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宦》第152章


“唐大人今日新任。”,不过不悦归不悦,场面上的形式,骆思恭却还是要做的:“待晚间骆某备下薄宴,为唐大人接风。”
“骆大人怕是迟了。”,岂料骆思恭刚一开口,杨光夔便下意识的以为骆思恭要和自己抢人:“唐大人已经是答应了某家,晚间去寒舍小酌。”
“这”纵使适才骆思恭已经看见两人一路有说有笑,如今也是不禁一阵哑然。
如果自己记得不错,这两人也不过是初次见面而已,如何会连相约小酌都约好了?
难道这两人骆思恭看着唐旭和杨光夔的眼中,突然泛起一丝怪异的目光,嘴角也微微扬起。
“咳”,骆思恭终于发现,自己所想的似乎有些不体面,况且从历来看,这两人似乎也没有那种独特的爱好,于是连忙咳嗽几声,掩饰了过去。
“既然唐大人和杨大人已是有约,那便再等下回便是。”,骆思恭虽然刚才被杨光夔当场拂了面子,不过好歹也算是习惯了,也不和他多计较:“唐大人既然日后在这司所里与我等共事,想来也是来日方长。”
“唐大人当是知晓。”,骆思恭定了定神,把目光停留在唐旭身上:“咱们这锦衣卫里,又分有南北二司。”
唐旭一本正经的听着,认真的点了点头。锦衣卫分为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一辖风纪,一辖缉拿,自己是早就知道的。
“只是这北镇抚司所辖的缉拿一事,从前大多是由陆逵陆大人管辖。”,骆思恭开始拣重就轻。
从前北镇抚司的事情,陆逵管的更多一点是不错,但是那康同知也是管的,只是以一个多少的问题而已。
“唐大人新任,想来对这锦衣卫里的事项,还多有些陌生。不如就请唐大人先行辖制南镇抚司如何?”骆思恭试着问道,一边直直的盯着唐旭,想看看他的反应。
“属下谨遵大人军令便是。”,岂料骆思恭刚把话说出口,唐旭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哦。”,唐旭答应的这么爽快,骆思恭倒是有些犯疑了。
常人都是明白,这南北镇抚司虽然都属于锦衣卫,可是职权却有天地间一般的差距。争权夺利,在各个衙门里都是常态,为何这唐旭却连争都不想争一下。
事出反常必有妖,骆思恭的脑海里,立刻就蹦出了四个大字“定有阴谋”。
“杨佥事如今管的是南镇抚司的杂事,日后还望尽力协作,为唐大人分忧。”,尽管有些不甘心,骆思恭仍然又继续试了一下。
再看看杨光夔,似乎也是一副欣喜的表情,仿佛得了什么好事一般,丝毫不在乎被唐旭分了权柄。
怪了,骆思恭在心里暗暗的骂了一句。不过唐旭肯去南镇抚司,也是自己心中所愿。
锦衣卫办差,大多数都是由北镇抚司去干,所以向来功绩也是北镇抚司为多。既然唐旭自己没意见,那么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今日所谓的议事,其实大多也都是为了唐旭。原本骆思恭还做好了一番好好讨价还价的准备,眼下看起来都是白费了工夫。
所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故莫能与之争。”,骆思恭的脑海里,忽得冒出这么一句话来。骆思恭摇了摇头,把这句话丢去了一边,上善若水?这唐旭唐同知,有这么高尚么?
随便做了些吩咐,便让各自回去办差。杨光夔出了门,也是跟在唐旭后面,直接进了同知房。骆思恭远远的望见,也是不禁皱了皱眉头。
“这老儿对唐贤弟可没安什么好心。”,刚及坐下身来,杨光夔就立刻开口说道。
“唐某自然知道。”,唐旭点了点头。自己又不是傻子,北镇抚司的职权和油水,都要比南镇抚司大的多,自己怎么可能不知道。
“那贤弟为何”,杨光夔颇感意外的看了看唐旭,似乎有些看不通。
“那北镇抚司虽是职权大些,可抄家灭口,这些事儿,唐某却做不来。”,唐旭呵呵笑道。
“贤弟可是和建虏的酋首当过面的,还怕这些小事?”,看得出,杨光夔对这朝廷和锦衣卫里的大小事情,似乎并不是一无所知。就连唐旭在辽东和努…尔…哈…赤交过手的事情,他也都是知道。
至于“丙申之日”的事儿,杨光夔倒是丝毫未提起。
“此事大不相同,怎可相提并论。”,唐旭摇了摇头。
唐旭虽然从前没有做过锦衣卫,但是对于锦衣卫的历史并不陌生,其中历任的指挥使,竟然有一多半没能落下好下场。
这回朱常洛让自己来锦衣卫里赴任,其中的意图,唐旭多少也能想到几分。但是这份差事,简直无异于一个烫手的山芋。一个不好,就会伤到自己。
所以相比起北镇抚司来说,南镇抚司无疑要安全得多。
因为锦衣卫里的缉拿之责,主要是由北镇抚司担当,所以锦衣卫里的十四卫所中,北镇抚司有九所,南镇抚司占了五所。
除了缉拿之外,其余的巡检,宫禁之事,南北二司都是共同承担的。
唐大人的要求不高,其一是要手下有人可用;其二是要保证自家周全。
北镇抚司那些抄家灭口,敲诈勒索的发财路子,唐大人不想,也不会去干。至于一些隐秘的事情,且都说了是隐秘了,那么不管南镇抚司还是北镇抚司,谁去做不都是一样。
要想发财,唐大人如今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法子多的很,不需要靠这些。
“小弟只想过些安稳日子,护得亲友周全便成。”,唐旭在杨光夔面前,总算是说了一句大实话。
杨光夔没有回话,只是挑了挑眉。之事想过过安稳日子?自己主动请命,跑去和建虏厮杀;大半夜的跑进乾清宫,一路追砍东厂番卒,难道这也是想平平安安过点小日子?杨光夔想不明白。
万历四十八年的中秋,京城的天气算得上好。
望着眼前如银盘一般的明月,唐大人突然感觉到了小小的失落。
原本今年的八月十五,唐旭是打算好了的,仍是和娘子一起过,不过这一回却要叫上洛家三口子。唐洛两家人,原本在京城里的亲戚就不多,有个五六个人凑到一起,也会更热闹一些。
按照唐旭原本的安排,用过了中秋宴之后,再举家前往寿安山赏月。兴武卫里的指挥使傅仁贵,早就是做好了安排,不但也会举家同行,而且也会提前在山间提前再设下一席野宴。
在山野之间对空赏月,把酒言欢,只是想一想,就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第140章 天上人间() 
只可惜的是,人算往往却不如天算,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唐大人预想的再美好,如今也只能成了泡影,因为在八月十四,唐大人见到了曹化淳。
王安如今已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所以曹化淳也升做了司礼监随堂太监。曹化淳见到唐旭的时候,一如从前一般的友好,但是他带来的消息,却并不是那么友好。
曹化淳带来的,是朱常洛的口谕:中秋之日,在西苑太液池随驾赏月。
噩耗啊等曹化淳离开之后,唐大人对着大腿一阵猛捶。陪着朱常洛赏月,哪里有陪着娘子在寿安山赏月那般美好。
更让唐旭郁闷的是,说先作此提议的,并不是朱常洛自己,而是福王爷朱常洵。
因为先帝的大丧和先皇的登基,所以朱常洛特地恩准,让福王爷在京城过完了中秋再回洛阳。
说白了,也就是说,等过了明天,福王爷就可以滚蛋走人了。
与四百年后略有些不同。在如今的大明朝,中秋节虽然已经开始有了团圆节的意义,但是更多的却是重在赏月。
所以相比起来,如今的中秋甚至还不如九九重阳节更为隆重。与滚滚的时间长河一样,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在不停的进化和演变中。
仅仅是一个中秋节,就曾经有过嫦娥奔月,中秋赏月,阖家团圆,更各种不同的美丽的传说和寓意。
甚至还有明太祖朱元璋在八月十五起兵反元,如今的南直隶百姓互赠月饼传递消息,约定在中秋当天“吃月饼,杀鸭子”,其实真正的意思是“弑元兵,杀鞑子。”,这样离奇的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有没有干过这样的事情,唐旭不知道,唐旭只记得,当年反元义军兴起的时候,朱元璋仍只是郭子兴红巾军中一小卒。不过南直隶的鸭子很出名,唐旭倒是知道的。就算到了四百年后,南京出产的板鸭,咸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