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宦》第294章


至于小院外的街道岳丈大人若是真想要做些什么,就由他去吧。若是没有,也就随意好了。大不了就当做慈善,或者是为了大明朝的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做贡献了。
除了维持秩序之外,唐大人还要忙着防细作。这么好的窥探京师的机会,建州和鞑靼那几边肯定是不会放过的。
唐大人特意吩咐了,凡是晋地来的商人,一律要严查紧盯,尤其是那些在唐大人心里挂上了号的姓氏。为此,唐旭甚至还这专门派了周宣臣专门去做这件事情。
这倒不是地域歧视,只是唐大人觉得,做人起码要有点原则。建州女真当年也算是大明属民,你要是真喜欢,直接去投奔好了。只是不要做那种卖别人的地,发自己的财的事情。
紫禁城的拱卫,兵力也得到了加强,傅仁贵率领一千兴武卫精兵入城拱卫东安门,其余三门也各有兵员调动。禁军三大营则收缩聚集到了内城的东华门,西华门一带。
由来只见新人笑,几人得见旧人哭。
眼看着京城里的一阵阵浮世喧嚣,唐旭心里略有些感慨之余,却也得到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马祥麟终于要进京了。
赖着大明朝发达的驿站系统和锦衣卫的渠道,自从马祥麟过西安之后,唐旭一直就和他保持着联系,而且这种联系的密度更是随着离京城的距离越近而愈多。
十九日,马祥麟一行就过了平阳,二十二日至太原,抵达京城的时间,约莫是二十六日,也就是三日后。
为了此事,唐旭专门入宫见了朱由校。朱由校见了唐旭格外的欣喜,因为他这些日子里很苦恼。作为一个当年在宫中常不受待见,“游手好闲”了好些年的青涩小青年,朱由校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比如礼仪。
于是在众大臣和众宦官的督促下,这段时日里,青涩小青年被迫开始了密集的训练计划。比如登基大典时,上台阶要先迈哪只脚,从上台阶到走到龙椅边坐下,中间要走多少步,此类规矩一一不等。
其实唐旭觉得这些规矩多少有些太过繁杂死板,人的身高和腿的长度是有区别的,同样的距离同样的步数,这个人走起来可能很自在,换一个人也许就会感觉很别扭。不过在这件事情上,不管是唐旭还是朱由校,暂时都没有发言权,只能暂时忍受。于是唐旭和朱由校暗地里拉了勾,总有一天要把这些规矩都大改一番。
所以朱由校最近特别喜欢别人进宫觐见,因为只有这个时候他才能稍事休息一阵。
不但如此,相比起他爷爷万历老皇帝的几十年不上朝,朱由校却是天天上朝,而且不但上午朝,还要上早朝和晚朝,终于达到了圣人所极力赞颂的“一日三朝”的境界。
一番折腾下来,朱由校自己觉得挺好,可大臣们倒是先受不了了。一天上三次朝,这还让不让人活了,还让不让人做事了。
正在和下属谈话,必须停下,因为要上朝了;正在清算账册,虽然眼看就要算出数字来了,也必须要停下,因为要上朝了;正在审理案件,正问到关键时候,抬腿就走,因为要上朝了。
不管是正在公干,准备吃饭,想要午休,甚至想要上茅厕,只要是恰好撞到了时辰,统统都不行,因为必须去上朝。衙门里开个堂会,你迟到一会没事。可上朝你还要迟到?你还想不想干了。
最后,还是由内阁首辅方从哲和次辅刘一燝一同牵头,诸位大臣齐声泣血恳求圣上不要因为政事过劳而伤了龙体,一天最多上一次朝就够了,实在不行几天一次也行。
朱由校虽然不大乐意,可是到底抵不过满朝大臣的殷殷关切。
于是朱由校虽然没了偷懒的理由,可是却也让他和唐旭两人明白了两个深刻的道理。第一个是以上不上朝来作为评价一个皇帝的标准,是极其可笑的;第二个就是先贤的话虽然有些很有道理,可是也同样有些就是在胡扯。
见到唐旭进宫觐见,朱由校自然很是高兴,拉着唐旭就钻回了暖阁里头,先趴到了床上。
朱由校还想让唐旭也爬上来,两人好躺着说话,可是唐旭却不答应。唐少保倒不是害怕什么礼仪,只是表示不搞基。
朱由校一定要问唐旭,搞基是什么意思?唐旭被逼无奈,环顾左右,见四下无人,才说出了“断袖之癖”这个有秽圣听的词。朱由校哈哈大笑,表示自己也同样取向正常。
“唐哥儿今日来,可有什么好玩的事情?”,朱由校拿两床被子垫在身后,总算是感觉坐舒服了之后,方才开了口。
“回圣上的话。”,唐旭没有让朱由校失望,点了点头之后,开口说道:“微臣昨日接到了石柱宣慰副使马祥麟的信报,三日之后便可抵达京城。”
“来的好。”,朱由校顿时兴奋的从榻上跳了下来:“朕也早就想见见你常提到的这位‘小马超’了。”
“约莫是什么时辰?”,朱由校仔细问道。
“微臣与他约好,约莫是辰时时分,兵部和礼部收到的信报,也说是辰时。”,唐旭一五一十的回道。
“好,好。”朱由校在榻边来回走了几遍才停了下来:“如此一来,也算是能慰藉一些父皇的在天之灵了。”
“陛下打算如何处置那些逆贼?”,看着朱由校满脸的兴奋,唐旭突然开口问道。
“自然是全部处斩。”,朱由校毫不迟疑地回道。
放在任何时候,谋逆都是一桩大罪。更何况,奢崇明起兵叛乱,造成了几乎半个四川的生灵涂炭。军前血流成河,百姓流离失所,白骨遗道,要说杀,确实不算过分。
只不过,唐大人也还有唐大人自己的打算。
“微臣想请陛下饶一人不死。”,唐旭略沉寂片刻,开口说道。
“哦?”,朱由校诧异的抬起了目光:“是什么人,竟然能让唐哥儿代为求情?”
“唐哥儿不妨说说看,究竟是何人?”,朱由校饶有兴趣地看着唐旭。
“奢寅。”,唐旭微微一笑,不紧不慢的说出一个名字来。
“奢崇明之子?”,朱由校只是略一沉思,就想起了唐旭所说的是什么人。
“唐哥儿为何要替他求情?”,朱由校看起来极是大惑不解。
原本还以为唐旭要说的,定是和他有什么交情的人。可是这奢寅,朱由校却是知道的。当日在成都城下,和唐旭打的不可开交的,就是此人。
而且唐旭还曾经拿这奢寅上演过一出捉放曹,朱由校当时当故事来听,也是觉得极为有趣。可惜好不容易逃回了永宁,却又在永宁失陷的时候与他父亲奢崇明一起被马祥麟捉住了,再一次做了俘虏。
“微臣不是要替他求情。”,唐旭摇了摇头,示意自己确实和奢寅没什么交情。
朱由校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示意唐旭说的再细一点。
“陛下当是知道,当时微臣去巴蜀,是领了先帝的钦差皇命的。”,唐旭也不再保留,把自己脑海里的想法一一细说给朱由校听:“微臣既是钦差,便是在替先帝立行,微臣当时答应过奢寅一条生路,虽说当时只是权宜之计,可是那奢寅在回永宁之后也并未再继续作恶。故而微臣以为,言则必而有信。”
“确是如此。”朱由校觉得唐旭说的颇有些道理,跟着微微点了点头。
“再则,如今奢崇明谋反,如今既然被擒,想来举家诛灭已经无可避免。”,关于这个问题,唐少保一直都在除恶务尽和人道主义之间徘徊,不过可惜这个问题,眼下唐少保说的不算。
既然有一部大明律在,而且自己还没有能力去修改,便就只能遵守。就算是法制社会,也得要守法啊。
第269章 京中有事() 
“那奢家虽是屡有恶行,可是多年来也曾经为我大明卫戍西南,立过不少战功。”,唐旭整理了一下思路之后,继续朝下说去:“当年播州杨应龙之乱时,水西与永宁两军便就出过大力。”
“今年正月里。”,说到这里,唐旭的声音禁不住有些低沉:“上千永宁军在辽东与贼虏鏖战,无一人投敌,尽数殉国。”
“朕知道这件事情。”,朱由校也是不由得点了点头:“皆是壮士也。”
“况且奢家在西南经营多年,枝繁叶茂,向来有些声势,与水西安氏等族也多有联姻。如今永宁虽复,可水西却是仍在。”唐旭站起了身,跟着朱由校向前走了几步:“若是尽诛其族,只怕难免会引得有人心生怨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