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闯王》第131章


邀功之后,便是日常的奏事时间,以前这些关中的杂事都是放在李文忠的长安府衙中出力,现在有了大朝会,便将其中一些的重要的事宜放在了这里。
第173章() 
六部之中,依列不时有人提出问题,然后经由众人商议之后,拿出几项解决方案,赵玉儿再拍板决定。
其中大部分的事务都是关于各地官员的轮换还有播种税收一类,李闯听的昏昏欲睡,直到兵部下属官吏的发言引起了他的注意。
兵部的左侍郎黄泽,当初跟随赵玉儿从长安城中逃出来的侍卫之一,是一个老资格了,很是可靠,李闯出征在外,后勤的粮草兵械一类多半都经由他手转运,李闯不在长安的日子里,兵部的一应事宜都是由黄泽进行处理。
左右侍郎是尚书之下最高的官职,官位之中又是以左为尊,兵部之内,除了李闯,黄泽就是一人之下。
黄泽年纪不过四十,身形矫健,一步踏出队列,手持笏板,恭敬地说道:“今兵部收到定难军军粮拨掉请求一份,其部所需粮食十万担,兵器盔甲三万余副,秦将军称在九江遇伏,部队损失严重,申请就地征发民壮,补充部队所需。”
一番话说完,黄泽朝着李闯的位置瞄了一眼,接着说道:“据秦将军称,此事经由李帅首可,兵部已经准备就绪,不日就将发往南阳宛城。”
李闯正在低着头打瞌睡,忽然黄泽将事情扯到了自己的身上,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话中提到的李帅就是指的自己。
至于定难军,李闯是清楚的,当初秦七七擅自用李闯的大印去城外军营调了三万大军南下,自成一军,名号便为定南,通“定难”,现在这丫头又打着自己的名义去兵部要兵器粮草。
但李闯担心的不是这些物资问题,听到黄泽提到七七在九江地区遇伏,折损了不少人马,李闯的眉毛都皱了起来。
不知道七七怎么样了,一个女孩子家非要到战场那等危险之地,实在是让人担心。
满朝文武都在注视着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李闯只能硬着头皮点点头:“确有此事,定难军所担任务繁重,后勤物资应当立即发往前线,片刻不得耽误!”
李闯表了态,这件事便是定下了,无人出来反对。
调动后勤物资之事没人会反驳,但是七七在九江的战事失利却被揪出来大做文章。
左侧武官一列,一名长着大胡子的校官出列说道:“秦将军女子之身,担此重任,恐有不妥,我朝在江南地区所图甚大,其间稍有差池,便有可能失之千里,在下不才,愿毛遂自荐,到江南之地打开局面,为随后的大军南下以做落脚之地。”
话音刚落,便有人附和道:“将军此言大善,女子只需在家相夫教子即可,战场之事还是躲远点好!”
李闯定睛一看,原来是南阳军中一名校尉,此人姓徐,在家中排行第七,一般称呼他为徐老七,穷苦人家出身,没起过一个正经名字。
至于那个附和之人,则是出身樵国桓氏,位居户部员外郎,家世显赫。
徐老七此人李闯也有几分印象,在战场上表现的很是勇猛,从一介士卒到军中校尉,所立功劳着实不小,但若论到独领一军,还是差了几分。
事关七七,李闯作为她的亲密之人不好说话,便沉默不语,他不说话,自然会有人给七七出头。
比如说李文忠。
当日在宛城,李文忠说过要护她周全,现在朝堂上起了风波,正是需要他插手的时候。
咳了咳嗓子,这个朝中排在前几位的大佬终于说话了:“南阳军军制改革以来,非将军不得独领一军,徐校尉劳苦功高,但论起资质来还差了少许。”
李文忠发话了,这件事情便定了性,以他的威望没人能够反驳些什么,徐老七很是不甘,但还是退了回去。
李闯的眉头却皱了起来,看着徐老七和那个樵国桓氏的官员走的很近,也没有说些什么,入关以来,手下的将领面临了不少糖衣炮弹,手中军权炙手可热,人人都想分上一杯羹,手段更是花样繁多,听说徐老七这样的单身汉现在在世家之中很受欢迎,是个理想的联姻对象。
这本来就是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南阳军作为外来户,想要融入到本地的阶层之中,联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心中有对世家渗透军权的担忧,但是李闯并没有阻止这种举动,手下的人马跟随自己风里来雨里去,面对的危险数不胜数,这些都是他们应得的荣誉和奖赏。
七七这件事算是压了下来,但李闯的心理却又给这姑娘记上了一笔,除了偷用大印以外,还冒用李闯的名义上瘾了,不事先通知一下就拿着他的名头横行四方,真是需要好好管教一下,不然以后她还翻了天,不知道会搞出什么大事出来。
征调兵粮的事情解决完后,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李文忠轻咳一下,缓步出列,顿时整个朝堂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看向这位大佬。
手持笏板,李文忠躬身说道:“自公主殿下入关以来,广施恩泽,四方贤才,不分良莠,皆有提拔。然此非治世之举,德不配其位,行不符其。。。”
说了半天,中心意思只有一个,在座的各位都要经过考核之后,才能决定是否上岗,某些德行不配身居高位的小人只能涮下去,给其他人腾个位置。
洋洋洒洒的奏报刚说完,整个朝堂就沸腾了起来,事关个人前途,哪个能不关注?
看着有些人惊慌失措的样子,李闯心里微微一笑,这次的大考核早就在酝酿之中了,要把一些三心二意的人踢出队伍。
比如之前给皇子赵辰出头的王安彬,这次的考核多半是通过不了的,真正机智的人只会暗中下注,等时机一到,再行发力,一锤定江山。
像他这种先出头的椽子,只能先烂了。
朝堂之上议论纷纷,殿头官一声“肃静”之后,赵玉儿起身说道:“尚书令所言甚是,今于长乐宫外设政事堂,文武百官,一应接受审核,无有例外!”
第174章() 
“臣接旨!”李文忠高声回道,此事就这么定下了。
今日的大朝会上到这里便到了尾声,其他的各项小事很快解决完毕,在朝拜过后,众臣鱼贯而出。
出了长乐宫,李闯坐着小轿顺着皇东城的街道来到了兵部的办公地点,第一次来上班,样子还是做做的。
红墙黄瓦,威严肃穆,院墙旁边种有百年的榕树,树根粗大,枝叶繁盛,投下一片阴凉。
这就是长安城兵部衙门所在。
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新设的政事堂就处在兵部的正对面,此时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
政事堂首日开张,审核官员才德品行,极为引人注目,不少官员大臣都带着敬畏的心理前来围观,偶尔有两个没有通过审核被就地罢免官职的,都会引起一阵惊呼声。
重重院落之中,李闯还能隐隐约约听到对面传来的哭爹喊娘的声音,真可谓是惊天动地。
经过这么一番严厉的打击,想必现在长安城中那些不安分的人会收敛许多。
追根究底,李文忠也害怕会引起大多数人的动荡,若是支持某个皇子的人足够多,事情就很难办了,要么赵玉儿下台,要么就是李闯大开杀戒。
两种结果都不是李文忠能够接受的,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将事情的发展扼杀在萌芽之中。
李闯前去拜访李师师的会见很有效果,这么一趟过去,城内平静了大半,支持晋王的人都不开口了,其他的小鱼小虾更是不成气候。
果然在背后搞事的人就是李师师。
李闯很是头疼,他身边的姑娘没几个是省油的灯,到处煽风点火,话说老老实实相夫生子不好吗?非要出来添麻烦。
不得不提的是,李师师在破宫城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有这么一份功劳挡在前面,李闯拿她没什么办法。
与李文忠这等将办事机构设在长乐宫的待遇相比,兵部的位置则是在宫城之外,皇城之内,和六个部门挤在一起办公,很是不便。
兵部在战时,其实起到的便是一个后勤供应的作用,军队当中战马的管理,兵器盔甲的发放,粮草的调动,都是归兵部所管。
统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曹,高级低级的官吏加起来多达数百人,李闯不时能看到有人在堂外走过,顺便偷偷瞄上自己一眼,名震天下的李都尉,谁都想见上一见。
磨磨蹭蹭的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