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奴隶的咆哮》第638章


在美国内战当中,10斤山地榴主要用于骑兵的快速袭击。要知道,对于骑兵来说。要用六匹马来挽载的普通野炮实在是太过笨重了一些。
如果装备普通的野战炮的话,不但跟不上骑兵的突进速度,还会在路面上暴露出骑兵行军的路线,简直就是灾难,而山地榴弹炮就完全不会这样。
美国南军的一名准将曾经热情的赞美过10斤山地榴弹炮,他说“没有比它更合适的骑兵炮了,虽然打不远,但在我经历的骑兵战斗中,它的射程完全够用。马匹能到的地方它都能到,而且还可以由徒步的士兵用人力拉上火线。”
第五百九十六章 新炮的故事() 
??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名准将的所指挥下的“肯塔基第二志愿骑兵团”总共装备了两门10斤山地榴,在游击战中这种火炮十分的活跃。
而士兵们也十分的喜爱这种轻便的火炮,并且还给它取了个“可爱”的外号叫做“小斗牛犬”。
另外,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南军著名的游骑兵指挥官莫斯比少校,他曾经多次深入到敌军后方作战。在那些战斗过程中,他使用山地榴轰击北军的火车和运输车队。
而在一些地形极度复杂、缺少道路的西部旷野之中,和印第安人作战的时候,这种10斤山地榴弹炮,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历史书中记载的很清楚,在1864年11月25日,德克萨斯州的,卡森将军带着400名部下,和1000名印第安科曼奇部落的人交战。
当时,卡森有两门10斤山地榴,为了躲避科曼奇人的子弹,炮手们在一座小沙丘后面装填弹药,然后推上沙丘顶瞄准发射。
火炮发射后那巨大的后坐力,会把火炮重新推回沙丘底部去,甚至有的时候,还有可能干脆就是翻着跟斗滚到沙丘脚下面去,但就算是这样摔出去,火炮也没有被损坏,炮兵们把火炮给翻过来之后,发现依然还能使用,卡森就是这样,靠着这两门火炮打退了科曼奇人的进攻。
这个战例就充分表明了山地榴的轻便耐用。
这也是陈信仿制这种火炮的根本原因了。在广袤的辽东地区,平原不少,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华夏军线膛150重炮的威力。
可是,在辽东,可更多的地方还是山丘、山峦、林地。而且,150重炮实在太重,射速太快,以华夏军现在的后勤能力,实在无法把这种昂贵的武器彻底融入到华夏军的战斗模式中去。
而这些个“老式”的火炮,却很适合现在大规模扩军后的华夏军。
陈信当初也是专门研究过那些个装备10斤山地榴弹炮同时期的军队编制的,在正规军的编制当中,六门山地榴就会被编成一个炮兵连。
这个炮兵连,一般配有33头骡子,这些骡子可以运载所有的火炮、一个备用炮架、各种炮兵用具和288枚炮弹。
但实际上,那时候的军队常常缺额,无法达到纸面上的编制,经常性的,区区四门炮就会被编成一个炮兵连,有的时候,甚至还会把炮兵连给拆分开来,把单门的火炮配给其他部队使用。
当时的很多山地榴,都是配备给骑兵部队,只有少部分被配发给了步兵部队。一部分的骑兵团甚至还编有专门的骑炮连,而骑炮连的炮手,则是由各个骑兵连里面抽调出来。
因为这些山地榴总是由骡子运载,装备了山地榴的炮兵连有时会被称为“驴”炮兵。
如果地形允许,整门山地榴可以挂在拖车后由一头骡子拉走。
驮载的时候,打头的第一头骡子驮着火炮的炮身,而第二头骡子,则驮着炮架和车轮,最后一头,也就是第三头骡子,则拖着两个弹药箱。
每两头骡子之间,前后的间隔大约在两米左右,而每头骡子最多可以驮载230斤-270斤重物。
这些历史当中已经被总结出来的经验,已经被陈信很好的融合到了现在的华夏军炮兵部队当中。
实际上,炮兵是个非常讲究的兵种,不但是发射火炮的技术,就连牲口的驾驭,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例如,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炮兵用的牲口主要是马、骡和牛。
在当时,虽然骡子的载重量比马要大上一些,同时也要比马好养一些,但是,在一般情况下,野战炮兵是不会用骡子来拉火炮和弹药车的。
因为在炮火的轰击下,虽然马和骡子都会惊慌,但是马一般情况下最多也只是撩撩蹄子而已,可骡子,则会尖叫并不断的打滚,根本就无法控制。
而10斤山地榴弹炮使用骡子驮运的原因,是因为在丘陵、山区之类的地形当中,骡子的通过能力远远比马要强,而且在复杂地形的战场上,山地榴弹炮可以用人力把火炮推上火线,然后把骡子留在后方安全地带。
但如果炮兵的运气不好的话,就算是把骡子给藏起来了,也没什么用处。
就像是在历史上的1862年6月,共和港战役当中似的。
当时南军的一个山地榴弹炮连,正隐蔽在溪谷里面,当时,他们所处的位置非常安全,北军的炮火根本打不到他们所藏身的地方。
可是,骡子们却不这么认为,仅仅只是炮弹从骡子们的脑袋上呼啸而过的尖锐声音,就让骡子吓疯了,这些隶属于炮兵连的骡子,不断的在藏身的溪谷里面踢啊、跳啊、打滚啊。
在那种情况下,炮兵连全体出动努力的想要控制局面,最后,直到军官给每头骡子分配了3、4个人,才把局面给制住。
华夏军给山地榴弹炮所配发的弹药箱,是一个长条白杨木箱,这种弹药箱长84c,宽12c,深24c。
通常在一个这样的弹药箱里面,装着八枚炮弹,其中有2枚榴弹、6枚榴霰弹和1枚霰弹。箱子的空重18斤,满载的时候则是重100斤。
华夏虽然早就已经种下了橡胶树,可是,现在还没有成规模,无法供应太多的橡胶,于是,在安南等地10斤山地榴弹炮炮架和车轮都是里栎木,而轮轴则用的是岑木。
这种弹药箱是为了驮载而专门制造的,普通10斤野炮,也就是快蟹上的主力火炮,所使用的弹药箱要比10斤山地榴要笨重得多,其木板厚达3c,可以装上好几十发炮弹,并且重达450斤,只能装在拖车上被挽马拖运。
华夏军现在装备的10斤山地榴弹炮,一般配有6名炮手,和其它大型野战炮通常配备的8,9名炮手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些炮手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任务,但每个人都要接受不同位置的训练,在关键时刻,以接替其他炮手的工作。
第五百九十七章 模仿() 
?? 现在,华夏军中训练有素的老炮手们,甚至能够在1分钟内把火炮的所有部件从骡子身上卸下来组装,并装填完毕,然后维持最高每分钟2—3发的射速。
每当火炮组装好进入到预设的炮位之后,驮弹药箱的骡子就会被拉到位于炮后15米的地方,至于其它的骡子,则更加的靠后一些。
关于10斤山地榴弹炮,还有很多比较有意思的故事,例如在美国内战时期,就有几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记载——有炮手把山地榴弹炮装在骡子的背上进行发射,吓得骡子四处狂奔、满地打滚。
其中较为著名的一次例子,发生在1864年的本顿堡,山地榴弹炮的炮手们向来访的印第安人演示火炮的发射。
一门还被驮在骡子背上的山地榴弹炮,没有卸下来,就被填入了发射药和炮弹,而且,炮手们在点火的时候,用的是一段火绳作为引信,而不是能够立即发射的拉火索。
火绳在燃烧的时候所发出的那种“嗤嗤”的声响,把那一头可怜的骡子给吓坏了,它开始不断的转圈子,于是被它驮在身上的炮口,也在不停的指向着各个方向。
结果,自然是在场的所有的人都迅速散开,并卧倒在地上抱紧了脑袋,甚至还有几个人,一个猛子扎进了一旁的密苏里河当中。
幸运的是,火炮最终发射的时候,骡子正在拱着背,让炮弹打在了一边的地面上,没有人伤亡。至于那头倒霉的骡子,是否被火炮的后座力给伤到了,则是根本就没有被记载在纸上。
华夏军装备了10斤的山地榴的炮兵连,还专门配备了一个小型的煅炉,那种煅炉可以装进一个比弹药箱稍微大上一点的板条箱子里面,这样的话,随军的铁匠们就可以在战地当中修理马掌和其他一些铁制的零件了。
一般这种煅炉和箱子加在一起,也只有不到30斤的重量,另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