女,并得到查理五世的承认,自幼就接受了严格的精英教育,培养的目标就是尼德兰总督。
她的前任尼德兰总督,是查理五世的姑母奥地利的玛格丽特女大公(1507—1530),以及查理五世的妹妹匈牙利王后玛丽(1530—1555)。
她们一直稳固的为哈布斯堡王朝守住了尼德兰奶牛,正是有了这个前例,所以帕尔马公爵夫人才能接受尼德兰总督的职务。
治理尼德兰时期,帕尔马公爵夫人虽然一直执行着自己弟弟的命令,但却对尼德兰持开放宽容的态度,这才让尼德兰这个火药桶才没有爆炸。
此刻,正在为尼德兰局势操心的她,突然收到了一份请愿书,一份由她最看重的下属—奥兰治亲王的呈交的情愿书。
看了这份请愿书,玛格丽特就知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