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闯王》第207章


起码要将这巴蜀的小政权打疼打痛,让他们有了后悔之心,才能干休。
这也是李闯此行前来的底线所在,他不能毫无作为的过来呐喊一番就走,蜀道再怎么艰难,也阻挡不了这远征而来的二十万大军。
自汉中而出,行了十余日,中间有了几场小规模的战斗,在付出了一定代价以后,勉强打开了道路。
一直到了剑门关前,李闯所领的三路大军才停了下来。
剑门关,又被称作是剑阁,因其之险峻而极为出名,是入蜀的咽喉,军事重镇,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里“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赞誉,更让剑门关名扬天下。
现在李闯所面临的就是这样一座险关,比之函谷关来毫不逊色,就算他手中有重炮这样一张底牌存在,也没有把握在短期内拿下此处。
守关的将领是刘翀的兄弟刘义,所部兵马仅仅有五万余人,相比二十万关中军来说是个极为悬殊的数字差,若是放在关中平原一带,恐怕连一天的时间都拖延不了,但背靠剑门关这座雄关,却是牢牢堵住了前路。
山路险峻,连大炮都不能列阵集群轰炸,只有那么几门能够发挥作用,连人上去都困难的地方,想抬上一门重达千斤的重炮,实在是很难办到。
剑阁地形险峻,道小谷深,易守难攻,刘义利用这种有利于防守的地形,在此列营守险,龟缩不出,李闯攻打了数十日,碰的是头破血流。
中军营帐内,这几日一直笼罩在愁云之中,战事不利,各部皆有损伤,之前用作是底牌的火炮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威力来,蜀道险峻地势有效限制了它的威力。
李闯并不是没有办法,只是那个方法太过于行险,不到不得已的时刻,他并不想拿出备用方案来。
在剑阁外蹉跎了一个多月,李闯在也等不下去了,按照这个趋势来说,关内刘义就算再守上十年,都是绰绰有余,关中军队远道而来,撑不了多长时间便必须退兵。
巴蜀就像是一块鸡肋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像后世,成都被誉为天府之国,在交通不便的这个时代,险峻的山路极大地阻碍了物资的交流,而且最重要的是地广人稀,没有足够的人口,怎么可能发展的起来。
人口是最大的财富,各行各业都需要足够的血液去推动发展,如果把它视作是一种负担,毫无疑问是大错特错。
没有人去生产,去创造社会的价值,又哪来的繁荣盛世,巴蜀之地的刘家之所以只能偏安一隅,是因为所占据的地方人口是在太少,小国寡民,没什么物资粮食,连军队都拉不起多少,只要出了蜀地,多半会被打的鼻青脸肿。
剑门关内,刘义表面上看起来指挥若定,其实内心慌的一匹。
因为来的不是别人,而是名震天下的李闯。
有这样一个对手,未战先怯上三分。
与关中军队对峙的这些日子,刘义是吃不好睡不好,每天半夜都要起来巡查营地,生怕李闯有什么惊人的奇袭之举。
事实上,李闯一点这方面的打算都没有。
剑阁关又不是以往大战的平原地带,在这险峻的山路上想要玩一场奇袭,别说门了,连窗户都没有。
当然,不能对剑阁关动手,并不意味着李闯就束手无策。
他这两天一直在选拔军中精锐,在原本二十万人的基础上,又取了三万精兵,由李闯本人亲自率领,转到阴平,决定绕开这该死的剑门关。
天下险关果然是名不虚传,李闯当初攻打关中的时候,也是绕开了函谷关,这等险要关卡,要是真的硬打硬地拿下来,不知道要填进去多少条人命。
李闯从来不会干这种事情,如果真的拿它没有办法的话,宁愿绕开或者退兵,都不会拿手下士卒的性命去填。
之前势微的时候,或许出自不得已,李闯不得不选一些下策,现在的关中实力超群,据有雄兵五十余万,若是选择倾各地之力,甚至征发出百万大军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那样做的代价太大,会严重干扰到正常的社会秩序,是在穷兵黩武。
之所以绕开剑阁,从阴平取小道直攻成都,一方面是有前车之鉴,在原本的历史上,曹魏灭蜀的时候,就是由钟会选择这么一条路线,直捣黄龙。
李闯知道能够走通,却不清楚具体的路线到底是什么,况且大将钟会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甚至自己搭建阁道,硬生生走出这么一条从未开辟出的道路。
如果非要总结出一个经验的话,那就是只要是方向搞对了,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一直走下去便是了。
按照这个理论,只要一直向北走,还能见到北极熊呢。
第278章 落幕(二)() 
李闯很想吐槽什么,最后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因为他也要面临这种局面。
从阴平到成都,原本并没有,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李闯现在领着三万大军,要走过七百多里的无人区,在深山老林之中开出一条道路来。
没有人能够告诉他这条路能否走通,但李闯却是有这个信心,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有人做到过。
碰到有爬不过去的地方,直接凿山而行,遇到河水阻拦,则就地砍伐树木,搭建出一个桥梁出来,李闯借着星辰与日月确定自身的方位,在这片广袤的无人区摸索着前进。
出发前带的粮食与饮水并不多,因为没有后勤辎重部队的支持,只能靠士兵自己携带,山路这么远,每多加一斤都是极重的负担。
遇到一些坡度较缓的地方,李闯直接身上裹着毡毯滚下去,至于为什么不走下山的路?因为根本没有道路可言。
走哪都是一样,这片无人区,连久居山中的猎户都很少涉足,一旦迷失了方向,便只能留在此地,很是危险。
其他人也是有样学样,滚下去还能轻松点,若是碰到一些坡度较陡的悬崖峭壁,则是攀着树木崖壁,一个一个地通过。
好在这条道路不为人所知,所以也不会有巴蜀的军队过来阻拦,甚至连眼线都没有设置,因为在地图上,从来不会显示有这样一条路线,可以绕开剑阁,直捣成都。
从古至今,想要入蜀,都要途径剑阁,这已经成了惯例,程野带着留下的十几万军队继续攻打剑阁,作为迷惑之举,真正的精锐还是由李闯带领,出奇兵袭击腹心之地。
李闯做事,向来喜欢用奇兵,虽然效果不错,但是也是极为凶险,前人之所以没有开辟出这么一条道路,是因为它道路险峻,不适合人通行,更别提是大军了。
就在粮食快要吃完的时候,李闯领着三万灰头土脸的军队,终于走出了这片荒无人烟的山区,到达了江油关前。
此时的蜀中,精锐兵力几乎都被抽调到了剑阁关内,想要依仗此处的天险,将远道而来的关中军队消耗到退兵为止,因此江油关内,几乎没有什么反抗之力,尤其是听闻了李闯亲自领兵前来之后,守关的将领马邈象征性地抵抗了两下,便出关投降了。
江油关不负它的名字,在这场灭蜀之战中,完全只是打了个酱油,便抽身而退,阖关上下,皆得保存。
李闯接手了降兵以后,稍作整顿,便长驱南下,进攻涪城。
涪城的守将是黄崇,这是个对蜀中刘家很是忠心的人,黄家世代与刘家互有联姻,两家的关系几乎牢不可破,像这样的守城将领,几乎不可能有投降之举。
李闯抱着试试的想法,给涪城内的黄崇送去一封书信,承诺他若是投降,可以封他做个琅琊王。
这么丰厚的条件开出来,不是没有原因的,涪城是通往成都的最后一道防线,城内尚有三万军队,若是真的开门投降,那么只留下成都一座孤城。
黄崇没有接受李闯的诚意,不但如此,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连使者都被砍了头,挂在城墙上。
李闯很愤怒,涪城不是像长安这样的坚城,城内三万守军听起来数目很多,可要是比起他亲手挑选出来的百战精锐,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黄崇既然不讲道义,那就没什么可说的。
本来用于破成都的火药,直接放在了涪城城墙下,伴随着一声惊天巨响,城墙倒塌了大半,李闯领军强攻,对各部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拿下涪城。
生死存亡,在此一举,孤军深入不是件好玩的事情,一旦剑阁守军反应过来,前后夹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